《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5:40: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援物依理美妙多情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朱自清先生以婉转多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淡雅素洁而又美妙多情的月下荷塘图。作者时而月下独步,望眼前如绘美景,时而浮想联翩,消解胸中无限心事。婉转的语言,清丽的风格,淡雅的意境,如拂面春风,似润物细雨,钩惹不尽阅读者内心的种种牵绊。尤其是《荷》文妙语连珠,比喻句信手拈来,化用巧妙,在无迹中生发起感人肺腑的力量。

一、依形态设喻,如梦似幻。

比喻形成的要义是本体与喻体间要有相似性。《荷》文写月下的荷塘,要着重突出荷塘恬淡安静之美,以显现写作者求静而未得的心理路程。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其主体即是以荷花为中心的群体意象)都要有静美的共性特征。基于此,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月下荷塘之美表现殆尽。“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的形态因位置的高低和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明珠”是绽得正艳者,“星星”是含苞待放者,而“刚出浴的美人”,则是取其整体形貌,如美人面容姣好,在月下自有袅娜的身姿。这里,作者的设喻完全是援物之形态而发,把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特点的荷花都绘至眼前,可谓取其精要,状其物亦绘其形,做到了形神兼备,融情入景了。

二、用比喻沟通视觉与听觉,体味蒙眬的美。

《荷》文因是写月下之景,难以尽到穷形尽相、意旨酣畅之妙,但作者却于行文中巧妙运用通感修辞,借助听觉来补充视觉感受之不足,在应留白处尽情激发阅读者的想象,使景物之美、情意之深、旨趣之妙都得以呈现。作者在形容荷香之时,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与“歌声”原本不搭界,形同异路,但作者却看到了清香的时断时续、似有若无与歌声在夜晚高远处的微茫、缥缈有相通处,从而下笔如有神明,妥贴蕴藉,含意隽永。这种通感的修辞,不仅化出深幽空灵的意境,也准确传达了写作者蒙眬含蓄的心绪。再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影”是暗淡的,是难以用笔触加以形容的。作者把影像幽暗静谧的特点,借助梵婀玲曲的优美进行展示,巧到极处,毫无做作姿态,却有意笔先成的美感。

三、因夜月而设喻,妙语天成。

文中的比喻,最精彩处是出新、出怪,在常人意想不到处突出奇想,从而把月下景物描绘得形显神现,准确地捕捉到了写作者瞬间即逝的心境。“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夜已深,四围一片静寂,月因淡云的笼罩而不能朗照,此种意境,最难描摹。作者信笔从夜深人静、人已酣眠处着笔,把满月喻成酣眠,把蒙眬的月喻成小睡,巧妙、新奇而又合于情境,非朱先生笔力无以成此种妙趣。又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灯光”的昏暗与周围之静是合拍的,而“渴睡人的眼”也与夜之深相吻合,这种比喻,简直是天成的妙语,但朱先生之前,又有谁人知晓而致用呢?由此看来,比喻之巧之妙,也是烂熟于大家之心胸,非表情达意之需,是不能水涌泉出、为人所知的。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钱钟书的《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从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场中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助、精......

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

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

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比喻在李贺诗歌中的妙用,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比喻在作文中的妙用

比喻在作文中的妙用比喻如果用得恰当,可给文章带来客观的姿色。当代文学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简直就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

这时候的妙用及其他--《荷塘月色》赏析

生活是含着新意的,但能否发现这些未发现的诗,第一步得靠敏锐的感觉,诗人的触觉得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道的底里去,那里有新鲜的东西。(选自朱自清《诗的感觉》)“这时候”这个字......

下载《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妙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