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12-30 07:12: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

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

1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方剂最初就是临床医家有效案例的真实记载,比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一病一方,一证一方;晋末战事频发,整理完成了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收录了他本人长期的医疗经验;清代温病盛行,便有了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载方多采自治疗验方。到了现代更有诸多的名医医案出版物,为我们方剂学课堂教学提供充足详尽的案例。如此之丰富的'资源,若方剂学教师不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合理的利用,就造成了资源的荒废。其次,有些病案本身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些学生本人和家人有可能因为疾病接触或者服用过某些药方,那么,当他们再次听到与之相类似的病案,并且对相应的方剂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就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2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病例导入法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有相当的教学优势,首先,课堂从导入病案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方剂学“我讲你听”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了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对一个陌生病例的讨论,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方剂的能力,很好的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投身中医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我系开设方剂学课程的专业多数都是临床专业,早接触、早适应,这点尤为重要。

3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况

现如今,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方剂学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中病例材料的选择、病例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案例材料选择上,有学者提出以临床常见方,常见病为主,尽量选取学生熟悉,对学生日后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具有启发性的病案。也有专家指出要特别注意选择中医名家的病案,既要录用辨证选方正确、疗效确切的病案,也要有代表性的误诊误治的病案。当然,目前的病例导入法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病案在引入时,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被教师归纳的井然有序,学生的辨证论治、归纳总结能力并没有的到有效的训练,再加上有些疾病在初次或复次治疗后的转归及预后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很难让学生对该方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也就更无从提及了。在病例课件的制作上,多为口述、文字,更为生动的是由临床病例制作的录像。

4结语

综上所述,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该模式十分符合方剂学的学科特点。若设计合理,准备充分,运用得当,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因此,病例导入法值得研究者在日常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去应用、研究和探索,以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第2篇:方剂学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1.方剂的基本结构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桑菊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1.败毒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

要点:

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1.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大黄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逐水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daodoc.com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

细目六: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1.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清脏腑热

要点:

1.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祛暑剂

要点: 1.祛暑剂的适应范围

2.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新加香薷饮、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中祛寒

要点:

1.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回阳救急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补血

要点:

1.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1.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补阴

要点: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左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补阳

要点: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右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阴阳双补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daodoc.com 1.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七宝美髯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

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敛肺止咳

要点: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涩肠固脱

要点: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涩精止遗

要点:

1.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锁固精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固崩止带

要点:

1.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易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滋养安神

要点:

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开

要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开

要点:

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1.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1.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七厘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4.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 要点:

1.止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1.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大秦艽汤、牵正散、玉真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小活络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熄内风

要点: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润燥

要点: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1.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养阴清肺汤、益胃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1.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二妙散、当归拈痛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1.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五皮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寒湿

要点:

1.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萆薢分清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祛风胜湿

要点: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1.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温胆汤、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www.daodoc.com 1.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燥化痰

要点: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痰

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熄风

要点:

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定痫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

要点:

1.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健脾消食

要点:

1.健脾丸、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花解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二十单元涌吐剂

要点:

瓜蒂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3篇:方剂学重点

复习题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2、简述白虎汤组成、功用、主治证、方义。

3、简述清营汤中配伍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的意义。

4、清胃散和玉女煎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5、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在组成上只一味药之差,其功用、主治有何不同?为什么?

6、四物汤的组成、功用与主治、配伍特点是什么?

7、归脾汤的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方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什么?

8、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

9、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证、方义及配伍特点。

1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多少?黄芪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11、逍遥散、一贯煎组成、功用、主治证有何异同?

12、越鞠丸可以治疗痰郁证吗?为何方中无祛痰药?

13、简述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麻黄汤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1、方剂:是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并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而成。

2、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4、和法: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达到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5、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消坚散结等方法,使结聚于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6、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7、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8、君药: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9、反佐药:病重邪甚以及拒药不受的情况下,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

10、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方剂学[版]

方 剂 学 A安 宫 牛 黄 丸清 热 解 毒 ,开 窍 醒 神邪 热 内 陷 心 包 证 高 热 烦 躁 ,神 昏 谵 语 ,口 干 舌 燥 ,痰 涎 壅 盛 ,舌 红 或 绛 , 脉 数。小 儿 惊 厥 ,中 风 昏 迷 B八 珍 汤益 气 补 血气 血 两 虚 证面 色 苍 白 或 萎 黄 ,头 晕 目 眩 ,心 悸 怔 忡 ,四 肢 倦 怠 ,气 短 懒 言 ,饮 食 减 少 ,头 晕 目 眩 B八 正 散清 热 泻 火 ,利 水 通 淋湿 热 淋 证 尿 频 尿 急 , 溺 时 涩 痛 ,淋 漓 不 畅 ,癃 闭 不 通 ,小 腹 急 满 ,尿 色 浑 赤 , 口 燥 舌 干 ,苔 黄 腻 ,脉 滑 数 B白 虎 汤清 热 生 津阳 明 气 分 热 盛 证身 大 热 ,汗 大 出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方剂学》试卷

《方剂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型题(2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 A《伤寒明理论》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内经》

2、活血祛瘀剂属于“八法“中的何法:[] A汗B和C消D清

3、明确提出“十剂”的医书是:[] A《本草拾遗》B《内经》C《伤寒杂病论》D《伤寒明理论》

4、下列哪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吸收较慢,药力持久B节省药材C便于服用和携带D便于随证加减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解表散寒,发汗祛湿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6、胃肠燥热,脾被约束,肠失濡润之“脾约证”,宜选用:[] A五仁丸B济川煎C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方剂学小结

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发 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不和的杂病。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 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苦微渴等。香苏散 功能解表理气,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等症。小青龙汤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者。

止嗽散功能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选药温润和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