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浅谈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国家农业部在北方地区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化实用新技术,目前,在国外已经发展了50多年,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该项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近几年,我省在把此项技术作为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我市也把该项技术作为重点推广应用的农业机械化实用新技术,进行重点推广。
一、日照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
我市自实施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以来,已在14个乡镇共推广建设了35个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点。2007年莒县招贤镇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姚家泉村的保护性耕作300亩,2008年小麦收割完毕后,经农机、科技、农业等部门技术人员测产,保护性耕作地块小麦亩产达520公斤,比周围实施传统耕作模式的地块每亩小麦增产30余公斤,比我市2008年小麦平均单产371公斤高出149公斤。2008年,全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连片200亩以上示范点作业总面积为9784亩,如按莒县招贤镇姚家泉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单产520公斤/亩计算,“万亩”示范区小麦增产30万公斤以上,同时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606个村55.3万人口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面积12.3万亩,保护性耕作覆盖率达到9.2%,远高于全省平均值
5.8%,依此推算,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增产小麦370万公斤以上。
2008年,我市农业机械管理局被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评为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先进单位,莒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被评为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区县级先进单位。
目前,日照市各种保护性耕作机具共计4686台(套),其中小麦免耕播种机292台,玉米免耕播种机379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8台,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546台。2008年我市共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110台,玉米免耕播种机1335台,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319台(套),其中财政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2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5台。2008年共争取市级以上购机补贴资金450万元,其中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购机补贴资金123.8万元;2008年市里共拨出40万元用于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示范点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补贴。
我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2008年市里加大了保护性耕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除省级以上购机补贴外,市里再给予玉米联合收获机3000元/台、小麦免耕播种机2000元/台的购机补
贴;为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2008年市里拨出40万元用于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连片200亩以上示范点作业费补贴,让实施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连片200亩以上示范点的村民每亩作业费减少了40元。
二是各区县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力度,进行了大培训、大推广、大宣传活动。在市农机局先后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的基础上,各区县农机局也相继召开了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机具作业现场会,大量编印了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明白纸发放到各村、村民及农机手手中,并邀请机具厂家技术员就机械的性能、特点、故障排除等方面参照实物详细讲解,对部分机手进行手把手指导。
三是各区县在“三秋”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的关键时节,积极组织协调,认真做好用机规划,科学调度、引进保护性耕作机具,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跨区作业,确保机具及时到位。
四是通过积极协调争取,把全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建设与“小麦区域化种植高产示范方”、“小麦良种示范片”有机结合,做到了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结合、区域化种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使我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建设健康发展。
二、日照市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2008年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对保护性耕作认识理解存在误区。一是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的误解,有些同志片面地把免耕播种或秸杆还田等单项技术的应用认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甚至认为保护性耕作就是免耕播种,缺乏秸秆还田这一关键环节,致使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操作不规范,如果长期下去,势必将会大大影响保护性耕作示范效应,甚至会走弯路。二是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麦根扎黄泉”土地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还可蓄水抗旱、灭草和消灭病虫害,玉米收获后要深耕细耙,已形成了多年不变的耕作习惯,由于保护性耕作当年效益不明显,虽然省种省肥省力,但还有很多农民认为播种量小出现苗量不足,施肥少不会高产,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方,存在着对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掌握上不够熟练,表现在对秸秆残渣覆盖、免(少)耕等技术的实际操作还存在着技术偏差等不足。
(二)补贴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全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一是农民购买大型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投资较大,购机户当年的盈利空间较小,投资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群众的购机积极性,农机大户发展缓慢。二是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金额较低,不
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的积极性。因此补贴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地块分散、大小不一,阻碍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普及。目前我市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地块并不很多,作业地块面积普遍较小,如我市莒县夏庄镇某示范点和岚山区巨峰镇大土山村示范点的地块长度只有50米左右,一台福田雷沃谷神4YZ-3A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长度接近8米,致使机具作业调头转弯次数太多,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许多农民群众没有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而是采用人工掰棒,因此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普及比较困难。
(四)各区县发展不平衡。相对来说,五莲县、莒县发展得较好,岚山区、东港区发展困难很大,示范点偏少。村与村之间发展的也不平衡,五莲县于里镇于里沟村、岳庄村行政推动力度大,示范推广面积大、地块集中、示范效果好,在适宜的地块上全部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五)保护性耕作机械产品性能不够稳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更是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目前,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还处在发展阶段,机具性能相对不够稳定,在使用中机手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各种机械操作故障,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产品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不够及时,农忙时节,技术服务不够及时,导致农民群众不愿等待而采用以前的耕作模式,当前的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需要。
三、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政推动力度。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模式的变革,是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技术引导是主要方面,而行政推动也是重要手段。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必须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市、乡、村三级齐抓共管合力,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落实各项政策,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相适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增加作业补贴资金数额以此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继续把该项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动全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健康发展。各级农业机械管理局是推广实施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的主管部门,更要发挥出部门作用,为领导决策保护性耕作当好参谋,提供科学依据,抓好落实,为广大农民、机手搞好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范围,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是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宣传,积极争财政补贴资金、政策支持。二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简明的学习材料,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细化宣传内容,认真总结其先进经验,用其高产高效典型宣传带动广大农民,让农民及时了解当前国家惠农
政策,熟悉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推广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水平。三是广泛开展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观摩会,积极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具进行演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业参与组织演示活动。
(三)加大机具选型力度,灵活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日照市不同地区的种植及地形特点,搞好机具的选型。加大机具的适应性调研,努力提高机具的作业适应性,提高机具的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的热情。
(四)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作业方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严格按照山东省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针对我市不同地区地块特点,采取灵活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一是大地块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路线。二是小地块采用人工掰棒、机械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路线。三是采用“统一小麦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机械播种”的三统一播种方法。
(五)加大示范点建设,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设立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推广示范点,扩大实施范围,增加示范作业面积,增强示范点带动周边选择保护性耕作生产的辐射作用。二是增加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补贴资金,进一步示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机手推广使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六)充分发挥农机手、农机合作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农机手、农机合作组织是我市发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生力军、中坚力量,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机手相关信息资料档案,便于及时调度,成立专门的服务队,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搞好机械调度,协调作业地块,帮助机手与村户签订作业合同,能够及时解决在作业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机械故障,保障机具各配件的及时供应,产品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农民购置的新机具进行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技术指导,确保机械的使用效果和作业质量,从而推动我市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顺利开展。
宁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汇报 宁城县自2004年起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技术耕作示范项目。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临清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调研报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正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
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乐陵市农机局一直把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作为农机推广工作地重点,为全面了解推广效果,乐陵市农机局通过走访农机站,农机大户,以及近几年来搜......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
推广新技术,勇当带头人——特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林和他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 特力村,坐落在坦途镇腹地,看名字应该有点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意思。但是这里的百姓却固执地奉行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