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景分析_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05: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景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景分析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现状 问题 措施

摘 要: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是传统耕作制度的变革。在分析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必要措施。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核心内容是对土壤尽量免耕或少耕,尽可能的降低耕作强度和次数,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保护地表,采取配套的农艺栽培技术,保护土壤自然功能和土地产出的能力。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它具有保护农田,减少扬尘、抗旱节水,培肥地力、提高地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种功效。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做简要分析。

一、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据我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省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县(市、区)达102个,比往年增加了72个,各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也达到1100多个。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到1600多台,比往年增长一陪多,其中小麦免耕播种机达到了1107台。我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耕作面积呈几何递增趋势。

为加快小麦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发展步伐,各级政策普遍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引进先进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新机械、新技术,使机械性能更贴近本地区生产实际和农民要求,为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发展提供了装备支持。实施保护性耕作正在成为农民的自然选择,不少地区出现了争相购机用机的新局面。可见,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保护性耕作为一种新兴的耕作技术,还存在好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1、支持力度不够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这与传统机械耕作模式有很大区别,传统的耕作模式已经建立了许多年,农民早已适应了。一些农业部门的领导,还没有完全认识这种新生的耕作模式,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工作重心没有放在这项工作上,支持力度不够,以致于一些示范推广基地没有建立起来,农民不能完全认识到保护耕作的意义,阻碍了它的推广。

2、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农民是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体,但是他们的主体地位还没有明确,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一些地方为完成任务,就项目抓项目,而忽略了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工作。一但项目结束,资金停止,实施面积就会缩减,生产模式又回到传统模式,无法确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实施。

3、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农机经营投资的主体是农民,而农业机械投资大,利用时间短,资金回收期长,导致农民经营和投资农机时出现短期行为,大中型农机具不足影响了项目的更大发展。虽然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每年增加,但是资金又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

4、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各地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已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能适应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要求,需要找到适合本地区适用的技术模式和技术要点。

由于保护性耕作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人才基础比较薄弱,与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不项适应,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实施保护性耕作工作。另一方面,机具性能和制造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作业要求。列如,机具切草和抗堵塞性能差,播种后出苗不均匀,生产效率低及部分零部件易损坏等问题,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发展。

5、农机农艺不能紧密结合山东省机械基础比较好,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以机械深耕深松的营造土壤水库的蓄水技术,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结合技术已基本上为农民所接受,并且早已在全省得到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新技术,有可能与这些技术产生矛盾。例如,深松技术引起的地表不平,给免耕播种作业带来较多困难,需要表土作业,这势必会引起作业成本增加。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机械耕作与播种方式,对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可能会有抵触。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改良耕作技术等其它技术不能有效的结合,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三、发展保护性耕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领导要充分重视新技术推进力度

一个好的农机推广项目,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首先农机部门的领导应当认识到推广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二是成立各地政府领导和农机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并组建农机部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课题实施小组。三是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领导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推广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形成比较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实施。

2、必须健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效机制

一是各级农机部门作好宣传工作,让农民知道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且对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提高他们应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二是要结合保护性技术项目的实施,切实为农民传授经验技术,并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渡过技术难关。三是重视机手的培育工作。机手是机械技术的操作者,机手能否自主开展技术作业,直接关系到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效机制的建立。各级农机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机手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技术过硬的农机操作手。四是各项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惠农政策要长期执行,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

3、切实保障资金足额投入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中,各项农机综合技术的投入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因此,在加强技术投入的同时,要从多方面开辟筹资渠道。一是利用国家对项目的投资作导向,吸引农民自筹资金投入。二是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三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让农民看到实效,鼓励村、组集体投资购机。

4、强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耕作要求,要在保证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到机械工作时操作简单,机械故障少,生产效率高,这就需要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高科技队伍,加快农机具研制和技术创新。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迅速把这些高效率、高质量的机械推广下去,运用于农业生产,充实保护性耕作机械队伍,完善农业机械装备。

5、必须坚持农机农艺的有效协作

农机技术是实现农艺技术的工具,只有农机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取得最佳效益。因此,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中,要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农艺技术问题,并做到两者协调统一,从而使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推广。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起始点。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机具结构调整与优化,一些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

保护性耕作事迹材料

推广新技术,勇当带头人——特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林和他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 特力村,坐落在坦途镇腹地,看名字应该有点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意思。但是这里的百姓却固执地奉行庄......

保护性耕作总结

****二0一0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完成情况:(一)面积实施情况。于2001年起,就开始大面积推广实施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技术,因长期坚持秸秆还田,土壤的团粒结构、疏松度、......

保护性耕作总结

2011年新民市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工作总结2011年在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新民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

下载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景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前景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