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概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管理学概论案例”。
组织文化的作用与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摘要: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执政党的形象,使旗帜,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使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一种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持续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21世纪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企业的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作用;塑造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企业已经成长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队世界金融风暴,组织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在这种情势下,营造一种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最有利、最长效的支持。组织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构造组织文化,也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个组织,有很多因素可以促成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和幸运的色彩,有些因素只能是短期因素而不能持久。但无论是如何成功的,组织都会面临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如何保持并持续成功?如何在外部快速变化和内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维系企业健康持续的生命?面对同样的课题,不同的组织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战略重组、经营转型、组织变革、领导更换、人力资源开发、流程再造、质量管理„„但是,当我们进行变革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我们,影响我们的变革效率。这就是组织中的但却是件事的组织力量——组织文化。正如文化管理学者奎因所说“流程再造、TQM、所见编制在很多组织中失败的原因是组织仍保留这原来的文化,只是改变了技术或者程序,而没有在组织中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和文化方面做根本性的改变”。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有两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它是组织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有人将其称为组织的“灵魂立法”。组织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各种类型,组织文化具体到公司、企业又称为公司文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为广大员工服务的,要把员工 1
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为实现企业总任务服务。企业要做人的工作,必须发挥企业精神、理念、管理、作风、形象、品牌等方面的力量,从而用企业文化培养竞争力,以企业文化推动生产、经营发展。
组织文化不仅造就了独特的组织,而且造就了独特的个体。“能够使一个组织与众不同的是组织的文化氛围以及用一系列的制度和行动来强化的价值观。”比如说,尽管华为和中兴都是通信领域的知名组织,中兴在人们眼中是以稳健见长,在业内人们提到华为就会想起狼性文化。正如张维迎所说,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长期形成的一套理念、一套办法,这些东西是对手偷不走、拆不开、员工跳槽都带不走的东西哦。然而这些东西却区分组织与组织,也区分了组织的员工。
组织文化能对组织整体和组织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并且规定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组织的行动目标、确立组织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因为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组织通过制度文化、伦理道德规范约束组织全体员工的言行,使组织领导和员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组织通过广大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而获得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达到组织文化的自我控制;组织文化将组织员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具体通过目标凝聚、价值凝聚理想凝聚来实现。
组织文化对组织员工的思想、心里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组织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组织的组织文化分为、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起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是组织成员产生心里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看一个案例:
1975年,在美国的汽车修理间中,在人们还无法购买到一台个人计算机的年代,一项新的爱好正在被发掘出来,这就是微型计算机。这时的微型计算机看上去与组装的金属盒子差不多,能够执行简单的计算和运行几个简单的游戏。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敏锐地洞察到将电脑这种少数专业爱好者中的“玩具”转变为更具普及型的计算工具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他们合伙创建了微软公司,开发了微软最初的产品微软BASIC——一种软件语言程序,出售给第一种“个人计算机”MITS Altair 8800,从而使得PC的功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成为有用和触手可及的。
比尔和保罗提出的早期梦想是“让每张办工作和每个家庭都拥有一部电脑”,但雇员只有3人,当年收入16000美元。1986年,微软在NASDAQ上市,上市后的经营利润年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到1995年,微软年收入已达61亿美元,拥有大约200多种产品,月17800名雇员。微软控制了PC软件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操作系统的80%——85%。这些软件在操作系统上运行,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上执行特定的任务。没有哪一个与计算机或信息技术有关的行业和用户不受到微软及其产品的影响。
1999年时微软创造辉煌的顶峰,它的净收益近8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73%,2000年净收益更是达到94亿美元的新高。但进入的二十一世纪,微软神话逐步回落。不过,微软仍然是一家强大的公司,2002年它仍然创造了近80亿美元的净收益,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雇员,为227向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持,在74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由于它在桌面型电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它390亿美元的先进储备,他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在软件市场占主导地位,从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到Internet服务与游戏软件,活跃于每一个人们所能联想到的软件领域。
比尔·盖茨所创立的微软至今仍然保持着无论你是在编码还是在做服务都始终有着向上的情绪以及强烈的兴趣。现在的微软与当初创立时没有什么不同,微软的产品更加服务于大众,这和微软公司的当初所创立的强烈的用户体验是密切相关。为什么全世界有这么多的人喜欢用微软的软件,因为他简单,因为他符合我们的正常逻辑。这些都源于微软的企业文化。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推动微软在世界上屹立于不倒的地位。
3塑造企业文化
先来看看海尔的例子: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是1984年引进德国利博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冰箱厂,此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
1985年4月,冰箱厂当中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震撼了工厂的员工,也震撼了供不应求的冰箱生产行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攀登高峰的旅程: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1年12月,青岛电冰箱厂、青岛空调器厂、青岛冰柜厂共同组建成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带领集团进入第二阶段的冲锋陷阵。
从1992年到1996年的五年间,海尔集团通过上市募集自检、将海尔文化于OEC管理体系一直到被兼并企业中等方式进行规模扩张运作,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到61.6亿元,海尔商标在19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1999年,海尔开始新的征程: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家化的海尔,以“先难后易”为原则,坚持以出口创牌而不是出口创汇为导向,在世界各地建设海尔,在当地生产、当地制造。在到那个地销售产品;然后再进行当地融资、当地融市、和当地文化相融合,最终目的是做本土化的海尔,参与国际化竞争。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
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只在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海尔已经成长为国际化的海尔。
近20年来,海尔保持了约80%的年增长率,2003年全球营业额达到806亿元,员工3万多人。目前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2004年初,海尔称为中国唯一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的品牌(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
一)。
伴随海尔的快速增长,海尔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的创新与共享也引起了世界管理界地关注与高度评价,目前海尔已有十多个案例分别被收进哈佛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的MBA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海尔保持持续增长的奥秘在哪里呢?是缘于她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经济、技术、思想、文化、行为的综合体,而企业文化是支配企业生产、经营、质量保证体系、社会行为等一系列活动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等实践活动中创造并培养出来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精神财富。它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构成,其中,理念文化占主导地位。理念文化是企业逐渐培养形成的共同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综合体,应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的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制约、调动、推进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发展。其中企业领导者的精神、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利益共同体,恰恰是企业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
企业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思想境界、行为准则,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标准和事业追求。它既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素质、信念和行为的反映,又是企业领导者对本企业生产管理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的理念。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代表,是企业的决策者,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种特殊地位同样决定了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海尔公司的成功体现了这一点,正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张瑞敏的大胆改革,对于质量差的冰箱砸毁的第一斧,才造就了今天海尔集团的质量第一的品牌。而海尔公司的斧子的故事在业内形成了一段佳话,因为这不光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企业的负责,面对这样的企业,消费者完全可以相信,认同。
要想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行为和个人思想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识,就需要经过企业全体与员工认同的过程,这个认同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和发展的必有之路。只有全体与员工认同了,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才能真正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说海尔公司,当张瑞敏拿着斧子劈向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时,给企业的职工带来不光是震撼,更是一种对于企业的质量的认同。张瑞敏通过这种方式,让质量这一企业文化深入员工内心,得到了员工的认同,这也是海尔成功的原因。
企业利益体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在企业利益共同的目标中,每一个员工都是利益共同体,都有各自的目标如何使这些目标都朝着企业整体大目标汇总,形成合力,是企业领导者始终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的良好企业利益机制,协调好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企业、员工的利益形成一体,紧密相连,构成上下一心,荣辱与共,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共同奋斗的优秀团队。
领导者的精神、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果给予高度重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论
市场经济的实践告诉我们,困难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滑坡;兴盛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领。许多企业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墙,实力弱者可振兴;企业文化弱,实力强的企业可变衰;企业文化强,实力强企业更胜;企业文化弱,实力弱的企业必倒。企业各级领导者,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者,一定要学会用企业文化新理念领航,必须自觉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塑造企业文化既有领导者的责任又有下属的义务,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给这个企业的文化带来色彩,才能使这个企业得到增效,盈利。
参考文献
[1]施祖留,奚洁人.组织文化案例[M].人民出版社,2009.20—22.
[2]刘国权.管理·思想·文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1—42.
[3]埃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M].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50—62.
[4]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7.70—82.
[5]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公司文化[M].三联书店,1989.35—42.
[6]石伟主编.组织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12.
[7]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6—28.
[8]张歌.比尔·盖茨的5最工作法则[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10—12.
成事在天,而某事在人--论人事管理的重要性课程:管理概论专业:时尚设计与传播 学号:2007152152 姓名:施萌博指导老师:苏庆新 太阳神以它的 CI 创新,把企业发展推向了灿烂辉煌的顶峰......
简答题:1、京沪高铁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修这条铁路费用自然是很高的,同时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但是这条铁路穿过中国两个直辖市和四个人口密集且经济重要度很高的省份,中国经济......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酒店管理概论一、填空题(2分*30)1.酒店的基本功能有、、、、、、。号2.酒店根据市场及宾客特点可分为、、、、考。根据酒店的规模大小可分为:......
引论“海洋国土”面积: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毗邻区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km2的争议海区。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类型:解答题(3*10)论述题(2*20)材料分析(1*30)解答题(3*10):一、公共事业(1)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公共产品的分类:以具体表现形式分: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