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九多”态势_河南省直继续教育平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01: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九多”态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河南省直继续教育平台”。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九多”态势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解决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对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城市文明辐射农村、共建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据对全省146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1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5%,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其中在本地行业转移800万人,占43.4%;跨域转移1043万人,占56.6%。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九多”态势:

(一)男性多于女性。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男劳动力占69.2%,女劳动力占30.8%。男女转移劳动力之比为2.2:1,历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阳盛阴衰”现象仍未改变,男劳动力仍是转移大军的主力。从转移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比重的性别分组来看,男劳动力的转移率为49.1%,女劳动力的转移率为24.5%;从本地转移来看,其中男劳动力占65%,女劳动力占35%。从跨域转移来看,其中男劳动力占72.4%;女劳动力占27.6%。农村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左右着人们的就业去向。

(二)80后人数多于其他年代的人数。2010年我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21-30岁的 80后人数最多,占转移劳动力总人数的36.3%,31-40岁70后占21.8%,排第二位;41-50岁的60后占21%,排第三

位。其他年龄段的占20.9%。从本地转移来看,60后人数最多,占26.5%;80后则居第二位,占25.8%。从跨域转移来看,80后占44.3%;远远高于其他年代的人数。由此可见,80后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多数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打工的动因已经由“经济型”转为“生活型”,在争取获得更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希望能同时开阔视野、增加个人阅历、满足情感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离家外出,而不是选择在本乡本土就业。

(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最多。2010年,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6%、中专5.2%、高中19.2%、初中63.7%、小学6.2%、文盲1.1%。从本地转移和地域转移的文化素质来看,也具有同样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劳动就业竞争形势逐渐加剧,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劳动力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201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转移率为5.4%;小学的转移率为9.9%;初中的转移率为18.5%;高中的转移率为16.4%;中专的转移率为30.7%;大专及以上的转移率为32.3%。由此可见,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素质劳动力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事物,用工单位更容易接收这部分人群。因此,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四)转移劳动力中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最多。201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中转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49.1%和50.5%。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批零贸易和运输业是从事的主要行业。

(五)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最多。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较多,收入水平较高,仍对我省农村劳动力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在跨域转移劳动力中,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占50.2%;到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别占到省外务工人数的47.6%和2.1%;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占0.1%。

(六)在地级城市从业的最多。在跨域转移劳动力中,转移到直辖市的占10%;转移到省会城市的占19.2%;转移到地级城市的占44.1%;转移到县级市的占15.8%;转移到建制镇和其他地区的分别占6.2%和4.7%。

(七)中部地区务工收入增长最多。从2010年跨域转移看,在东部地区务工人均收入为13415元,比2009年增长13.8%;在中部地区务工人均收入为11985元,比2009年增长14.2%;在西部地区务工人均收入为13530元,比2009年增长12.1%。转移到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总量仍占绝对优势,但2010年跨域转移劳动力增长速度来看,转移到中部地区的劳动力比2009年增长8.8%;转移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分别为5.3%和7.4%。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就业岗位和工资待遇的逐步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就业。

(八)亲属介绍外出转移的最多。从我省农村劳动力跨域转移的组织形式来看,以亲属介绍外出转移为主,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的占56.8%;其次是自发外出的占34.8%;而靠中介组织介绍的占4.9%,靠政府组织的仅占3.5%。这种态势凸显出,目前政府和社会组织服务于劳务输出的能力还相当乏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农民工的外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九)跨域转移以打工为目的的最多。从跨域转移来看,以打工为目的有占92.1%;以经商为目的占3.3%,以其他转移为目的占4.6%。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外出以经商为目的的人数比上年增长36.9%,而外出以打工为目的的人数仅增长7.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9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农科教〔2009〕40号各省辖市农业局、财政局,有关院(校):现将《2009年河南省农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2013学年第二学期《农业政策学》课程论文姓名:刘听强学号:12100527学院:工学院 专业: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手机:***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词:农村劳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当前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究西安财经大学/倪俊梅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幅度转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取缔的作用,一方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调查......

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201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注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前提下,......

农村劳动力转移讲稿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一)、转移的地域特征:由乡内就地转移向出乡转移发展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在农村内部就近就业,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经济......

下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九多”态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九多”态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