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取向_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4:23: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取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取向

摘要:本文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为社区银行的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社区银行;农村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6)06―0030―03

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总体资产规模看,农村金融机构都是我国中小银行体系的主体。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模式,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经营业绩与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美国中小银行采取与大银行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取得了不逊于大银行的经营业绩。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认为,美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社区银行,可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相当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美国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特点

1.独特的经营定位。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视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美国拥有非常发达的中小企业,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统计,美国GDP中约有50%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发达的中小企业为美国社区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社区银行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仍会贷给当地中小客户,推动当地建设;而大型银行通常充当资金的“抽水机”,很有可能将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使用。比如,将资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

2.基于关系融资的贷款业务。不能出具正规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家庭,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相比而言,社区银行十分熟悉本地的客户,能更容易获得借款人的“软信息”,从而在审批客户的贷款时,不会只关注他们的财务数据,还会考虑这些借款人的个性化因素,如资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等。因此,社区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借款人放贷、从事基于关系或声誉的贷款或小规模贷款上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在过去近20年里,美国社区银行提供了小工商企业贷款的近1/3和小额商业房地产贷款的40%多。在农业贷款中其所占份额更大,提供农场房地产贷款的65%、农场经营贷款的61%和小额农场贷款(低于50万美元)的75%。

3.能够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社区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企业和居民,他们的存款利率敏感性低,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看是相对稳定的。这部分存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来源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取的手续费通常会低于大银行。此外,由于社区银行多是向难以从大银行获得信贷的当地小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因而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就高于大银行,从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

4.能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这些员工本身也是社区生活的成员,地缘和人缘优势使得他们具备丰富的社区知识,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目前,人性化服务已成为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将业务从大机构中吸引走。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1.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股金构成不合理,造成产权主体虚置,所有权缺失,内部人控制状况比较严重。由于农民自身知识水平和信息量的局限,他们大都没有行使监督管理权力的意识:每一个股东的股金有限,股本小,他们也没有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许多农信社也疏于为人股的社员创造有效的行使监督管理权力的机会。于是,就易造成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虚置,也就是农信社的所有者缺位。总体看,产权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即使在相当部分已经改制完毕的商业银行或农村股份制合作银行中,这问题同样相当突出。

2.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架构存在缺陷。信用社及其联社一般都设置理事长和主任,这些负责人一般由上级或者监管部门任命,信用社法人地位和社员选举权事实上不受尊重。就经营看,缺乏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衡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二是内部管理薄弱。与国有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导致相当一部分农信社的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市场分析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不高,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信贷决策或信贷行为存在不适应性,风险控制力有欠缺。三是乡(镇)农村信用社和各县(市)联社各为独立法人,机构分散,且抗御风险能力较弱。

3.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尽管近年来,一些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在组织管理架构建设方面已作了相当多的改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方法,目前所起到的效果仍不容乐观。特别是甚至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势必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从而困扰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4.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方向与其中小银行的性质有一定的背离。作为地处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支持对象应以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贷款为主。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模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业务方面,明显偏重于企业贷款,而从实践的情况看,偏重于对当地大型企业的贷款支持。第二,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大于贷款资金运用,有相当部分资金剩余,以债券持有或转存国有商业银行的形式,流出了当地。从支持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发展方面的上述趋向,已明显偏离了其地区中小银行的特征。

三、我国农村推行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我国的农村银行机构与美国社区银行有很多共同点:(1)规模都较小,在所属辖区内向中小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相对大银行而言成本较为低廉。(2)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存款,且资金主要投向于本地,满足本地客户的资金需求。(3)委托管理层次少,资金自主支配权大,决策机制灵活,因此,农村银行机构目前已具备社区银行的雏形。而且,近年来我国基层金融出现的空洞化危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居民个性化消费信贷需求的增加为农村银行机构重新定位于社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农信社建成为社区银行后将有助于解决以下问题。

1.弥补基层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调整,撤并县级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并主要定位于为大中型客户和建设项目服务。仅工行就撤掉近两万个网点,现在除农行还有部分县级网点仍在办理业务,工行、建行、中行的县级网点已基本停业。此外,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主要设立在大中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对小城市或县乡纽的基层余融需求也是爱莫能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撤离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无暇顾及,使基层金融信贷服务日益萎缩、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单一。正是基层金融供给的不足,给农村银行机构发展成社区

银行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2.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为支持大企业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因此,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其融资渠道仍然不畅通,所占用的金融资源占商业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非常低,民营中小企业占比则更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它们在创业发展阶段急需资金支持,但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它们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成长。而社区银行由于贷款门槛较低、贷款程序快速简便,能满足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国蓬勃发展中的众多中小企业为农村银行机构发展成社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将带动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急剧增加。居民的消费信贷个性化很强,且具有额小、量多、面广的特点。大银行出于规模效益的考虑,只能提供少量的标准化无差异信贷产品,而且为规避风险往往要求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因此,很难满足千差万别的居民个性化消费信贷需求。而社区银行由于不具备规模优势,无需实行成本优先战略。因而更适合做“零售型”业务。加之与当地居民熟悉,不仅能针对社区居民的具体要求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而且还能进一步挖掘和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新的消费信贷类型,进一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因此,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大量增加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成社区银行拓展了巨大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建立农村社区银行模式的策略

农村发展社区银行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优化治理结构。在农村金融机构向“社区银行”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产权改革和相关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目前进行的改革中,为农村金融机构设定了分类发展的模式,即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可选择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股份制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三种形式。从目前所进行的改革看,改革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已经组建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对管理层的监督管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建立起来的监事会形同虚设。同时,还出现了董事长与行长之间的权力纷争问题,反倒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应该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更重要的是监管和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出现了模糊和摇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过,从最近的情况看,监管部门似乎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不久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专管农村金融改革的副主席唐双林先后在公开讲话时提到,要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准完成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并将“社区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目标模式。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的农村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农信社仍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和速度,人均利润水平低。同时,科技手段落后又使农信社在产品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效率等方面难以吸引广大的客户群。因此,农信社若想发展成为社区银行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集约型道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金融创新及研发力度,塑造核心竞争力。

3.加强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风险,获取风险收益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职能。而从目前情况看,农村金融机构在这个环节上最为薄弱。在现代银行业中,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需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尽快充实银行资本金,构建以信用风险管理为重点、多类型风险评估为前提,资本重组率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新体系。二是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扩展风险管理内涵,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风险的掌控力度,严格分类标准,加强对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的风险掌控能力。三是加强风险管理技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全面、先进、灵敏的综合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和管理系统,提升风险处置技术。四是加强风险掌控的制度建设,重造风险管理的流程,确保风险决策得到深入贯彻,确保风险信息得到充分共享,确保风险防控措施得到切实执行。

4.提高员工素质。我国农村银行机构的员工普遍存在数量偏多,整体素质低、一般操作型人员多但高素质优秀人才十分匮乏的现象。目前,人力资源已成为制约农村银行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吸引高素质人才,二是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训机制来逐步改善现有员工的素质结构。

(责任编辑:李琪)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对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

本 科 毕 业 论 文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对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s Community Bank’s Development Drawing from that of United States作者 专......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发......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发......

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

经过20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磨炼和邓小平务实精神的教育,我国经济学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问题和矛盾。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些研究报告和文章就问......

从美国大学的教学特点看我国的大学教学特点

从美国大学的教学特点看我国的大学教学特点李颖萍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摘要:美国的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为使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研讨式教学.......

下载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取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取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