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 本文章是对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双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及个人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未来的看法 【关键词】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文化的先驱。无论是从食物原料、烹饪方式还是从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及饮食观念来看,都是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及哲学理念。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的影响,中西饮食文化各树一帜,各领风骚,各有各的特点。中国饮食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是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其技术之高超,菜式之多样,造型之精致,不得不令人惊叹;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经沦为另一些国家的殖民地,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并结合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综合性饮食文化[1]。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2]。中西饮食如同其他文化一样,在传播,交流中不断碰撞、融合,是中西的文明不断创新,更为人类的文明添砖加瓦。
1.饮食原料和饮食结构
从“食”的角度来看[3],中国人的注视一股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事实上,在中国传统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品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现如今,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加平常,但以蔬菜为主导的意识仍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他们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奶类食品也大都是取之于动物。
从“饮”的角度上看也是如此。中国人习惯于饮茶,茶的性味平和,需要通过细品方能领略个中真味,悠远绵长,与植物性格相合[4];而西方人则喜欢酒、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料,尤其是酒,有着水一样的外形,火一样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使人神经兴奋而麻痹,西方有许多以浓烈为特点的著名的酒;咖啡一般以苦、醇、香而著称,饮后会使人兴奋,后力很足;茶类也多是红茶、奶茶等,口味比较重,总的来说西方人是比较热情奔放的[5]。
2.烹饪方式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烹饪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中国的烹饪强调随意性[6],各大菜系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及各种调料的搭配,都会因厨师的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同一道菜,也会就季节、场合、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同时,同一道菜还可能因厨师的即时情绪变化而做出不同于其原烹饪特色的菜肴。据史书记载[7],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烹饪在中国向来被视为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趣味性,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众多以饮食为人生之乐的国内外人士,几乎可以说是中国饮食的专利,它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使之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8],令西方乃至世界其他民族可望不可及。(2008年第18期(总253期)农家之友工作研究)
然而,西方的烹饪却与中国截然不同,其菜肴制作讲究规范性,要求调料的添加量要精准到克,烹饪时间精准到秒。比如西餐中的牛排,除了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添加调料外,刚做出来的牛排的味道从纽约到旧金山如出一撤,其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几种;再拿美国来说[9],其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也依旧是万变不离其中,炸薯条、炸鸡、炸鱼块、面包夹肉等;1995年第1期《海外文摘》刊载的《吃在荷兰》一文中还描述了“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国,其调料架上排着整整齐齐、大小不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活像个化学实验室”[10]。烹饪在西方已成为了一份机械性的工作,毫无趣味可言。
3.在饮食方式和食用餐具上的差异
在饮食方式上,吃午餐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宴席,人们都是围坐在餐桌旁,厨师做好饭菜以后,将左右的饭菜都放在桌子的中间,人们就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饭菜,即各取所需。这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的媒介。然而,在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会预先根据来客的多少来准备相应的饭菜份数,厨师在将做好的饭菜放到相应的人的前面,然后他们就自顾自的食用,每个人只能吃各自的那份菜。中国人好喜欢劝酒、夹菜,举杯共饮,气氛和睦生趣。而西方人则没有那么热情,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那么客气,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
在食用餐具方面,中西方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子和叉子来边切边吃,喝汤也有专门的汤匙。筷子和刀叉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代表这两种不同的智慧,不仅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影响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然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4.在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饮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讲究美学、感性,而西方人推崇理性、科学;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追求菜色的千变万化,讲究每道菜的色香味搭配。而西方人不在乎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他们更看重食品营养的搭配,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等等。
中国人很好客,通常会点一桌子菜,认为是对客人最热情的款待,有时会更注重形式;但西方人在宴会上,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猜的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
5.我的观念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根结于感性与理性的差异,尽管受不同哲学理念和不同的地域特征的影响造成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这些差异为改变,而这种差异似乎也正因随着不断发展科学变得越来越模糊。从当前国际饮食业的发展趋势上看,中西方都在扬长避短,逐步走上互补的道路。研究品种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平衡、重视健康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通过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才可能在文化碰撞中不断发展、融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讲,都是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中国入世后,将迎来有史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最大程度的交融,并将在中国乃至东方引发一场“吃”的革命。入世后,国际金融贸易来往更加频繁,外国食品将大量倾销到中国市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对中国食品产业造成了严峻的冲击。同时,中国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趋势,把中国的美食推向全球,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中国食品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参考文献】
[1]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李维冰.国外饮食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徐永成.21世纪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J].茶叶,2000.[5]Kittler,Pamela Goyan.Food and Culture[M].Australia:Wadsworth Publishing,2001.[6]杜丽.中西烹饪历史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7]徐海荣.中国饮食史[M].华夏出版社,1999.[8]郭立久.美学升华烹饪艺术[J].中国食品,2003.[9]徐熊.美国饮食文化趣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10]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
很德语材里都建?得到安心从。话的翻译,里时间的无序和?脑装生活常。每年要;的越退越严重看?高温炉设计独特?头立行贝,长果的话,疤痕当然,还要学习等。脑连强;生今年大三。农的效分,皇帝......
前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在与之......
课程论文英美文化课程论文系别:教育二系 专业年级:初教六班 姓名:李倩 学号:13310604 指导教师:李智强 职称:讲师2015年 6 月 13 日目录中文摘要„„„„„„„„„„„„„„„„......
会计1002B白永清201011030613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摘要: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在国与国愈来愈密切联系的今天,为了加强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我们......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