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2课时_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3:42: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2课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耳及其他感觉器官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说出嗅觉和味觉产生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进行“感受冷热刺激”试验,理解皮肤感受器真正感受到的适宜刺激是温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

难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皮肤温度感受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耳的结构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解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巩固。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然后让学生根据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在讲述耳廓的功能时,可以加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进而说明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手指堵住外耳道,会立即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说明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然后课件展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总结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也可再用模型演示。

(三)耳的卫生保健

由邰丽华的耳聋经历引出耳的卫生保健,并向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困难,学会关爱别人。拓展创新

1、为什么人们认为晕车、晕船与内耳结构有关?

2、为什么要在遇到大的声音时要堵住外耳道或张开嘴巴?

(四)嗅觉与味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味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蕾分布也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蕾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五)触觉与温度觉

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触觉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领如何?人们又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证实: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与手背)触觉要敏感。显然,这种敏感性的差别也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使皮肤和黏膜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觉得“冷了”或“热了”,这就是温度觉。

实验证明,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则感觉到“温”。

实验还证明,皮肤的某些点对“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点则对”温”刺激敏感。这也说明,冷与温的感受是分别由不同的感受器来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肤温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皮肤温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

四、板书设计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三、耳的卫生保健

四、嗅觉的形成五、味觉

1、味觉的适宜刺激: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质

2、感受器——味蕾

3、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六、触觉和温度觉

1、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

2、冷和温的感觉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1课时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耳......

第二章第2节

清溪成校·赖老师会计考证班书山有路勤为径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笔记第二章 第2节并提供有关证明。(三)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撤销是指存款人因开户资格或其他原因终......

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夹......

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审核人:单位: 罗庞塬小学班级:五年级姓名:时间:2014年12月 26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开国大典(第2课时)视场面气氛的渲......

下载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2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2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