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_2但愿人长久2课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4:17: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2但愿人长久2课时”。

总第6、7 课时

题:

2、但愿人长久

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每生一本《新华字典》《词典》,古典音乐《水调歌头》《琵琶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学习多音字“埋怨”的“埋”字;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上课时间: 9月6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播放《但愿人长久》)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4、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洵之子。他一生,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他既善于诗、记、文、赋;又长于书法、绘画,而且造诣很高,成绩卓著,誉贯古今。

设计意图:了解苏轼的生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出示词语认读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正确读出词语的音,把自己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推荐给同学,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理清脉络,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按“睹景思人—看月埋怨—宽慰吟诗”给课文分段,并尝试概述段意。

2、指名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课文。

逐段朗读,体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紧密与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段落为理解单位进行训练。

四、作业巩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把《补充习题》一完成3、联系课文内容,尝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本课的基础字词知识,同时加强朗读,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词语和诗句,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结合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进一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上课时间: 9月7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

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深入体会诗人苏轼的感情。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习课文时吸纳的情感完全地因素释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读书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深化

1、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练习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播放《水调歌头·中秋》全篇的朗读资料。)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描绘的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巩固

1、收集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或者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完成《补充习题》

设计意图: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思念

思念亲人 2 但愿人长久

埋怨

热爱生活

宽慰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分别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苏轼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也能在文章中,找出诗句的意思,从而理解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题1、指名读诗句,找出诗句中藏着一些月亮别名的词语。(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中秋夜借月......

2但愿人长久 教案 反思

但愿人长久成志慧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学会用生字组词,理解文中的词语“心绪不宁”、“形影不离”、“西沉”、“悲欢离合”、“婵娟”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

2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教案

2但愿人长久备课时间:9.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2、学习9个生字,绿线里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

下载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