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_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0:35: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就是一项致力于中国强、中国智、中国进步的光辉事业。2011年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最新改革措施预示着幼教春天的到来。深化并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幼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前教育所寄予的希望,使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和使命的重大,同时党和国家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非常有魄力的举措,也使我们有勇气、有信心,以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帮助教师寻找自身最近发展区,胸怀“幼儿全面发展”的大目标,研究适宜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实现教育管理的高效化。

一、注重教研中的“零文化”

当今的教育正处在改革时代,在激烈的竞争中,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下,教学研讨活动过程中的有效合作,畅谈所思,优势互补,得到的将是多方(作课教师、听课教师、专家、领导)“共赢”。而“零文化”则是把教育改革推向正轨与高潮,让教学研讨活动达到多方“共赢”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元素”。

1、与研讨主题“零距离”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园长或学科组长)要事先让参加教学研讨的教师明白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操作方式,安排的课例,参加的人员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发言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反思、困惑的问题等)。

作为参加活动的教师应该事先对教学研讨的主题、课例等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并收集好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专家只有与教学研讨的主题“零接触”、“零距离”,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研讨互动中得到提升。

2、与作课教师“零距离”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要求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针对研讨的主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太迷信作课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但不能“孔中观人”,把课批得“体无完肤”,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能充当老好人,专门说些好话。

作课教师更应该有个平和的心态,应该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听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在“零距离”的氛围中,才能有更好的交流,才能撞出智慧的火花。

3、与专家交流“零距离”

专家是教学研讨的指导者、引领者。但作为《纲要》理念的践行者——教学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发言权。只有面对而大胆地和专家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引用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他们也不会发现。甚至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一番争辨,专家收集到一线教师反馈来的信息后才能结合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从理论的高度分析,指导教师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才能总结好教学研讨活动的得失,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达到“研”有所得的目的,才能引领教师在新的课改浪潮中搏击——践行好新的课改理念。

“零文化”还包括许多方面内容:“零时间”——有充裕的探讨时间,“零心理”——没有心理负担的探讨,“零地位”——没有身份高低之分;“零库存”——毫无保留地交流;“零功利” „„只要能把“零文化”渗透到教学研讨中,它将引领我们不断向高境界的方向发展,教学研讨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二、“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本土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借鉴上海的经验,我园根据自身研究需求,大胆尝试、实践“一课三研”教研形式。我们抓住教师们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了教育活动研究的薄弱环节为研究核心,采用“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研”的氛围日趋浓厚。教师们通过一研“靶子课”、二研“示范课”和三研“跟进课”层层深入的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随后,在此基础上延伸为“一课多法”“一课多研”“同学科不同级深研”等等。由此,实现了先进教研形式的本土化研究,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沃土,夯实了基础,促进了幼儿园教研水平的提高。如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们融合“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生成了一节中班体育游戏《狼和小兔》。

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游戏活动《狼和小兔》的大致流程: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导入——玩游戏《狼和兔子》——放松活动。我们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情景性的游戏,因此我们决定在游戏中,为孩子们布置一个很大的“家”,突出“狡兔三窟”的特点,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最初,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的现有资源——大滑梯,作为小兔子的“家”开展游戏。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滑梯不利于老师们组织与观察,而且当孩子们钻到滑梯里时,很不便于老师和孩子交流,更不便其他的教师观摩。针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用滑梯当小兔子的“家”不合适,经过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用废旧大纸箱制作成小兔的家。

第二次组织游戏时,我们把制作好的“家”摆到了场地上,效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当孩子们看到时,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兴奋不已。为提高游戏的难度,游戏中我们涉及到了让小兔

子利用装扮、保护色、躲藏来保护自己。调整之后,我们发现游戏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注意力也保持得更久,孩子们玩得相当开心。但是一节课上把心理健康和户外健康都涉及到,内容太多,没有凸显出学科重点。另外整个活动场地看起来很凌乱。

在两次活动后,老师们认真讨论、深入探讨改进的策略。经过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在教研组会议上进行讨论,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决定把重点放在体育游戏上,不再涉及小兔子利用装扮、保护色保护自己,而是在游戏活动中,关注学科特点:训练幼儿钻、爬等动作技能,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整个活动以小兔子战胜大灰狼为主线,妈妈带小兔去神秘的地方——小兔子参观新家外部特征——小兔子感知家的内部结构特征——玩游戏《狼和小兔》——放松活动。活动中幼儿投入、勇敢的表现,表明了在情景中幼儿的个体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被进一步的激发了出来。

在这个游戏的创新中老师和孩子们充分的体会到了“狡兔三窟”的内涵和精髓所在。体育游戏的对抗性也得到的一定的体现: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聪明、机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更增加了游戏的乐趣。正是一次次这样的活动,助长了教师们参与交流研讨的激情与热情,真正发挥了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们活动

设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地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真正达到了经验共享、互为提高的目的,活动效果显著。

三、抓住省市县教研室提供展示的契机,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平台

每次省市县级教研活动,我们都做到“认真对待、合理分析、集体研讨、全面提升”。我们鼓励每位教师把握机会提升自己,形成了“展示自我,树幼儿园品牌”的积极氛围,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优秀成果展示的舞台。对于选定的展示内容,我们借助教研团队的合力集体研讨、提升,增强了教师的信心和团队的凝聚力,展示了教师不断发展的专业水平。无论活动结果如何,我们引导教师感恩团队的每位合作者和支持者,使团队意识得到升华。我们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们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活动也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感到园本教研是切实为幼儿园发展服务的,园本教研是切实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因为它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它打破了以往的教研活动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参与者只能席耳恭听,而不一定能解决本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但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进行园本教研,仅仅依靠本园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领导专家指导和厚爱!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邓绍志【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

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广西田林县平塘中学舒朝国【摘要】教师的教研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是息息相关、不可偏废的。目前,提高我国的教研实效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

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模式

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模式——辉县市城北中学教师研训工作总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素质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根......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

培养学习型教师 促进专业化成长——202年春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总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根本问......

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

创新园本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寺头镇中心幼儿园 左丽娟 李树红沈心燕讲座的内容是园本教研,学习完沈心燕教授的报告,改变了我们头脑中传统的教研模式,对园本研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载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教研模式 追求研究实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