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江保卫战正版”。
大江保卫战 第二课时
内容简析: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以浓墨重彩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长江抗洪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课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读悟交融,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从中受到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 “惊心动魄”、“铭记”、“鏖战”。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味,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3分钟)
导入揭题: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师:谁来读出你的理解?指名读 师:谁来读出你的味道?指名读 师:一起来,读出硝烟味。
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那是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师:一起接着读(师领读:“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你能读得更急一些吗?把三个感叹号读出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深情并茂的导语及学生气壮山河的气势,学生很快进入98年长江奔腾、肆虐的洪水中,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渲染了课堂氛围,为学生迅速接近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2—4自然段(15分钟)
过渡:就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在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抢险的场面。(板书:大堤抢险。)
1、出示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个词最能表现出当时大堤抢险场面的惊险。找到了,用笔圈出来。朗读时要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声入情。开始。(生自由朗读找词,师巡视。)指名,告诉大家你选的哪个词,说说你的理由。
师:“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惊心动魄就是使人心灵震惊,魂魄震撼。)找到那句话,读一读。这一句是对第二节的“概括”,“惊心动魄”又是对大决战最贴切的形容。
2、出示自读提示2认真默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找出最让你感动的那一句,用笔画下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默读要眼到、心到、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生默读、思考、批注,师巡视。)
出示第一句,师:划了这一句的同学举手,指名读。第一遍完整读,说说你的感受。第二遍指导读。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师:战士们肩上可是一百多斤的沙包,读得再沉重点。)在泥水中来回穿梭。(你是怎样理解“穿梭”的。这里穿梭形容什么?)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师:索性能换一个词吗?你再读读,干脆点!)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师:嶙峋是什么意思?凹凸不平,突兀,锋利。嶙峋的片石是什么意思?割破了脚趾的片石,是什么片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师:再一起读出你的感动。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追求更加有层次的读才能读得更有实效,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自己读,谈感受后带着感受读,教师指导后再来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内容,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滋味】
3、过渡:嶙峋的片石把战士们的双脚割得鲜血淋淋,可他们却全然不顾,课文中就给我们彰显了这么一位铁汉的本色,他是谁呀?一起说。(生:黄晓文)(板书:铁汉本色)对,就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谁来读一读黄晓文的感人事迹。
师:读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此时你心里什么滋味?(生:感动。)
师:再找一位学生,你听了故事,此时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能不能带着感动再给同学们读一读铮铮铁汉黄晓文的故事。老师和同学帮你,你一定能读好。学生读到黄晓文大声说时,师引读:黄晓文“忍着巨痛”大声说,生接着读。师:“扯”能不能换成“撕”、“拉”为什么?
(争分夺秒、毫不犹豫、用力猛、速度快、果敢刚毅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师:“捆”能不能换成“包”或“扎”为什么?
(动作迅速、草草应付,表现了黄晓文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汉的本色。)师:“拔、扯、捆、扛、爬”五个准确的动词,就能表现的如此传神。师:同学们,铁钉扎进脚底,嶙峋的片石把双脚割得鲜血淋淋,难道他们就不疼吗?(生:“疼!”)是啊!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一起说,(生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4、“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师: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见机指导朗读)
师:你的朗读已经让我们感动了。说说你此时的感受?(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师:“奋然”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奋不顾身)
师:当时情况怎样?(“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师:跳下去就意味着什么?(跳下去很可能被洪水冲走,被巨浪吞没。)出示课件:师生齐读: 战士们奋然跳入水中,也许这一跳,就会被急流冲走 ;就会被巨浪吞没 ;
也许这一跳,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 ;再也不能回到自己温馨的家; 也许这一跳,孩子将失去自己的爸爸;
也许这一跳,; 也许这一跳,; „„
学生写,放视频。
指名每人读自己写的那一句,连读。
师:但是,战士们义无反顾,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大堤,保住大堤!)
师:血肉之躯筑人墙,钢筋铁骨战巨浪。
【设计意图:当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际,教师已无需过多地解说,留下空白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驰骋自己的想象。学生的发言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独白,一种无言的酣畅。】
(3)师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有一副对联这样描述道:(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小结: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如果说,作者在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群体的战斗,这位铁汉的描写就是一首个人的颂歌。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2分钟)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除了要保护大堤,还要抢救遇险的人民群众,像黄小文这样的感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
师:这样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人民会忘记他们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师: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齐读最后一小节,让这些铮铮铁汉——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以读为本,读悟交融,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情感,“爱作者之所爱,入境又入情”,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时候,智慧与情感齐飞,知性共灵性一色。】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