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
试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为主要表征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其动力是低碳技术,其核心是低碳能源,其基础是低碳产业,其关键是低碳消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密切相通、高度关联的。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传统工业化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工业化的高碳经济模式造成的,要克服传统工业化危机,必须建立起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消费和谐统一的低碳经济模式。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彻底的低碳经济。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构筑低碳产业的根本保障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其基础就是低碳产业。所谓低碳产业是指碳排放水平和能源消耗水平低,竞争力较强,市场容量较大的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业、节能建筑、新能源产业、服务业等。低碳产业与低碳经济密不可分,低碳产业的发展规模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根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未来产业发展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因此,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低碳或无碳化。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开发低碳技术的根本举措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是提升国家持续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众多新领域技术研发,几乎涵盖了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产业。这些低碳技术的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变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源泉的工业化道路,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才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要求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能源是指高效能、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可控的低碳能源,同时积极开发高效、经济、实用的低碳能源新技术,并将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践行低碳消费的根本出路
从改变高能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开始,倡导低碳消费,已成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低碳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只有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低碳消费,使人类过上一种低能耗、更智能化、更健康的新生活。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现有的经济系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从GDP最大化向追求幸福指数最大化的生活经济化化转变。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推进成效明显,工业和经济的增速继续提升,包括工业在内的产业结构趋于协调和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将十分艰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冶金的制约因素
能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先进发达国家比差距甚大。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为35%,比发达国家效率大约低10个百分点。我国煤的产出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5%。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代价很大,50年来我国GDP大约增长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高消耗换来经济高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一个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占2/3,煤炭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一种能源,有人估计,中国在燃料中所排放的CO2总量中,煤炭排放的CO2占70%,此外,90%的SO2、67%的NO2、50%以上悬浮颗粒来自煤炭。目前,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CO2达到54.3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单位产品所产生的CO2也相当高。所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碳经济国家。
碳排放量快速增长。CO2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气体。中国CO2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对地球气候变化关系重大,已引起世界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美国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占世界的25%,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比重为34%。预计到2015年,中国CO2排放量将占世界CO2排放量的20%,将超过美国CO2排放,中国将会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矛盾突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中国能耗还会增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由于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重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并进,能源消耗必然还会快速增长。现阶段既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低碳技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低碳技术涉及面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涉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些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比如交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虽然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汽车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虽然用生物质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降低排CO2放量,但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技术问题。虽然太阳能、氢能潜力很大,但是现在利用率仍然很低,许多技术尚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在优势
尽管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也存在着潜在的一些优势。
节能减排潜力大。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在高耗能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得我国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
节能减排成本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成本超过30美元,中国的成本大体在15美元。加上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等特点,都有利于开展国际碳排放交易,从而吸引国际资金进入减排项目,优化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
三、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掌握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把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纳入战略规划之中,分步实施,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同时应制定有关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引导指标,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推进低碳制度创新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府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中国低碳创新问题的根本措施。
加快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研究制定完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创新碳金融制度特别是碳信用制度,创造条件建立碳基金,为碳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导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三)优化低碳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我国有丰富的森林、农作物、草原等绿色植物资源,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要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
大力推动工业低碳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降低工业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低碳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具有降碳功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中间服务、环境服务和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以充分发掘服务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四)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技术,并加大对它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同时也要积极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地研究、开发低碳技术与产品。国家还应鼓励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核心专长互补的技术联盟,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五)开发利用低碳能源
必须加强研究开发新能源,建立新能源的产业体系。研究建立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利用较成熟的沼气技术,发展农村沼气产业;重点研制开发、建立、扩大风能、水电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风力资源、水资源,提高风电、水电在电能中的比重;在加强核电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另一种核能——聚变能;进一步研制开发太阳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
(六)倡导低碳消费生活
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减少“便利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戒除“奢侈消费”,逐步形成低碳消费习惯;要强化政府低碳消费的示范作用,政府机构要从自身做起,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切实使政府的低碳消费宣传真正信服于民众;要广泛宣传与发展低碳消费文化,把低碳消费教育引向深入,为低碳消费观念的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思想土壤,努力形成低碳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等.《低碳崛起—湖南科学发展的新路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01.[2]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3]陈晓红、陈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J].《科技创新与持续增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4]陈志平:《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实证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09
把握新机遇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江安县政府副县长刘刚一、科学认识江安工业发展的新挑战(一)江安经济实力的持续快速提升需要更大的工业经济总量作支撑。2008年,全县工业发展迅......
加快苍溪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苍溪县政府副县长王彦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者:向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秀山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困县,在加......
龙源期刊网 http://.cn推进怀化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作者:曾梦宇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从怀化地区实际出发,分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利条件和面......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者:投资商贸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2-25近期,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省委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