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_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9:01: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课前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海子以及他的创作风格;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本诗。

2.通过对“从明天起”“只愿”等关键诗句的理解,理解海子的幸福观以及诗人挥之不去的悲凉。【词语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劈.柴

2)眷.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北大三诗人”(海子、骆一禾、西川被称为北大三大诗人,同时他们也是朋友)之一。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2.关于背景

①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从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7年多时间里,海子就居住在政法大学新校区。小屋是学校分给他的,房间里没有电器。常年焚烧着印度香的小屋里,矮身量、红脸膛、头发凌乱的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寄给父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供三个弟弟上学。他不谙世事却知道昌平最便宜的誊印店是哪一家。

②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回忆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海子的理想是成为诗歌王者,他曾说:“在一个衰竭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主义作证。这是我的本分!”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愿。诗人写作此诗时,在事业、亲情、爱情方面都是十分失意的,人们几乎都无法理解它的诗歌理想。

③写完此诗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慢行道上卧轨自杀。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名家品评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

1、在诗中,诗人多次提到“幸福”,并且拟想了幸福生活的画面,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哪几幅画面?如何理解?

2.诗人为什么反复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今天起”?

3.诗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象征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体验探究:海子在诗中说要将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可他最终选择的却是拒绝这种尘世的幸福,为什么?

课后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劈柴

劈叉

劈面

劈头盖脸

B.回旋

旋律

旋涡

旋转乾坤 C.眷属

属地

属性

纯属虚构

D.朝圣

朝野

朝见

面朝大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B.“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通形象的可能性。

C.诚信教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D.我国的文言文,受孕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具备密切联系实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3、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语意)①幸福感是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②幸福感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③幸福感是对生活的主观主义和满意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3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摸着潮湿的衣角,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

3.诗人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大海形象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下自己的感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

在海子的作品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了。它不仅出现在各种新诗选本中,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被流行歌手谱曲演唱,更被房地产公司用作铺天盖地的广告。在经过出版、评论、教育以及大众文化多重传播环节的复杂运动之后,它已经逐渐凝定为一首“代表作”,成为普通读者心目中海子诗歌最通俗的形象。有意思的是,20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阅读接受的差异,使得这首诗也如同一面小小的棱镜,折射出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文/冷霜

1989年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的消息令诗坛震惊,这个生前只在小范围内略具声名的年轻诗人的作品也由此受到更多同行和诗歌爱好者的关注。由于他的好友诗人骆一禾(同年初夏亦因脑血管突发大面积出血去世)、西川等人的努力,也由于海子诗歌自身的魅力,在之后的几年里,他的诗在诗歌爱好者中迅速地传播开来。1991年,《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收入海子的短诗、长诗节选、散文、小说和诗论等,第一次较集中地展示出海子创作的全貌。1993年,海子母校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未名湖诗会”将时间从以往的5月移至他的忌辰3月26日,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的几年里,诗会总是以朗诵他的抒情诗《祖国(或以梦为马)》作为开场。

这一时期的诗歌氛围仍然遗留着浓厚的1980年代后期风气的影响,混合着“诗歌崇拜”、对形而上学观念的热衷和对已然来临的市场化社会的抗拒,因而更受其时诗歌爱好者(往往也就是潜在的或正在成长的诗人)喜爱的诗,是《祖国(或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等,它们音韵更为铿锵,在日后看来不乏矫情的诵读中也更易显出决绝和“悲壮”的姿态。不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同样能满足这种“自恋”。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姜涛在1990年代初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社社长,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一年春天,他和一些喜爱诗歌的朋友结伴去植物园,其中一个喝醉的朋友,竟在出门时于门口席地而坐,对着四周的游客高声朗诵这首诗。这一行为颇令游客惊异,有人竟误以为是乞讨,在他身边投下了零钱。

这则轶事像是恰好为这首写于海子辞世前两个月的短诗提供了一个注脚:在诗中,诗人内心的冲突正是源于精神的骄傲和世俗现实的坚硬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感,在1990年代前期很多诗歌爱好者那里并不陌生,因而在这首诗中获得慰藉和共鸣。

1995年,西川编《海子的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西川编《海子诗全编》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海子作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1年,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使得这首诗开始为全国的中学生所知。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篇,历来要同时满足多项标准,按照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刘真福先生的归纳,它们至少包括“经典性”“教学的适用性”“进步性”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显然与它语言的质朴和意象的温暖、明朗有关,看上去,诗中的情感似乎纯净而超脱,然而,它在实际教学中却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难题。一方面,中学生们往往不易体会这首诗表面的单纯之下所隐含的矛盾,在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记录中,学生们初读的反应是“乐观向上”“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读过之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放松感觉”“活着真好”⋯⋯而当教师进行启发并辅以海子生平的介绍,他又必须面对如何向学生们解释海子自杀原因的困境,因为语文教育同时也得承担人生观教育的功能。

一面要向学生解释海子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在两种“幸福”之间的两难选择:选择尘世的幸福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追求作为诗歌“王者”的幸福又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一面却要提醒他们,“不能学习海子的做法”,难免招致学生的疑问:既然这么消极,为什么还要给我们阅读这样的诗歌?一位浙江的中学教师撰文读解了这首“决绝人世的告白”之后进而发问:“有着如此消极思想感情的诗歌,怎么能成为中学生的语文教材?”

正是由于中学教学中遇到的这种接受上的困境,在2004年人教社新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必修教材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被撤下了。不过,在很多高中语文的选读教材或读物中它仍然有很高的入选率,如钱理群主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卷——中国现代文学名作互动点评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徐中玉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高中卷的《现代诗歌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王家新主编的“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现代诗歌欣赏》(语文出版社,2005)等,2007年,北京市新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也选入了这首诗。

而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开始进入大众文化的流通领域。从1998年开启的房地产市场化热潮中,这首诗被各地的房地产公司频频用于其广告文案,从上海、深圳、到海口、长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语都曾被印在海景房和“高尚别墅”的大幅户外广告板上。海子诗中这两个短句,以化俗为雅的方式勾勒出他生命理想的幻境,在1990年代后期加速推进市场经济而带来的都市空间的巨大变化中,被挪用成一则标语,煽动着人们对宜居的欲望。而这种反复出现的“创意”,也多少是因为,很多早期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的人员,都曾是1980以及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爱好者或文学青年。

到了新世纪,网络的日渐普及正好迎面遇上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新一代人,对这首诗的接受又呈现出一些有趣的新变化,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论坛和QQ的签名档里,或是被“取其精华”、掐头去尾地用作博客名称,在一些论坛里,这首诗被列为“小资必读”,而在另一些地方,它常被引用作为职场励志的格言。在今年春天刚刚出版的一本励志读物《一切梦想靠行动》中,对这首诗的征引之后,导出的是如下的训诲:“有了梦想,我们也就有了明确目标的力量。你可以拥有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只要你确实地知道它是你想要的,并确定知道你为什么想要它。我们的梦想要足够清晰,也不要太贪心。只要健康向上,积极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实现。”

无论是“小资化”还是“励志化”,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取消语境和碎片化的读取方式。原诗中蕴含的痛苦和心理冲突已经不再作为阅读的重点所在,或者,被拼贴成物欲消费的对象。语言表层的简单和温暖被剥离出来,正适于偏爱甜腻的胃口。

当然,这并非这首诗20年命运的全部。一如诗人臧棣在为纪念海子辞世20周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是“少数几个能给当代诗歌带来诗歌遗产的大诗人”,他的诗在其身后始终吸引着诗人同行与读者深入持久的阅读。在这个3月,至少将有5场以上纪念性的朗诵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其中一场即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名,这首卓越的抒情短诗,仍将在一个物质主义的时代里提示着对精神性价值的毫不妥协的关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也许是爱做梦,我爱这首诗,因为它如梦。我也曾想过,找一个我合适也适合我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子的生平。能力目标:体味诗歌语言的质朴晓畅的特点。情感目标:体味诗歌中的复杂的情感,满溢着“幸福”的诗句有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教学目标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 教学难点1......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中李晶莹2011.11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