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的设计说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案”的设计说明
一、“教学案”的设计理念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教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教学案”的设计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人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拓展创新。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教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教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达到上述常规要求,“教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
四、“教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案”的设计经历了由粗到精,由师到生,由表及里的过程,形成了提前进行个人设计。集体研讨优化设计,以学为主考虑设计,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轮流设讯交流研讨、课后反思、不断改进等措施,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确保了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学习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和学的有效性。
“教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教学案”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课前预习导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教学案”的课前预习从具体的内容人手,使之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如,1、通过预习初步归纳出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点:
2、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知内容、方法及其它相关信息。
3、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4、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实验的情况。课堂学习研讨l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课堂学习研讨一般从“交流课前准备情况”人手,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第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二、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
课堂学习研讨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解决,又有新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课内训练巩固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一般分为“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同步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的目的。“达标测试”部分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测试题,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了教学案的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例如,同步训练设计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
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达标测试”的设计主要是自主评价和平行性矫正:
1、根据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形成基础训练内容,体现本节课基本学习要求。
2、用不同题型的组合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标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
3、体现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点内容,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评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后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的总结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拓展延伸”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l、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关注学生学习后的问题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方法、规律等的笔记。
2、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设计下节课的相关课前学习问题,以及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春备课人:张忠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语言的识记、理解、运用2、朗读技能的培养,3、遣词造句的品析与运用过程与方法:预习、展示、反馈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学习目标: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