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背景_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5:55: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安史之乱背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安史之乱背景简介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藩镇崛起

主词条:节度使、藩镇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疆域

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外重内轻

主词条:折冲府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玄宗怠政

主词条:杨贵妃、李林甫、杨国忠

开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更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安禄山为自保和升官拜杨贵妃为母亲。由提倡节俭变为挥金如土,如曾将一年各地之贡物赐予李林甫。他又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到宠幸而继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河北胡化

主词条:东突厥、胡人、安禄山

唐太宗时平定东突厥及契丹各族后,将其内徙至河北一带,河北于是成为胡人杂居之地。当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汉文化影响很浅,因此与唐室的中原关系疏离。唐室为了便于统治,倚重能通多种胡语及了解外族民风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时,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建议玄宗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安禄山身为胡人得以取得权力,东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禄山部队中最骁勇劲捷的一支部队。而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及野心。

将相不和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

安史之乱始末

安史之乱始末安史之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历时七年又两个月。1、安禄山起兵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时......

想象作文:安史之乱

想象作文:安史之乱我轻轻走到他的面前,好似恍惚之间一切都变得虚无起来。我浅笑着看着他,他也看着我,平时沉静如水,波澜不惊的黑色眸子在我的注视下竟变得慌乱不堪。我知道他在担......

《长恨歌》与安史之乱

《长恨歌》与安史之乱引导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讲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兵变-天宝之乱,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

安史之乱作文800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安史之乱作文800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安史之乱背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史之乱背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