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白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白杨第3课”。
3白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粗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找出爸爸的神态变化,自学,体会神态变化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找出爸爸的神态变化,自学,体会神态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2.搜集有关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茫茫的大戈壁。说说对戈壁滩的了解。
出示第一自然段,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荒凉、贫瘠、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白杨就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出示课题《白杨》,读题。认识白杨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预习情况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陷”右下角的笔顺: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词语的意思
浑黄一体 界限、清晰、表白、高大挺秀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一写)
提示: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
2.订正,重点在语言的简练和内容的完整。
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父亲借介绍白杨树也表白了自己的心。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语言啰嗦,把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也作为一部分内容。不完整,没有写出望着白杨树展开讨论的原因。3.理清文章的思路:
思考:“这篇课文是写人呢,或是写物的,还是借物喻人的?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带着问题再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展开讨论。(13自然段)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由此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是怎样承上启下、由物写人的,并初步理清文章由“赞白杨”到“喻人物”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过渡。
(四)梳理神态,初步探究缘由。
自看到戈壁滩上的白杨开始,到后来谈论白杨,以致文章最后爸爸再次看到车窗外的白杨,神态都是一样的吗?画出描写爸爸神态的词语。
出神—微笑—严肃—微笑
想一想: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试着批注原因 自学探究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思考课后第2、3题。3.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3.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感悟白杨树的特点与边疆建设者的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四、教学方法:读议结合五、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齐读题目: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列车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重难点。
1.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1)第一句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了白杨树长得直?高大挺秀
(2)第二句话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
那么这个“哪儿”都是指的哪里呢?结合书上的插图和大戈壁滩录像,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3)第三句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写出白杨的生命力强。
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不管„„总是„„”句式并试着能用这个句式也来赞美一下白杨树,从而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不怕环境恶劣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如:不管是冰雹还是霜冻,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从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2.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1)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引读课文)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
(2)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请同桌讨论一下,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①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但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要去新疆工作?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是怎么工作的。
②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但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③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但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3)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很多的不知道。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同学们知道吗?你们能替孩子们找到答案吗?
课件: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建设新疆,才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
既然这么艰苦,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长大后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默默耕耘,为新疆建设奉献了一生,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也吃这些苦呢?
(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4)这就是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想让孩子们知道的,虽然没有直接向孩子们讲明,同学们却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你们明白爸爸为什们对白杨树有这样高评价吗?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这些边疆建设者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促进了民族团结,他们跟这白杨一样,都是边疆的——卫士!
3.像爸爸一样边疆建设者与白杨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爸爸赞美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其深刻含义。
1.同学们,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想自己,想过去)
2.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想子女,想未来。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3.爸爸的心愿能否实现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1)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爸爸的“微笑”说明,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因此他很欣慰。
(四)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白杨》,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树吗?
2.本篇课文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人?
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赞扬像白杨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3.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4.“借物喻人”类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白杨》《落花生》。
(2)由物及人,感情真挚。借物喻人,落脚点在“人”,重点在写人。要用“物”与“人”的相似点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喻人”的目的。这类文章旨在赞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写作时感情要真挚。
(五)总结全文。(背景音乐《小白杨》)
1.出示填空:这节课,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白杨树,更懂得了一位扎根祖国边疆的建设者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背一背)爸爸赞美白杨树的那几句话。
2、有感情的朗读课后阅读连接《帐篷》
(六)完成课后《小练笔》。
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板书:
白杨
高大挺秀 服从需要
白杨 适应性强 建设者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
语文精品课例:《白杨》招远市辛庄镇镇鼎完全小学 孙筠蓬1.教材版本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三篇精读课文《白杨》的一课时。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本单元共选编4......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这篇文章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白杨礼赞》说课稿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白杨礼赞》。一、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