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2:35: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白杨礼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白杨礼赞免费”。

白杨礼赞

一、教学目标: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托物寓义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成为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茅盾文学奖”。

2、《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初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

2、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标题为“白杨礼赞”,细读全文,看看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8段告诉我们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白杨树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要描述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呢? 明确:黄土高原。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在文章第7段,完成了由树一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重点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复习象征手法。

2、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赞美白杨树,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2)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3)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这树和人有什么相似点?请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回答。(4)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组反问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启发人们的联想;第二句肯定其品质及其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这组排比反问句,结构相似而有所变化,内容相近而不断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颂和赞美的真正对象是“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至此,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目的基本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清楚明确。

3、学生朗读第8、9段。思考:

(1)第八段去掉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明确:这一节进一步深化了上文四个反问句的意思,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2)文章中的“楠木”象征什么?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目的何在? 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3)文章的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这已经是第五次赞美了,你觉得这样反复赞美是否累赘? 明确:突出文章主题,感情不断升华,首尾呼应。

二、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

1、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散文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文是篇抒情散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本文的“神”在何处(也即通过什么来组织材料)?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启发、明确:本文有条鲜明的主线“我赞美白杨树”,在文中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可说,“不平凡”三字,既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作者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主要集中在:赞美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在形态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最后更巧借楠木作比,来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总之,本文以“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纽带,贯穿全篇,使情感聚焦、中心突出。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茅盾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字、词、作者。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白杨树“不平凡”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仅仅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

白杨礼赞

82YW001主备人:张静枝审阅人:霍敏娜班级姓名《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字词,理清全文脉络。学习重难......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练习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

白杨礼赞

教学重点:1, 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1, 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

下载《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杨礼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