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1:06: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白杨礼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白杨礼赞免费”。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遂城中学

张艳玲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

2.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

1.能在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2.能指认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学习北方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

对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中华优秀儿女的纵情讴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鄙视、否定。二.学法引导

在熟读课文、把握关健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象征的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可放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来完成。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是学习的难点,需要老师引导,分析。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喜或憎、褒或贬的鲜明态度。2.结合第7自然段内容,讨论排比句和反问句的特点。3.老师一方面引导讨论,一方面要善于随时小结。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

研读关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的描写语段,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二)整体感知 课文题目运用“礼赞”这个词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看似白杨实则北方农民以至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时代背景,兼说茅盾当时行踪,提出学习本文应着重研讨的两个问题: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什么? 2.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1)体会“实在”一词的意义。

(2)明确这一部分在全文中作用:内容上,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定下“赞美”感情基调;结构上,领起全文。3.研读第二部分(第2—4段)(1)过渡: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本部分是否紧接着就描写白杨树?看一看,并想一想为什么。

(2)着重研讨第2、3段。地理背景:黄土高原。

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描写以上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4.研读第三部分(5、6段)(1)通过“导语”明确本部分学习要掌握两点内容:白杨树形象特点及气质性格。(2)形象特点:

总体特点:力争上游。

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干、枝、叶、皮。

描写时,兼用肯定否定句式,使特征更为强烈。(3)气质性格: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四)总结、扩展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讨了三部分内容,研讨中对重点段落进行了朗读,使我们逐步加深了对白杨树形象的认识。

课后请思考:写白杨树赞美了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象征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整体感知

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文中的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用自己的话,并适当引用文章的关键词语,说说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和气质性格。

2.研读第四部分(第7、8段)。

(1)明确本部分的学习和研讨的要求,强调指出只有读懂了这—部分才是真正读懂了全文。(2)作者是怎样看待白杨树美不美问题的?为什么说“也许”?(3)四个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这个问题应作重点讨论。(4)第8段是怎样进一步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 3.研读第五部分(第9段)(1)写楠木是不是离题了?“那也是直挺秀颀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体会“高声”中包含的感情。(四)总结、扩展

出示茅盾先生1943年在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而作的一幅白杨图上题的诗: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原与子同仇!读该诗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明确本文主题以及象征手法写作本文的必要性和战斗意义。八.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1.整理本节课笔记。2.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象征手法。第二课时:1.思考第一题。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3.背诵课后练习第二题所规定的第7段文字。板书设计:

一赞 实在是不平凡的二赞 白杨生长的环境 ——黄土高原

白杨:傲然耸立

像哨兵似的 极普通,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三赞 白杨自身的外形 ——力争上游

白杨:笔直向上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极普通,然而决不是平凡的四赞 白杨内在的气质 我赞美白杨树

——象征北方农民 因为不但象征„„

象征民族解放 尤其象征

斗争中的精神

五赞 我要高声赞美

白杨树!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遂城中学

张艳玲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然而,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学生初次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设计了“变序”教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如,戈壁滩的飞沙走石,白杨树的挺拔高大,并制作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帮助学生李洁白养生春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同时在板书设计上,图文并茂,使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一目了然。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生成与设计有所偏离,细细想来,在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让我深思: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然而,在教学概括白杨的特点时,我又不知不觉得牵引在学生朝我心中的标准答案靠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要遵循孩子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时,有时一味的拔高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处理缺少由易到难的衔接过程,一古脑的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措手不及。有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回答的较圆满,老师还是没完没了要求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去理解。种种问题都是需要教者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课文。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一、教学目标: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二、重点难点:1、托物寓义的特点是重点之一2、象征的写作手法......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茅盾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字、词、作者。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白杨树“不平凡”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仅仅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

白杨礼赞

82YW001主备人:张静枝审阅人:霍敏娜班级姓名《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字词,理清全文脉络。学习重难......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练习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

下载白杨礼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杨礼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