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白杨优秀说课稿”。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白杨》说课稿
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学情,《白杨》一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1、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让学生摘抄了运用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查阅了相关文艺影视作品和图片等资料,对当时新疆建设者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了了解,感受建设者们开发祖国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3、分析细节,感悟特点。
4、设问过渡,体悟“爸爸”的心。
5、口语交际,总结拓展。
下面,我对教学过程中较有特点、学生喜欢学、教学效果较好的细节作一下简要介绍。(用荧光笔标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白杨》,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理解这一课,咱们先来复习几个知识点。(出示课件)
①展示朗读。
②出示4个问题,因为学生对《落花生》一课比较熟悉,所以采用抢答(用荧光笔标出)的形式进行。强调书名号的用法(用画笔添加)。
③课下大家都摘抄了运用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的文章,现在我们做一组连线题。(出示课件)请大声读一读,小心连一连。(学生领读)
④经过前面知识的复习和积累,相信大家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请大家尝试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白杨》,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用白杨来比喻以爸爸为代表的新疆建设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接下来,咱们先检验一下大家的课前预习情况。①出示词语,生展示读,领读。
②(使用放大镜功能)大家看新疆的疆字,谁来说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哪些细节?(生答,师相机指正)一起书空(出示课件,运用回放功能),练写。
③《白杨》讲了一个故事,谁来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所讲的事情。(出示课件)
④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生尝试,师指导:将地点、人物和事情三点串联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细节,感悟特点。
1、前面我们讲过,《白杨》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用白杨来比喻以爸爸为代表的边疆建设者,用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精神。那么,白杨有什么特点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爸爸评价白杨树的句子。(指名,生展示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父亲说了三句话,掷地有声地说出了白杨的三个特点(齐读):
①第一个特点,用一个字概括是——直,更全面一些,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概括就是——高大挺秀。(出示课件,齐读)
这里又有一组连线题,大家读一读,连一连。(出示课件,运用画笔功能)
文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是戈壁的环境描写。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画笔)只有粗沙、砾石,茫茫一片,浑黄一体,环境极端恶劣,一点也不美。大家为什么将白杨树的秀美与这一段连在一起呢?(指名生回答,师引导生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白杨树不仅长得高大挺拔,还能在环境极端恶劣的大戈壁茁壮成长,顽强的生命力更是一种美。
②而白杨树这种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得特点(出示课件)就是,不择——环境(服从需要)。
延伸拓展。
田野需要它,它就在田野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树就是这样不择环境,服从需要。
③(出示课件)即便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等灾害,白杨树也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不惧——灾害。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④让我们带着对白杨树的崇高敬意和赞美齐读这三句话。
四、设问过渡,体悟“爸爸”的心。
1、(引读课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
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意思是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作者借白杨树赞颂了以爸爸为代表的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扎根()、建设()的远大志向和()精神。
大家看这道连线题。(出示课件)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的相同、相似之处。(画笔)
2、课文中还有一处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找一找。
出示“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爸爸,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的是我们,在爸爸的影响下,立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志愿的我们,也就是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风沙”指戈壁的恶劣环境。爸爸为什么“微笑”?
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3、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图片,师介绍)
没有机械化,一切全靠人拉犁耕,每年四月上旬到五月下旬,兵团建设者们站在天山雪水里播种,刺骨的寒冷还有因为地里碱多,腿被泡得红肿出血,疼痛难忍,稻田里都能看到战士的血水啊!
繁重的劳动,微薄的收入,常常使他们食不裹腹。修建塘巴湖水库,整整四年,他们不分冬夏、不分昼夜,几乎没有假期,靠着人拉肩挑完成了主体工程。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季,他们在冰窖一样的隧道里挖呀、凿呀,经过一天艰辛的劳动后,所能栖息的地方就是自己动手在隧道边上搭建的极为简陋的、没有任何安全可言的地窝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年风沙肆虐、人烟稀少的乱石沟,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现代化花园城市。
你想对这些边疆建设者说点什么?(出示课件)
4、现在我们知道,填空:“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更是在表白自己一颗()的心!”
仅仅是爸爸有这样一颗心吗?爸爸只是无数边疆建设者中的一员,所有边疆建设者都有这样一颗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心,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把边疆建设得如此美好。
五、口语交际,总结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默默无闻的护士。北京奥运会建筑的建设者。援藏的老师。国庆演练的战士们、在守卫边疆的战士。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
让我们夸夸课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保卫者,用上
出示:“()从来就这样()。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例:援藏的老师从来就这样吃苦耐劳,哪儿需要她,就在哪儿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在那里,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遇到当地老百姓的不理解,还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他们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
2、拓展阅读《白杨礼赞》
《白杨》说课稿 开江县普安小学魏伟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3课《白杨》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
《白杨》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和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白杨》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白杨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