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代建筑与思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思考建筑读后感”。
一. 作者简介:董豫赣
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著名建筑师、建筑评论家,人称“老董”,是《缤纷》、《图像建筑》、《建筑业导报》杂志编委会成员。
曾获清华大学光华二等奖获,北京工业大学1998年度教学优秀奖。已建成的建筑有清水会馆2003.3-2006.9、红 堡2003.3-2006.9、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水边宅2002等。
出版了《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筑》,《败壁与废墟》等书籍。近年来迷恋造园,相关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为此新开一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通选课,从几年前三十余人的清冷小课发展为百余人的拥挤大课。
二. 内容概要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现当代建筑十五讲》由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课近十年、广受欢迎的通选课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第一代四位现代建筑大师的建筑思想加以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中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最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差距与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国际化问题。史论结合,辅以众多建筑作品的赏析,图文并茂,是一本很好的现当代建筑史入门书。
三. 本文特点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作者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有很深刻的理解。他把对书中文字的理解融会到对建筑的诠释当中。在书中曾引用于过《巴黎圣母院》的一段话“艺术家随心所欲地建造主教堂。不再神秘、神话和规则,有的是奇思妙想和一时兴起。只要神父安排了大堂和祭祀,别的事他就管不着了。四壁是艺术家的天下。建筑这本书不再属于僧侣、宗教、罗马;它属于想象、诗歌、人民。那个时代写在石头上的思想享有的特权,完全可以与今天的出版自由相比拟。这是建筑的自由。”
作者用这段话表达了他对教堂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在教堂作为宗教避难所的情况下,艺术家才可以在这里自由地表达思想,无论是世俗的生活,还是辛辣的讽刺。思想只能在这样的时刻于这样的地点,以这种方式获得与建筑的重逢,全部思想只能写在叫做教堂的石头上,它若不托付于教堂的建筑物,而是鲁莽的采取书本的形式,就会被刽子手们付之一炬——在秦始皇的时代,因为没有宗教避难的一面,空庭间不但焚烧了书籍,还坑埋了儒生。因此,教堂建筑是那个时代思想唯一的出路,为了能一见天日,各种思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社会的全部物力与智慧都在这里集中,这些教堂,一次比一次建造的更大更高也辉煌。
从作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他对教堂的肯定。正是教堂的宗教意义,才使欧洲的众多思想能够保存,留存于世。艺术家们用他们令人赞叹的才华为人们留下不朽的诗篇。但建筑的宗教意义既是优点也是其致命的缺点。作者用雨果的预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传统建筑逐渐落寞的深刻原因。这也是我在书中最难忘的一点。按照雨果的论述——任何一种文明都以神权开始,以民主告终。民主取代宗教,自由取代统一,这条法则附带的谶言,就镌刻在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圣彼得大教堂这一石头上:
1.圣经会摧毁宗教
2.2.印刷术将杀死大建筑 3.这些会摧毁那些 4.小将战胜大
我一开始一直不懂作者之前说的文学将杀死建筑的理论,因为在我看来文学和建筑并不是一个对立面。在作者的引导下,我逐渐懂得建筑的对立面不是文学,而是文学背后代表的新媒体——印刷术。在之前已经介绍,教堂的兴起壮大与它的宗教庇护是密不可分的,文学依赖于建筑的这种特权,使它流传下去。但当文字可以随意书写流通,便于保存时,建筑的用途就大大下降。印刷术出现的意义不在于书籍的持久,而在于它发行广泛而无法集权控制,它的小,灵活,使它便于流通、繁殖、蔓延。
雨果写到“思想若表现为建筑物必须调动四五种其他艺术,投入堆积如山的石块,竖起密如森林的木架,雇佣无数工人,而它若变为书本,只需几张纸,一点墨水,一支笔。只要我们想到这些,比较这两者,对于人类的智慧为了印刷术而舍弃建筑术,我们怎么还会大惊小怪?试挖一条沟渠低于一条河的水平面,然后用它横截这条河原来的河床,河水必定改道。”是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正如汽车出现之后马车的消失,建筑术也将消逝在工业时代中。
四. 评价
作者在书中对每个建筑现象的兴起都进行了深刻的说明和探讨。如柯布西耶的建筑革命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工业革命的进行使阶级矛盾不断扩大,柯布西耶的设计对象由少数人的宫殿转向多数人的普通住宅。而他提出的 支持机器生产的复制美学也是基于工业革命下的大机器生产模式进行的。任何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必有其历史和现实因素。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任何建筑和设计都应该结合它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不要脱离现实去想象。只靠想象的东西就如无源之水,终不能长久。
在介绍了西方的建筑演变之后,作者还对中日之间的当代建筑做了一定的比较。也是对中国建筑的一种反思。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建筑的思考和探索也更多地是从政治层面而非学术方面。而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打开了与国际接轨的接口,扑面而来的后现代建筑,在缺乏现代建筑洗礼的中国强势登陆,它直接嫁接了中国现代建筑进程中对传统建筑符号的多次性运用,中国建筑界无需经历现代建筑的洗礼,就投身到这场事后看来有些短命的建筑运动之中。
作者认为,中国的建筑呈现出日趋同化的态势,而日本建筑师虽以个人对持续性的演变为目标,却为日本建筑的整体带来真正的多样性。从中不乏看出作者对中国建筑未来的担忧和思考。作者提出中国建筑应从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中吸取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而不是趋于同化。五. 感想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设计不是单一的,而是整体的有机结合。设计也应有其自身的内涵。我们除了学习技巧之外,还应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尤其是多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它舒展而惊人的水平性出挑于川流不息的瀑布之上,被认为是与自然协调的最佳象征。流水别墅是与整个山水的有机结合。这与中国的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明贤在一件精彩的拼贴作品里,曾将流水别墅天衣无缝的嵌入一幅有着瀑布的中国山水画中。我认为这绝不是偶然的,赖特主张“有机建筑”,他认为自然与建筑的结合是美妙的。但怎样真正融入自然而不显刻意是一个难题。只有真正的了解,不断观察自然,才有可能实现。虽然我的专业不是建筑,但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了建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艺术形态。我相信,艺术都是相通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这样,要去观察,了解其本质,才能更好的完成它。
针对实用主义思潮的对策分析 实用主义思潮对中国青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的,从个人角度讲,会误导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作出错......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镜子。如何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博客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当代建筑思潮论文篇一自从中国现当代文学......
总结是一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挖掘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资源,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撰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和核心内容。我们汇总了一些关于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
沟通与协作能力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在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美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总结范文是学习和交流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人的思路和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