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29《中国与世界》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与世界差距演讲稿”。
《中国与世界》读后感
一、开读《中国与世界》
根据2016年度读书计划,本月阅读《中国与世界》一书。和原先想想的不一样,《中国与世界》共分四辑,每辑中的板块以对话或者论文的方式展现,研究中国与世界。
二、关于《中国与世界》
《世界与中国》的作者刘德斌,现任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史学集刊》主编,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际关系史》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世界历史)专家。
《世界与中国》共四辑,每辑中设置了高端对话、中国学研究、当代世界研究、双边关系研究、周边形势研究和博士论坛等板块。每个板块中,作者选取以往研究中的访谈、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对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关系、地位等诸多方面进行阐述。
三、《中国与世界》的启发
《中国与世界》涵盖内容广泛,从国际关系史、外交史和世界史等方面。所描述对象都超越了某一特定国家的范围(即使是以某一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外交史也涉及到其他许多国家),它需要在广泛吸取外交史和世界史理论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构建自身的书本框架。
读完《中国与世界》一书,感觉国际体系宛如星光灿烂的夜空,国际格局就是夜空中的星座,而国家间关系就像每个星星与另一个星星的关系。要想清晰地认知夜空,必须确认每一个星座,而每一个星座的确定又与具体的星星密切相关。
我对书中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比较感兴趣,这也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现总结如下: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18—164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正处于欧洲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从中世纪国际关系向现代国际关系转换的阶段。它是欧洲在这个大变革时代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1648年10月24日在与威斯特伐利亚相邻的两个城镇闵斯特和奥斯纳布鲁克分别缔结的条约被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领土问题;其次是解决宗教问题;第三是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持续达30年之久的全欧规模的战争,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它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不带有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的特点和色彩,它所展现的更多的是欧洲的国际秩序。
在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战争,最终确立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西班牙、荷兰、瑞典以及土耳其相继退出了欧洲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奥匈与相继崛起的俄国和普鲁士成为主导欧洲政治秩序的五大强国。欧洲五强中的法国和俄国曾一度主宰欧洲大陆的政治,英国成为欧洲政治格局的平衡者,欧洲大国形成了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权力关系。
2.雅尔塔体系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
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筹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1943年美国政府提出了由财政部长哈里·怀特提出的所谓“怀特计划”。怀特计划的核心是依靠美国当时黄金储备第一的有利地位,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美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2016年07月29日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早已让人耳熟能详,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 读后感。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原来的规划不合理了,原有的建筑陈旧了,把原来的建筑拆掉,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旧城改......
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梦”?时事评论背景: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传播。美国国务卿克里要推动太平洋之梦;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要把俄罗斯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
中国与世界共舞“中国与世界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杨洁篪发来贺信,李伟出席并致辞,耶雷米奇主持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中......
作为中华儿女的我自然是希望把中国建设强大,然后希望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也为了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21世纪主流舆论都谈中国的求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人的......
2014年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一)国际经济环境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3.8%-4%,较2013年略增0.7%-0.9%。其中: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分别增长4.5%和5.1%;发达经济体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