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鲁迅研究试题2
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
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
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
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
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
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
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
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
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
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
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28.鲁迅主张对外来文化采取“_拿来主义”的态度。
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34.鲁迅评价“摩罗诗人”的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36.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
38.瞿秋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9._《坟》是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
40._杂文_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_(奴才哲学)。
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
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
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
52.在《野草》中的《立论_》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_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_(不得帮忙)_的不平”。
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_(唐)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_的观念分不开的。
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_汉文学史纲要_》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_,或(毁灭)”。
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_》三部书。
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
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_,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
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
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
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_的《思想·山水·人物》。
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_国民的灵魂。
第2篇:鲁迅研究试题一
鲁迅研究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鲁迅的第一篇小说《________》是用文言写作的。
2.伯夷是鲁迅小说《________》中的人物形象。
3.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________,增加了作品的“________”。
4.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________,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________”。
5.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________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6.鲁迅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________,而且要________”。
7.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________,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8.“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________》。
9.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________”。他称赞《儒林外史》的“________,婉而多讽”。
10.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________本,其中三本是以________为题。
11.在《野草》中的《________》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12.《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________,使诗意显得富有________和多层次性。
13.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________”,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14.鲁迅认为《诗经》中,《________》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15.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________的不平”。
16.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_______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17.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________放了光辉。
18.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________的观念分不开的。
19.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________》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________》。
20.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_______,或________”。
21.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书。
22.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3.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________,疾视所以________”。
24.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________》有内在联系。
25.鲁迅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26.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________,便与________生出干系来了”。
27.鲁迅将________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
28.鲁迅翻译了日本________的《思想·山水·人物》。
29.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
A.《示众》B.《故乡》C.《明天》D.《伤逝》
2.下列杂文集中,鲁迅最后十年所写的是()。
A.《三闲集》B.《华盖集》C.《坟》D.《热风》
3.“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
A.《铲共大观》B.《天上地下》C.《灯下漫笔》D.《习惯与改革》
4.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
A.许寿裳B.瞿秋白C.聂绀弩D.冯雪峰
5.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
A.《儒林外史》B.《官场现形记》C.《聊斋志异》D.《孽海花》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2.《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
3.“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
4.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
5.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
2.谈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
第3篇:鲁迅研究试题1
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答: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
②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
③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
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①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
②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
③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
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
答:(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
(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
(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
(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
第4篇:鲁迅研究试题汇总
鲁迅研究试题汇总
导语:鲁迅研究是专门研究鲁迅的,查考的知识点也是与鲁迅有关的,下面小编分享鲁迅研究试题汇总,欢迎参考!
【鲁迅研究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是鲁迅以下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祝福》 B.《示众》
C.《兔和猫》 D.《鸭的喜剧》
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华盖集续编》?
A.《无花的蔷薇之二》 B.《死地》
C.《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D.《纪念刘和珍君》
3.鲁迅在______的演讲里,有过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
A.《娜拉走后怎样》 B.《伤逝》
C.《社戏》 D.《死地》
4.
第5篇: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
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是鲁迅以下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祝福》 B.《示众》
C.《兔和猫》 D.《鸭的喜剧》
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华盖集续编》?
A.《无花的蔷薇之二》 B.《死地》
C.《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D.《纪念刘和珍君》
3.鲁迅在______的演讲里,有过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
A.《娜拉走后怎样》 B.《伤逝》
C.《社戏》 D.《死地》
4.鲁迅在杂文______中称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A.《我之节烈观》 B.《文化偏至论》
C.《颓败线的
第6篇: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
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考鲁迅研究试题训练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是鲁迅以下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祝福》 B.《示众》
C.《兔和猫》 D.《鸭的喜剧》
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华盖集续编》?
A.《无花的蔷薇之二》 B.《死地》
C.《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D.《纪念刘和珍君》
3.鲁迅在______的演讲里,有过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
A.《娜拉走后怎样》 B.《伤逝》
C.《社戏》 D.《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