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作业题_鲁迅研究试题一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7:26: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鲁迅研究作业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鲁迅研究试题一”。

第二章 鲁迅的小说研究

一、名词

1.“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2.“假洋鬼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留过洋、没有系辫子,但留有假辫子,所以被阿Q斥为“假洋鬼子”;是改革派人物的代表。

3.吕韦甫: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中的人物,有着鲁迅的自我的影子。吕纬甫早年激进,维新,曾到庙里拔掉了神像上的胡子,但中年以后渐趋颓唐,教学生“子曰诗云”,但他仍然不屈于自己的命运,依然为寻找自己的梦为挣扎着。4.《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现代小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叙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过程,暴露了礼教社会的弊害和罪恶。指出了传统中国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可谓是鲁迅整个创作的总纲。

二、简答 1.《呐喊》、《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迅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在小说上。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

小说的开山者,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呐喊》和《彷徨》的艺术创新表现在:

(一)最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感情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二)在结构形式上,打破了古典小说按纵向时间叙述的方式,单一的第三人称自由地组织结构,运用顺叙、倒叙和插叙,自由选择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叙事的同时,心理刻画与外部描写有机结合。

(三)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应用于小说创

作,并注意与其他创作方法的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小说文体。2.《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第一、故事新编》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中引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和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间离”的效果。第二、《故事新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部分作品所显示的情节内容的荒诞性。第三、《故事新编》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我以为还在于借古代的故事将作者特定的情感、心境、意趣加以外化和折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但却是表现主义意义上的“自我表现”,而不是简单庸俗的“自况”。即其中的强烈的个人的主观写意性。

3.请具体分析《在酒楼上》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物象。《在酒楼上》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中的人物及景物的叙述和描写都与小说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整个小说的抒情的氛围结合起来。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有的象征性的氛围和意境。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于“雪景”及其氛围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的心境融为一体。

三、论述

分析《阿Q正传》中“阿Q”形象并概括其本质。第一,“奴隶”的地位。“未庄”社会的下层。老实的没有地位的普通农民。无职业、无财产、无名姓的无产者,甚至连老婆都要不起。

第二,维持“奴隶”地位的精神法宝——精神胜利法。阿Q在世界上得不到做人的权利,不受尊重,他只能向内转为自我膨胀,内转为有如粤谚所谓的“背后骂皇帝”式的“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灵魂的基石。“肉体与精神分离”,“重精神而轻肉体”是其最大特点。

第三,阿Q式的革命是历代中国农民革命的一个缩影,阿Q式的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特色,其具有极大的积极性、盲目性、破坏性、落后性乃至反动性。鲁迅以极大的悲愤对阿Q式的革命作了惊人的预言:中国革命决不能是阿Q式的革命,但中国革命也许只能是阿Q式的革命;如果能让阿Q去死,中国革命也许才有真正的希望。阿Q式的革命在中国取得成功,将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悲剧;阿Q的被处决,代表了鲁迅的良苦用心。他以阿Q的被处决为中国人们鸣枪示警:只能让阿Q去死,中国革命也许才有真正的希望。

第四,通过阿Q,鲁迅所呈示的是“压在大石底下”的即传统制度和文化陶冶下的中国人的灵魂,即具有亚细亚麻木的“国民性”。通过阿Q,他要揭示的是中国国民“精神奴役的创伤”。当然,这其中既有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是对于自我精神形态的自审性的反思。

第五,阿Q的形象,不独是中国农民所独有,其精神特质是属于整个国民的,甚至具有某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因此,阿Q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精神符号,而其形象已经成了世界文学的典型。是农民的一些禀性,也是国民的“劣根性”,更是“国民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因此,阿Q形象的意义就超越了国界,体现了“世界性”的特点。

第三章作业 鲁迅的散文诗和散文研究

一、名词

1.“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二、填空

1.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文学主张归结为四大派,他自己属于 (为人生而艺术派)。

2.“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段名言出自鲁迅的(《墓碣文》)。

3.《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4.鲁迅回忆童年对小弟实施了一次无意识的“精神虐杀”的作品(《风筝》)。5.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6.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7.(“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8.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

9.鲁迅的散文集主要有————和————。(野草》和《朝花夕拾》)10.在《野草》中的(《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11.《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12.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13.《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14.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15.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

16.散文诗集《野草》不但语言充满奇峻的变异,而且表现手法也极具创新意识,其中(《过客》)一篇就体现了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三、简答

1.鲁迅散文写作总的特点是什么?

(1)写作的系列性,有计划和整体构思的系列写作。(2)内容的私密性,触及的乃是自己心灵中最柔软之处。(3)两种表述方式,独语体和闲话体。

2.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

(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3.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1)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

(2)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3)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4.《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

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

四、论述

1.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

(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

(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2.《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2)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

(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

3.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

4.鲁迅散文名篇赏析(1)《复仇》赏析(2)《秋夜》赏析(3)《好的故事》赏析(4)《希望》赏析(5)《雪》赏析

第四章

鲁迅的杂文研究

一、名词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3.“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4.“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5.“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6.《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

7.“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

二、简答

1.鲁迅杂文创作的三个阶段有哪些? 2.鲁迅前期杂文的思想内容。3.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内容。

4.“历史中间物”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

三、论述

1.鲁迅杂文的文学史意义。2.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作业

一、简答

1.鲁迅的六首白话新诗有哪些? 2.鲁迅白话新诗的特点是什么? 3.鲁迅旧体诗词的主题是什么?

第六章作业

一、简答

1.鲁迅的新文学批评有哪些方面? 2.鲁迅对外国文学文学翻译有哪些方面?

第七章作业

一、名词

1.学衡派

2.“青年必读书”事件

二、论述

1.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革命文学观是什么?(四点)

鲁迅研究作业题

第一次作业1、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这时鲁迅任教于()。A:北京大学B:厦门大学C:中山大学D:西北大学正确答案:B2、鲁迅曾把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各种......

鲁迅研究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那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却散发出新的味道;那是一个飘渺的神话,却看到现实的影子;那是一位文学巨匠,却一直辛辣锋利……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

鲁迅研究

鲁迅研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一)鲁迅的文化史意义(二)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三)文化革新的主攻方向(四)对整体文化发展的全局性眼光 第二节鲁......

鲁迅研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

鲁迅研究试卷

鲁迅研究试卷.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 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 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特点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鲁迅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812......

下载鲁迅研究作业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研究作业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