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松树作文
大松树作文
我们小区花园里有一株大松树,因为它太大了,所有人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坑。
春天时节,我在花园的水泥小道上走着,这小道活像一个迷宫。我抬头一看,高大的大松树矗立在大坑之中,虽然别的小树挡住了它的一部分,可是它那高高的顶端谁都能看得到。风一吹“哗哗……”大松树发出这种声音。
夏天,一天我放学回家,无意中发现,大松树美丽的枝头盛开了白色的,走近一看,这里虽然有花,但也是蚊子的.宿营的。天哪,这里的蚊子个个肥肥胖胖的,多的数都数不过来,向上一看,密密麻麻的树枝盘根错节。
一天,我从家里向窗外望去,下雨了,只看到大松树为小白花撑起了绿油油的大伞,大松树的叶子像小白花的母亲一样保护着它们,小白花也陪伴着大松树度过了这个炎热而又快乐的夏天。
秋天,是一个凉快的季节,但是大松树却很伤心,因为小白花凋谢了,大松树的伙伴消失了,没有人来陪伴它了。不,虽然小白花凋谢了,但是落叶来了,有时几个小朋友会在大松树的树荫下玩耍,大松树并不寂寞,因为大松树把我们人类当做朋友,它知道是我们把它种在这里,是我们为它挖坑,落叶静静的看着大松树,看着小朋友们,看着他们嬉戏,陪他们玩耍。落叶与大松树共同在秋天里前进,在秋天里有奋斗,我们在秋天里有学习,在秋天里有努力。
残暴的冬爷爷来了,大地立刻变成了雪白的世界,落叶很害怕,不过大树为它挡住了冰雪,而冰雪没有恶意,好像也是来找大松树玩的,大松树和落叶也没有要赶走冰雪的意思,只是默默地与冰雪打交道,每天我上学都会看到大松树与落叶,有时也会看到冰雪。又下雪了,大松树和落叶很兴奋,三个伙伴又见面了。
春天来了,冬爷爷的法术不灵了,冰雪消失了,大松树好像很伤心,它的伙伴---落叶,也不见了,原来是被人们扫走了,不过小小的青草又来了,它是来陪伴大松树的。大松树青草会陪伴着你,我们也会永远陪伴着你。
第2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案
常熟市昆承小学
姚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部分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读题目。生齐读课题。
2、课文中的词语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我们请个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谁愿意?(出示词语)
领、跟读。评:这里有几个轻声,像爷爷的爷,你呢的呢,小老师都领读得不错。
3、再动动小脑筋,你能用上这里的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里的故事吗? 指名说。(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了。)
4、看(指黑板),这是谁啊?(我们都叫它大山爷爷)(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也来了,它们家在哪里呢?谁来把他们送回家? 指名上台贴画,师引背第一段。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过渡:(指黑板)你看,小松树住在山顶上,每天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心情怎么样啊?(很开心、高兴、快乐。)一天,他低头往下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他会和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小松树说的话。
1、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第二段话)谁来说说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指名说,出示小松树的话: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2、请你再读读小松树的话,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松树?你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读出来的?在这些词语的下面画画小圆圈。
(师巡视时指导性地说:“某某在喂这个词语的下面画了个圈。想想,从这个词语中看出小松树怎么样?)
指名交流。(没有礼貌的,骄傲的,自以为是的,很得意。)(生随机说,这是棵怎么样的小松树?继续追问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小松树说的第一句话。
A、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长得高)(1)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关键词语点拨如下: a点红:喂
师:小松树怎么和大松树打招呼的?(喊大松树“喂”)
(看黑板图示)大松树和小松树谁的年纪大?小松树和一个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打招呼,连个称呼都没有的,从这里看出小松树怎么样?(或者说像刚才某某小朋友说到的)真的是很没礼貌啊!b点红:多高哇!
师:那小松树喊大松树,看什么呢?(看他长得很高)
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点红:多高哇)它觉得自己长的高吗?很高、最高了(接说),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评:这棵小松树都“哇”得叫起来了,(点红:!)你觉得这时的小松树怎么样啊?真是太骄傲了!(3)你能学学小松树,骄傲地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评读:声音还可以再响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好了“多高哇”这个词语。你把感叹号的意思也读出来了,真会读书!
过渡:小松树以为自己是长得最高的树了,他就掂起脚尖,挺起胸膛,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B、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看得远)(出示后半句话)(1)生接说。
(2)关键词语点拨如下: a、很远很远:
师:小松树看得远吗?从哪个词语中感觉到的?(很远很远)那就是说小松树看得怎么样?(是不是一般的远?非常远、特别特别远。)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读,评:小松树看得真远啊!一个“很远”,够远吗?(不够,要连说两个。)有一点远。再远点好吗?真远啊!远的看不见了。b、你呢?
师:那小松树认为大松树看得远吗?(看不远)所以他就偷偷地得意,还反问大松树说:“你呢?”(接说,点红:你呢?)这里其实小松树还没有把话说完,谁能把他的话说完整呢?(你呢?意思是什么?)(你有我长得高吗?你有我看得远吗?)评:你可真会想啊!真了解小松树!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3、小松树用这样的口气说话,你觉得他看得起大松树吗?(看不起)你能读出他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吗?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评: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太眼高了。
老师从你的眼神里也看出来了。
4、小朋友,你来试着演演小松树,读读他说的话,先练练,一会老师请你来。练读、指名读,评:真是棵骄傲的小松树。老师好像真的看见小松树连脚尖都踮起来了,真像在比高矮呢!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好了“很远很远”这个词语。
5、一起来学学小松树,得意地读一读。齐读。
6、小朋友,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棵怎么样的小松树?小黑板出示:这是棵()的小松树。(没有礼貌的,骄傲的,自以为是的,得意的。)
7、看着这么神气活现的小松树,大松树有什么反应呢?看看图,说一说。(1)指名说。(笑嘻嘻的,没有生气。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2)那么大松树会想些什么呢?(小松树很小,我比他大,我不跟他计较。小松树还小,他长大了会自己明白的。)过渡:你看,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读读课文第三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段)
指生读风伯伯的话,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我们一起来听听风伯伯的话,自己先读读想想,风伯伯想要告诉小松
树什么呀?
指名说。(两层意思: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自己长得高。)(说到第一层意思就出示第一句话,先读一读,再释词。)关键词语相机点拨:
a“高多了”:大松树比小松树就高这么点吗?(看黑板,示图,移动小松树到山脚下)高出好几个头呢,高很多很多呢!就是哪个词语?(点红:高多了)b“托起来”:那凭小松树自己的本事,能看到远处的高山吗?是谁帮助了他?(大山爷爷)一起去听听风伯伯怎么说的?(出示后半句话)大山爷爷怎么帮助他的?(是大山爷爷把他托了起来才看见的,点红词语:托起来)和老师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师述: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让他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这样小松树就站得高,看得也远了。
c“摸着”:你看,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时还有一个动作?(手还摸着小松树的头)(点红:摸着)平时生活中谁也摸过你的头?你感觉怎么样?(爸爸妈妈、老师,感觉很舒服、很开心。)
3、风伯伯叫小松树什么?(孩子)他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爸爸妈妈、老师,一样那么亲切,那么的关心小松树。)那他会怎么说呢?自己先试着读一下,谁来学学风伯伯的样子告诉小松树? 指名读,评:你真像位长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呀!
你真爱护小松树啊!
这个风伯伯读得多好啊,听了你的话,小松树一定会明白的。
4、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树好吗?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过渡:小松树听懂了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自己读读课文第四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指名说。(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2、小朋友猜一猜,现在小松树还得意吗?还会像刚才那样掂起脚尖,挺起胸膛吗?那会怎么样?谁来做做小松树现在的样子?(1)指名说、演。
(2)你为什么低下了头?指名说。(难为情、不好意思了,知道自己错了,“小白兔难为情得低下了头”,小松树现在的心情和小白兔是差不多的。)这就是“惭愧”(点红:惭愧)
3、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1)指名说。(他想,原来是我错了;他明白了,自己并不比大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2)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让他看见远处那么美的景色,小松树会对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呢?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指名说。(谢谢你大山爷爷,是你把我托得这么高。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大山爷爷,谢谢您把我托起来,我才能看到美丽的景色,这些都归功与您啊。希望你快快长大,做个懂事的孩子。)
(3)是呀,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他才能看得那么远。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呀?
指名说。(小松树看起来很高,其实,他是长在了山上。小松树不应该看不起别人。)
4、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小松树就来到山脚下,(看图:小松树下山)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说说看。(1、3、5、7组做大松树,2、4、6、8组做大松树。)
指名说。(对不起大松树,我刚才不应该惹你生气。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大松树,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5、学到这儿,你又觉得这是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出示:这是棵()的小松树。(懂事的、谦虚的、有礼貌的)
6、小朋友都说得很好,小松树现在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好孩子了。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我们一起来演演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演小松树,女生读不说话的地方(旁白),老师演大松树。
四、全课总结。
学习这篇课文,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从小松树的身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爷
答
2、给生字找朋友。
3、交流记字方法。
4、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上下结构,上下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师范写,生描、临写。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图)
托
(高山图)
大松树(图)
第3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 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 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 读题 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 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2. 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 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 学生自
第4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靖安小学 王雪清
2013.3.22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四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向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5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谁来读读课题?
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齐读课题。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语,相信大家一定已经认识了这些词语(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
这节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想和他们做朋友吗?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对他们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作决定。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师出示第1自然段,生自由读后。)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第6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故事录音。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分出自然段。(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第7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播放课文录音。)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
第8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
刘集联校:孟云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教学重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小松树,今天我将继续带大家学习第8课,分享我和大松树的成长故事。
出示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注意“大”、“小”读法不同)。
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