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松树和大松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字”。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师: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宝宝的名字还记得吗? 出示生字: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孩子
低头 一颗 喂 摸 拖起来 惭愧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为读好课文、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一读这篇课文吧!(生自由读)
(一)学习第一段
1、读过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吗? 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设计意图:用贴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小松树、大松树所在的位置有更形象的认识,并激发兴趣。)
2、教师引读,学生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山下有一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天,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山下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高兴。它看着看着,觉得一切事物都很渺小,就连白云都比自己矮一截,这时不禁得意了起来,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3、你觉得他读的好吗?好在哪儿?指名说。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将话说完整,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取长补短。)
4、是啊!真是棵骄傲的小松树呢!那我们把小松树骄傲的语气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将“读”落到实处,读通,读懂。)
5、(拓展:你呢?)谁还能接着小松树的话再说一说呢?
它为什么这么得意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教师相机板书:长得高 看得远
(设计意图:让孩子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分析如此得意的原因。)
6、过渡:小松树就是这么骄傲、得意,那山下的大松树听到了是怎么做的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7、请你们猜一猜这时大松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知大松树的形象。)
8、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观望的风伯伯听到了,摸着小松树的头,忍不住说到:
(出示风伯伯的话)齐读
1、小朋友们再自由的读一读风伯伯的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同桌位之间交流。指名说,相机板书:托
2、“托”这个动作你能做一下吗?学生示范。(设计意图:读一读,做一做,让课堂活跃起来。)
3、(演示)小松树没有被大山爷爷托起来,跟大松树站在一起,你看明白了什么?指名说。(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白小松树为什么比大松树看得远。)
4、我们一起做慈祥的风伯伯吧!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1、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行想象,感悟情感和道理)
2、那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犯些错误,能谈谈这些小事吗?(指名说)(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将童话中的艺术形象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3、看来,你和小松树一样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4、好,捧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第四段。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融入表演。
最后老师还想和小朋友们分角色读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就由女生来读了,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孩 答
2、指名说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反馈
五、课后作业
1、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们回去搜集有关知错就改的小故事,然后与同学交流。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帅丽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3、学会生字“回”“答”,能正......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地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1. 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靖安小学 王雪清2013.3.22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