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知足感恩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04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角度知足感恩

角度知足感恩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

当我们遇到令自己不快乐的事情时,不妨试一试,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来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改变原来的态度,让心情变得快乐。心态改变,快乐就来。

有一位老人,被一根刺扎在了手上,出了很多血,别人知道了,都过来安抚老人,老人却心平气和的对她的朋友说:“感谢上帝!幸亏这根刺是扎在我的手上,而不是扎在我的眼里。”老人的话看似简单又普通,却蕴含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如果人人都能像这位老人一样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岂不是会减少很多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快乐吗?

(二)知足常乐天地宽

朋友,知足吧,不要因为没有什么而抱怨,想想自己拥有什么,才会快乐。学会换个角度,学会感恩,学会知足,你就会快乐!只要你珍惜所拥有的,满足所拥有的,快乐就无处不在!快乐是一种心态,学会了以上几种方法,相信你的.生活永远都充满着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的这句话,诠释了快乐的真正含义,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快乐就在你身边。

有一个人坐计程车,一路上经过了七八个红绿灯,不知怎么会那么巧?每经过路口,都是绿灯,眼看马上就要过了,却变成红灯,不得不停下来,这让他十分恼火。“真倒霉!一路碰红灯。”他叹口气,“总是最后一辆,就差一步。”“这样多好啊,”司机回头笑笑,一脸快乐,“每次变绿灯咱们都是第一个走。”

(三)感恩每一件小事

我们要学会感恩。有人这样说:“如果你掉下了一元钱,你应该庆幸,幸亏我掉下的不是10元钱。”如果能这样想,你肯定能找到更多让自己觉得很快乐的事情,去感恩每一件事,不要认为自己倒霉而沮丧,要学会感恩,让自己知道,也许这是一种幸运。

知足常乐,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朋友们,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你所抱怨的恰恰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快乐和幸福!你嫌烦饭不好吃的时候,你想过非洲那些挨饿的孩子吗?你嫌口渴却没有饮料的时候,你想过连干净的水也喝不上的受灾的人们吗?和处在战争﹑饥饿﹑自然灾害的孩子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快乐和幸运:有那么丰盛的菜吃着,有文具陪伴着去上学,有好朋友一起学习英语,有时间和父母一起去旅行……

第2篇:感恩知足

懂得感恩

基督教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这样的节日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

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照耀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清凉的空调,不是应该感谢那些在黑暗的、令人呼吸不畅的矿井里劳动的煤矿工人和高温车间里的电厂工人吗?每每看到煤矿发生事故的报道,我就会痛心地想到,煤矿工人不仅用劳动的汗水,而且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人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这些应该感谢的人,列举下去,可以是无穷尽的。扩大一些,在自然界里不也应该感谢光辉的太阳,和煦的微风,温润的细雨吗?

涓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顺理成章的事。深圳歌手丛飞,因为青少年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的报答,是帮助了贵州山区一百多位贫困学生,使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改变了命运。这些被救助的孩子,理应感谢丛飞。但是,其中也有一位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的被救助者,竟然说他每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无法报答这位病魔缠身,债务缠身的善良歌手。

像这样不知感谢为何物的人不是绝无仅有。有些人不仅不感谢父母,反而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是高官,不是巨贾,没有给他带来权力和财富。西方有人为面貌丑陋而起诉自己的父母,也算把恩将仇报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曾经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记者的问话里隐含着指他相貌平平,会不会影响工作的意思,他回答说:“关于这一点,我的母亲有不同的看法。”回答不仅机智,而且非常睿智、深刻。都说“儿不嫌母丑”,实际上是“母不嫌儿丑”。母爱的博大,确是三春之晖;子女的回报,不过是一滴水。但是在父母眼中,子女的涓滴之报,都是阳光,都是涌泉。一位先生在外漂泊十年,回家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愧疚于十年没有伺亲,却让母亲有许多牵挂。怀着这样的心情,他问母亲对他有什么要求。母亲想了想,说让儿子陪她到街上走走。到了街上,遇到认识的人,母亲就含笑向人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以至骄傲的神情。不久儿子又回到工作岗位,仍是很少有探亲的机会。几年以后母亲去世了,儿子所能报答母亲的,似乎只有那一次让母亲得到的些许满足。

施恩不望报,但受赐者却不应该忘记。北京曾经从山西和河北调水,而这两个省都是缺水地区,尤其是山西北部。我曾去过那一带,由于缺水,那里的庄稼长得稀稀落落。同样因为缺水,那里的树很难长大,被称为“小老树”。从那样干渴的土地上向北京调水,而且一调就是几千万立方米,这真该使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震憾。那些地区的人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很可能什么要求也没有,支援首都嘛,理所应当。也许,希望来到京城的时候,少看到一点来自某些人的鄙夷目光,少听到一些来自某些人的轻蔑语调。

第3篇:知足感恩

知足感恩

——领导干部心态教育活动系列评论之一

知足感恩,是领导干部心态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心态健康的重要表征。知足感恩,就是要正确对待得失、名利,克服盲目攀比的思想。得与失、名与利就象一面镜子,每个人在它面前,照得清清楚楚。

知足感恩,就是要正确对待得与失。得亦淡然,失亦坦然。无论是“得”还是“失”,都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我们一些同志,总是把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归于自己的勤奋努力。自己的要求没有实现,便怨天尤人,甚至大吵大闹,公然索官要官;即使后来得到了解决,也认为是“迟来的爱”,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党员要讲党性。朱镕基总理讲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确实应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特别是我们现在是人民的公仆,总要想办法多为老百姓办一点事情,为国家争取一些利益。至于待遇高一点、低一点,官位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知足感恩

心怀感恩爱岗敬业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感恩。我们要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我们要感谢师长授予我们知识;我们要感谢朋友给予我们帮助;我们还要感谢党和组织对我们的培养。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工作,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我们要感谢党和人民,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还是我们获得宝贵经验和更多知识的途径,更是展示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舞台。因此我们面对工作不仅要有感恩的心,还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爱岗,就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热爱这份工作,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充满热情;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无论多么微小的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去完成。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知足、感恩

人生,知足常乐矣

我们整天说着‚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然而事实上却不知道有几人能真正做到。道理,大家都懂得许多,然而现实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也许也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一个人越追求得高,就越难以满足,也就越难找到快乐。当一个人被欲望之念头所侵蚀甚至腐朽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心思放于其他,生活中许多东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所忽略,一切都会慢慢地变质。这个时候在你眼里已经看不到任何美好的存在,而只是你那永远也填之不尽欲望的深渊。而无论你超越了多少次自己,实现了多少你立下的梦想,得到了多少你曾经想要的东西,你还是不会感到知足。当一个人始终处于在起跑线上奔跑,无法停止下来,会觉得很累。也许一开始尚可坚持上一段时间,可越到最后就越觉有心无力,甚至终因承受不住而最终倒下来。这样的生活其实是一种累赘,一种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知足感恩

知足感恩,爱岗敬业

县委党校和局机关对我们开展的知足感恩,爱岗敬业活动使我收获良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这是培训结束后带给我最深思的问题。

首先,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比物质更丰富的财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会有越挫越勇的气势,才能离实现目标更近。“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今天我们干部职工所享受的待遇,在市直诸多单位中,算是不错的,那我们应该拿什么来回报我们的社会,拿什么来奉献给我们的事业呢?唯有“尽职尽责”这四个字!要尽心尽力地工作,要高质量的去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角度知足感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度知足感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