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6 07:13: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

杨庆余钟文芳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关注儿童学习过程的本身。创设一些新的学习情境,使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能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更大的可能促使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基础。同时,构建这种学习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的过程,并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1.儿童也能研究吗?

探究不是成人的专利,儿童也想并且也能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关键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儿童探究的课题有多大的价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多少科学性,探究结果是否有社会效益,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儿童是否有了探究的意识,是否参与了探究过程,是否获得了积极的体验,是否学会了认识世界的一些方式。

2.研究性学习给儿童带来了哪些发展?

很明显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儿童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

对于儿童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同时,儿童的学习空间得到大大扩展,从课堂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且,儿童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和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

二是对教师的成长有利。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如在组织儿童开展课题研究中,教师发现以往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却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他们对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优于那些教师以往认为的“好学生”,这就促使教师去重新认识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儿童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观察中,也完善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有一位说:“我从来没有对陌生人进行过询问和采访,也不会进行市场调查。在组织和指导自己班级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时,我也不得不利用双休日,设计好调查的内容和问题,到一些大的商场去询问、访谈。在组织孩子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我自己也学会了一些探究的方法,获得一些亲身体验。

三是有效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于人的整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单一的、只有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收式学习的状况,从而丰富了学校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还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一个团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设计并协同进行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所以,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理解,还是对教师角色的把握,研究性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产生了变化,儿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提供给不同儿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课程。在以往的学科学习中,尽管教师也会组织儿童进行一些小组讨论,但是,学习小组的成员几乎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而且何时讨论,讨论什么,也是教师规定好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儿童可以自由地组成学习小组,可以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并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另外,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一是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以往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依据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好学习过程,并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完全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教师的控制地位受到了挑战,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和协同者。因为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常常可能会遇到困难,受到阻力,或者希望改变自己原来的学习任务,修正自己原来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原来的学习方式,甚至还会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想法或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是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如果说在在学科的学习中,,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的话,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就可能是让一个无法充分准备的教师去面对一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学生。显然,研究性学习的非预设性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三是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长期以来,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教师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是一个说一不二的裁判。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这种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儿童的学习来说,教师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情况看,如果不能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特征,就会出现一些误区。

1.误区之一是过于追求“规范化”。将儿童的探究用成人的严格的科学研究去规范,就会背离初衷。过于规范儿童的探究会将目标集中在探究结果上,甚至可能将研究性学习当做“课”一样去“教”,然后让学生去记住甚至是背出。有的教师会将学生的每一个探究行为都用一定的模式去套,如研究计划的模式,研究报告的模式,甚至于研究过程的模式等。

2.误区之二是学科倾向。所谓学科倾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误解为就是某些学科的学术性研究,因此,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术性问题上。研究性学习也就成了学科学习的延伸。二是将研究性学习当做学科课程的学习来组织,比如有的预先编好一些所谓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进行探究,有的按学科学习那样预先设计好学习过程,甚至是一份完整的“教案”,有的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甚至是背出了多少。有的还象学科学习那样,用量化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等等。

3.简单化。儿童的研究性学习,追求的是儿童能亲历一种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一些积极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获得一些意识、态度和能力方面的成长。但是,儿童的探究往往会用一些经验判断来代替科学论证,在不追求儿童探究规范化的同时,也应该给儿童一种严谨的意识,即他们所从事的就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4.教师配置的专职化。为使研究性学习能在自己的学校或学区有效地开展,教师的配置是个核心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过于片面地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主旨时,就有可能为研究性学习去配置专职的教师,结果就造成每一个学校有一个或几个专职研究性学习教师,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教师如何去面对全校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学习小组所需要的指导?又怎么去面对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向课堂外大大的延伸?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让这些教师在规定的课时走进一个个的教室,去做一节节课的研究性学习的“讲学”和“训练”。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4日

http://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724

第2篇:研究性学习——教育创新的新天地

研究性学习——教育创新的新天地

——指导“娄星区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的课题研究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草稿)》中规定的一门新课程。何谓研究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具有自主探究、实践多样。开放综合、重在过程的特点。笔者自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来,在实践和学习中深切体会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变“讲师”为“导师”。记得刚开始启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时,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后,有一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饮水与健康”,笔者想起大学时有位同学写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于是赶紧要同学把有关资料寄过来,一股脑儿交给学生参阅。结果过几天再询问这组同学研究课题进展如何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您都已经做好了,我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听了学生的话,突然意识到我还没有把自己从当作学生的主宰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吃一堑、长一智,当指导王琴等同学研究时,笔者大胆放手让她们自己选择课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写总结报告,作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其进行的程度,适当的提一些建议,作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参与一些讨论,结果他们干得有声有色。比如在城区各处调查,拍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从各个不同层次的家庭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自行组织向相关部门进行采访,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和报告等等。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应坚持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的原则,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再是传统的讲师角色。

(二)从专业型、学校型的教师拓展为开放型、社区型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

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王琴等同学采访了当地农民谈到生活垃圾对农作物的危害,采访了环卫处等有关负责人对娄星区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意见,为学校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同时又谈到学生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时让笔者强烈地意识到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学校型的教师,拓展为开放型、社区型的教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三)从师道尊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民主、平等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和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这样的教师角色容易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笔者在从教过程中曾与一学生交谈时问到她为什么不能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待时,结果她的回答是:“我认为老师永远是老师,学生永远是学生。”当时笔者感到心情特别沉重,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呢?研究性学习为教师的这一角色转变提供了一块广阔的天地,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组织学生选题,参与小组课题研究的讨论,并作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带有浓厚的兴趣不断地深入研究。王琴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来处理娄星区生活垃圾的现状呢?”这是没有现成答案的,笔者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几种可以获取这方面资料的途径,结果他们根据其课题要求采取专家访问、网上查找等办法结合调查实际,提出了几种很好的处理意见。由此可窥见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二、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

(一)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

性的一面上,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道小学语文填空题一一______的天空。学生的答案有多种,例如填“灰灰”的,填“灰暗”的,填“晴朗”的、填“要下雨”的等等,但仅仅由于标准答案是“蓝蓝的天空”,因而老师将这些答案都否定了。这难道不是在扼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吗?而研究性学习是为还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而开设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真正将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魏双佳同学在心得中就谈到:“在这段时间里我成长起来了,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情,会用自己的思想来考虑事情,而这种都是在课堂上无法汲取的。”这就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将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习观念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现行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学生发展的一种需要。

首先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爆炸的时代,死读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整个过程是一个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例如在总结心得时,肖佐邦同学就谈到:“在学习中感受和学习了掌握与应用的转换,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所学的课本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培养了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未来社会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关心他人,关心自然,他们应作为社会的主人积极地参与生活,投入社会的各项事业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组由学生自愿组合,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那么群体的凝聚力直接关系到课题的进展速度以及研究成效。如果研究小组的凝聚力强,就会促使研究顺利进行,即使有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例如:何文俊同学在心得中就谈到:“在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广泛的交流开了,有收获

我们一起分享,有困难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解决,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课题是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定的,一开始就具备了研究的原动力,但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一种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像王琴等同学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生活在衣食无忧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平日在父母的庇护下没有任何吃苦的机会。但在此次活动中,由于自由时间少,他们有时需要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顶着烈日四处进行调查、拍照。访问,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作为指导老师,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随同他们去苗圃的垃圾场调查时,面对垃圾堆积如山,苍蝇如云,臭气熏天的苗圃,几位同学没有退却,相反兴高采烈地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并拍下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照片。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片吃苦耐劳、培养意志的天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更多的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王琴等同学在研究过程中,亲历了造成娄星区生活垃圾现状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这种现状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息息相关时,他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为了一个共同的家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研究性学习从选题、开题、研究、结题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让学生亲历力所能及的创新活动,不失为素质教育呼唤下的一种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选题看。选题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不受学科的限制。既可以来源于科技、社会发展的种种信息,又可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平时的教学活动。譬如王琴等同学选择“娄星区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平日细致观察,而研究性学习就是给予了这些观察一个深入发展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

从开题看。这个阶段主要是搜集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大胆设想,然后制定研究计划,最后做好开题报告。在这个阶段各小组成员必须同心协力自主查阅有关的理论知识,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现在尚存的问题和最新动向,要尽可能努力使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独具特色。譬如王琴同学创造性地设计了问卷调查、就地调查、专人访问三条主要途径去获取资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研究过程看。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各自的任务,又相互切磋配合,做好实验记录,真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

中不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就更加丰富了研究的内涵,使研究过程呈现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魏双佳同学在心得中就谈到:“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这块课外的天地,它把你带人一个新的世界,在这里你将碰到许多无法用课堂知识来解释的现象,听到许多与课堂毫无瓜葛的信息,这一切对我们都是新鲜的,这种新鲜感促使我们不断的研究下去……”

从结题看。课题组完成了研究计划或活动达到预定的课程时间时,各组写出有理有据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这又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挑战,独具特色的分析获取的资料,深入挖掘获取资料中隐藏的一些问题;独具特色的设计报告格式,这些都需要各小组成员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从整个过程看,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构建了发展的时空,为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开拓了一块广阔的新天地。

第3篇:俯首一片新天地

俯首一片新天地

荣县地方税务局 蓝家志

2012年,一个名叫黄艳利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了四川省荣县地方税务局,一路走来,她不断进步,通过努力,她进入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人才库(计统财会类)。

书本并不代表实际工作,只有把自己埋进土里,才能在未来傲视苍穹。进入单位后,黄艳利在不同岗位的学习和锻炼中,从文字书写、数字核对到端茶扫地的细节中,去揣摩体会,揣摩工作的技能,体会地税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与担当。多少个夜晚,灯光下,她埋头苦读的身影让人啧啧称赞。试用期还没有结束,黄艳利被安排到县局经费会计岗位,开始从懵懂的学生向一名合格的税务干部的转变。

术业有专攻,业务能力的提升与埋头苦学密不可分。黄艳利自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参加业务知识面考核竞赛;参加税收票证管理经费会计、税收会计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参加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我走进一片新天地

那年稚嫩的我牵着妈妈的手站在舞蹈厅里,看着那一个个优雅如公主的身影,我的心漏了一拍。眼中流露出无比的羡慕,接着一种十分强烈的想法涌上心头;我要走进这一片新天地——舞蹈。

从那以后,舞蹈练习如同汹涌的海水一般一次次向我扑来,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我好像对这些复杂的舞步已经麻木了,找不到方向;已失去了原先的热情和老师所说的天赋。那天下午,舞蹈厅外阳光明媚,景色优美,可舞蹈厅内却一片昏暗。

我麻木的重复着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声音在舞蹈厅中回荡:“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咔!”听到这声“咔”心中无奈地笑了,我又做错了!看着老师一步步向我走来,我清楚的感觉到她看我的眼神中有种狠铁不成钢的意思,她说:“你是木头人吗?你还是那个对舞蹈充满热情的女孩吗?即使有天赋,又怎样?难道就可以持才放旷吗?”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