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评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06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乘加乘减》评课稿

《乘加乘减》评课稿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先自学到自己出题学习梯度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1)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2)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3)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第2篇:乘加、乘减

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第11—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教后小记:

第3篇:《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1、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2、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

3、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4、新风村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米,修了4天,还剩8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脱式计算:

(75-18)×7 36÷(2+4)10+5×4 = = = = = =

(66-50)÷2 3+4×6 19+9×6 = = = = = =

72÷(3×3)(42-20)÷2(19+2)÷3 = = = = = =

(75-18)×7 7×(45÷5)24÷4×8 = = = = =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56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出示课件:玉米、水、青蛙,这时右边走来一只小熊,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往回走,画面定格).

师:从画面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我看到蓝蓝的天空,地上长着玉米,水里有3只青蛙,小熊掰了1个玉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生1:一共有几株玉米?列式为lX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秋天到了,小熊的苹果园大丰收了,想去参观吗?你得先回答对小熊的问题它才能带我们去参观,愿意接受考验吗?

抢答题:课件出示乘法算式,学生开火车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这就是小熊的苹果园。(课件出示苹果园的图片)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还有别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乘加 乘减

乘加

乘减

课题

乘加乘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但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不到丝毫的发展。所以这节课在培养学生正确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掌握计算的顺序。整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学习目标

1.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乘加乘减》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加乘减》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