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3 07:13: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张珊珊 2011.11.16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手法,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与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一、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西湖的诗词文章特别多,如: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绿杨荫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文人墨客笔下的西湖都色彩艳丽,繁华迷离,而张岱写的西湖却是以冰冷的雪景慑入他的心头,他在选材上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方法:1.品读法2.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布置预习

1、你会给下列字注音吗?

更()定 拥毳()衣 崇祯()雾凇()沆砀()(()铺毡()对坐 余拏()一小舟 相()公 2.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 ________(4)强饮三大白 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3、一词多义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按要求填空

⑴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⑵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⑶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⑷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6、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余舟一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结合注释

三、初读,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①听准读音,听清节奏,划出你认为读不准易读错的字词。②谈谈听读后的感受。

2.学生带着自已的感受齐读课文。

3.指名翻译课文。4.概括段意。

四、再读,品语言,体写法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

2.他欣赏到一幅怎样的奇景呢?从作者对雪景的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3.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语言有怎样的特色?

五、三读,悟内容,体情怀

1.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一个字来评价一下吗?

2.“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4、他乡遇知音,张岱心情如何?何以见得?

5、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提及姓名?

六、总结)《湖心亭看雪》教后反思

张珊珊 2011.12.08

11月18日上午,根据学校“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系列活动中的“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要求,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湖心亭看雪》。

在评课时,各年级前来观课议课的语文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也对我的课提出了中肯建议。结合大家的建议,我作了认真反思,觉得这节课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作为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当初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引导下学习。在设计中我原想本着“四主”原则进行授课,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四维为主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引导偏多,四主原则没有很好地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争把“自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展示的时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老师的引导地位。

2、切入点可转换。反思后我觉得,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应该多让学生自学,而不是由教师提供太多问题,让他们拄着拐杖走路。第二段应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自学,自己提出问题,找到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或者抓住本文的切入点“痴”字,让学生自学、讨论,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课堂生成,从而实行生命课堂。我将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认真学习、实践,让课堂结构更加合理,让学生甩掉拐杖,展翅飞翔。

3、教师基本功还需要加强。这节课我有一些地方处理的不太好,比如教学时间、教学机智。快下课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应该及时调整内容,在课后习题点评时可直接总结巩固所学,“限时训练”可以留到课下作为作业完成。教师的点拨要少而精,对学生的回答应进行概括性、升华性、补正性、拓展性或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要“适时、适量、适度”,而我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过多,过量。我要努力追求师生良好互动的课堂,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让课堂呈现出快乐的特征,让教与学成为师生享受生命的幸福经历。学生快乐、自信的成长体验源自于他们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教师的生命幸福蕴含于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鼓励等活动中,在我的课堂上这一点做的还不够,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加快乐,更加有语文味。

能有机会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语文教学问题,我感到很高兴,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我很珍惜这次经历。我将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2篇:湖心亭看雪

29、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1课时

一、导入课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1.推荐读(读准字音)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3.自

由朗读。

三、整体感知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问:“痴”为何意?“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

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1.“痴”于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不随流俗)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疏通,再齐读(穿插

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思考人生)

五、你的积累有多少(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下载湖心亭看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心亭看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