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_湖心亭看雪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3:4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湖心亭看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授课时间】

2016.3.27 【备 课 人】

章丘市曹范中学

宋涛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掌握文学常识、字词翻译、句子翻译等文本知识。

2、补充白描手法相关知识,并感受张岱眼中的湖心亭景色。

3、训练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从课文内容和背景材料中感受张岱的“痴”和“独”及其复杂情怀所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感受张岱眼中独特的“景”,透过景色的独特来了解张岱独特的“行”。

【教学难点】利用课文文本和老师补充的资料,深入探究张岱的情怀。【教法学法】点拨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壱、直导新课请同学们读课题《湖心亭看雪》,并从标题和作者种提炼信息:本文写的是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的情景。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可以追随张岱的视角去感受湖心亭的雪景,同时可以透过独特的雪景走入张岱的内心世界。弐、资料补充

1、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重建。站在这里西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因景色独具一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中国也亲临于此。

2、张岱: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张岱出身仕宦世家,但他一生未曾仕宦。少为富贵公子,爱好甚广,生活华贵堂皇。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毅然披发入山,隐居

著书以终,生活极度清贫。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作品中独树一帜。

三、课文感知:

1、检查预习:(1)、齐读课文,再次熟悉文本;(2)、字词掌握:俱绝是日更定拏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雾凇沆砀上下一白一童子

惟长堤一痕焉得更有此人

三大白客此

及下船(3)、句子翻译: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初步定位张岱其人:《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闲人《湖心亭看雪》

张岱——痴人(入迷,极度迷恋。)参、合作与探究张岱因何而痴?(痴于景)张岱的痴表现在什么方面?(痴于行)

(一)关于“景”:

1、分析让张岱痴迷的“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老师点拨:这属于表达方式种的描写,再细一点定为属于白描。

2、简介白描:文学上的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几笔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举例:白描写人:“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

(刻画出尖酸刻薄、不修边幅的杨二嫂形象)

白描写事:“......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吴敬梓《范进中举》(抓住动作,描写了事态发展。)白描写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勾勒出萧瑟凄凉的秋景,衬托出诗人愁肠寸断的柔情。)老师点拨:白描的运用可以使得语言简练而朴素,表意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

3、再次分析文章的写景部分,请同学们感受表达张岱勾勒出的雪景是一幅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张岱勾勒出了一幅宁静清绝、悠远脱俗的西湖雪景,侧面表现了张岱的闲情雅趣。

(二)、关于“行”: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张岱的行为之“痴”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老师点拨:赏雪的时间之独特(是日更定),赏雪的方法之独特(独往湖心亭看雪),赏雪时的际遇之独特(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看到的雪景之独特(上下一白,惟有几点影子)。总结:由张岱的“行”可以看出张岱是一个不随流俗的人,具有遗世独立的情怀。

四、深入探究:如何理解文章中的“独”字?

(一)、张岱一行几人赏雪?(“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何张岱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再次回到背景资料,学生试对材料进行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再做回答。(1)、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张岱出身仕宦世家,但他一生未曾仕宦。少为富贵公子,爱好甚广,生活华贵堂皇。清兵南下灭亡了

明朝,他毅然披发入山,隐居著书以终,生活极度清贫。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作品中独树一帜。(2)、明朝末年,思想界涌现了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文人士子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欲声色,纵情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他们有的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有的在反叛名教礼法的旗号下,放浪形骸,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穷奢极欲。(3)、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张岱《自为墓志铭》)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张岱的富贵公子的身份和早期穷奢极欲的生活以及明朝末年文人士子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造就了张岱孤傲愤世的性格,他看众生虽存在却犹如不存在。

(二)、张岱的“独”还有没有其他内涵,换言之,张岱的内心到底孤不孤独?再次利用背景资料,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再做回答。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张岱出身仕宦世家,但他一生未曾仕宦。少为富贵公子,爱好甚广,生活华贵堂皇。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毅然披发入山,隐居著书以终,生活极度清贫。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作品中独树一帜。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张岱生于明末,却跨越了清初,作为亡国之人,孤傲愤世的张岱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份闲情雅致,当眼前的华贵被清人的铁蹄踏破的时候,他只能遁迹山林,闭上眼睛去感受那种曾经的记忆。所以说,张岱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故国之梦。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今天课上所接触到的词语,并把它们组合成一段话表达出来,用“本文......”开头。词语:宁静清绝、悠远脱俗、闲情雅趣、遗世独立、孤傲愤世、怀念故国。伍、延伸与总结:

1、你觉得张岱在明朝灭亡之后披发入山是明智之举吗,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张岱,当你拥有和他同样经历时,你是否会像他一样遁迹山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2、老师谈自己对张岱的认识,收束全文,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和网络去深入了解张岱:“张岱,拥有一个世界的热闹,也拥有一个人孤寂的梦,当繁华落尽,他便用文字慢慢梳理内心的落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就到大自然中去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林,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他们的一生多姿多彩而又饱受争议,张岱如是。”

六、作业:查找张岱的资料,从书籍和网络中继续了解张岱。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朝代:明代作者: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湖心亭看雪

29、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1课时一、导入课文有人说,没有见过......

湖心亭看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湖心亭看雪,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了解文章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感受张岱痴于山水之情和知音之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曾做过这样一......

《湖心亭看雪》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湖心亭看雪》,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湖心亭看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心亭看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