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教案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 领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学习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易错点:误认中国摆在第一位的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就此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持续增长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A级)(读背内容)
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 :我国以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 的人口。
人口 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人口 较低,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2 问题严重:我国 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 ,再加上 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使我国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3 深刻的 危机:一些不合理的 和 ,使得我国的 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 仍在发展,并迅速向 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 的范围仍在 程度在 。
4 为了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 和 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 之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 》,这也是全球第 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循环经济以 技术为手段,以提高 效益为核心,以 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化,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 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 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的过程。
2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它从原料的 ——生产制造—— ——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 的弊端,能带来很好的 效益和 效益。
3 在农业生产中,我国大力推行 农业,是用 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轨道。
绿色食品是特指 、 、 类食品,其生长和加工过程必须是采用一种 的和 的方式。
活动探究(B级)
1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收集有关材料和事实,分析我国为什么不能走前两种道路,而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等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有更大的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
(2)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3)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而言就是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2篇:中国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调研与思考
20092630张春兰
相信我们都看过《2012》,虽说只是一部电影,可能更多的是娱乐大众,但我们也似乎开始忧虑起来,玛雅人寓言2012年12月21日为世界末日,12月22日的阳光将会永远不见。而这两年来,世界到处都发生着天灾人祸,有人会说,这些事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足为信。但我认为,这些看似有些危言耸听的事情片段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环境问题似乎越来越严峻,而一些社会及经济问题也越来越令人头疼。如果我们人类还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速度的经济发展的话,这些盛世幻影也会随之幻灭。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古至今,都会出现社会或环境等问题,就中国而言,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我国经济自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也正在逐步提升。但在我们享受这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我们又是否知道,这看似繁荣的经济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回来的么? 而这样的繁荣能否持续下去呢?
其实,国家和政府都已早已重视起这些问题,也适时提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也符合中国当今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内容。
但事实上,就算政府一直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似乎总是收效不大。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在坚持走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前,必须知道横在我们面前的那些阻碍有哪些。这些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生态和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人们一味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却忽略了因为这些我们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改革开放后,我国也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因为利益的驱使,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只要有利益可图,何顾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控制着这些商人,甚至根本不治理,其实我们都知道,一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很多人会很“明智的”选择前者,而这些错误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遭受更严重的环境危机。另外,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加之我们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贫穷的地方,环境破坏则越严重,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如此的恶性循环,也难怪可持续发展道路困难重重了。
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发挥法律的作用,相关立法机构要依据“防范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相关立法工作,建立大环境立法体系,并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环境法。在制定正确的环境法律之后,最后就是执法了,执法是末端环节,所有相关事情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况且,有时候“杀鸡儆猴”也不是坏事,现今中国社会腐败风气严重,腐败现象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见怪不怪,但就是这些腐败,致使在一些环境监督和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危机。所以,执法者必须依法处理。当然,由于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这方面的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其次,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公民守法观念。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同时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比较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也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经济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令世界惊艳,但是,最近诸多事件表明,这样的经济开发似乎变得不理性了,一味的追求GDP或企业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是泡沫,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是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对发展作理性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当然,这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但无论怎样,我们必须坚持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最后,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个很广泛的范畴,而中国也正在积极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成绩。但我想说的一点是,中国自古就以勤劳勇敢,团结友爱标榜的一个仁爱之国,但最近的种种事情让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社会,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仁爱之心成为奇迹,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无论这个国家发展有多么迅速,如果人民的灵魂没能同步的话,那么发展又有何用呢?要知道,物质是永远无法代替精神存在的。所以,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势在必得。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些想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朝夕而就,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只有我们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3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及其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教学方法:投影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扩展阅读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第4篇: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2)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学生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分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从分析、评价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措施,去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出处:21教育名师】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唤起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案例1: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
10贵阳只要
第5篇:说课稿中国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说课稿
今天我讲授的是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型是新授课,需一课时。这节课学习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必修3立足于必修一,2,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节课主要带领大家探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始终要贯彻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学要求和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说明
第6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及其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思考总结等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教学方法:投影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扩展阅读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领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重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学习难点:实
第7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文水中学 闫晓军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谈起,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说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以“中国生态第一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典型,说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教学思路设计:了解我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学生讨论)→分析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学生收集、分析、交流有关信息)→得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结论(教师点拨)→简介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认识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教师提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了解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及其采
第8篇:可持续发展教案
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授课人:阮宏才 授课地点:杨桥初中 授课班级:903 授课时间:10 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并深入了解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意义;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知道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通过法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关爱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永续发展; 2.培养主人翁精神,拥护国家政策和信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相应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态文明建设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意义
难点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