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王羲之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
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第2篇: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下面*****为大家梳理了兰亭集序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第3篇: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精选5篇)由网友 “陈玺达没偷鞋”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下面yjbys为大家梳理了兰亭集序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