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知识点梳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 2.歌: 扣舷而歌 3.如: 纵一苇之所如 4.然: 其声呜呜然 5.长: 抱明月而长终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7.而: 羽化而登仙 扣舷而歌
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而卒莫消长也何为其然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歌曰
倚歌而和之
望美人兮天一方
2.凌万顷之茫然
3、徘徊于斗牛之间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下江陵
10、渺沧海之一粟
11、歌窈窕之章
12、哀吾生之须臾
13、不知东方之既白
4.杯盘狼籍 5.举匏尊以相属 耳得之而为声 8.之: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9.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10、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1、固 固一世之雄也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三、成语 1.沧海一粟: 2.正襟危坐: 3.遗世独立: 4.不绝如缕: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七、积累四字短语并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东方既白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方其破荆州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杯盘狼藉:
6、逝者如斯:
7、旌旗蔽空:
8、舳舻相接:
4.而今安在哉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而又何羡乎
7.凌万顷之茫然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9.渺渺兮予怀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徘徊hái 枕藉jiâ 幽壑hâ 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 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二、语段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11.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1.对粗体的词意判断正确的是(1)徘徊于斗牛之间(2)相与枕藉乎舟中(3)扣弦而歌之(4)依歌而和之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是(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年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相同,3与4相同 D.1与2 不同,3与4 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的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下面是《赤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梳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