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25 07:15: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800字

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8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知你是否看见过这样的场面: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摇头晃脑上蹿下跳的“通俗歌手”,爸妈走过来撇撇嘴:“庸俗!没水准。”说不定你也是其中一员吧?可为什么同一画面在两代人眼里却有“通俗”与“庸俗”两种不同的评价呢?

且看看“通庸”两位是敌是友吧。“通俗”,顾名思义,是在大众中广泛流传的。不说他有什么优点,起码与大家都处得不错。而“庸俗”就未免有点受人鄙视了,凡通俗与庸俗是那些不上台面、没有修养、不高尚、不……之类的缺点都集于他一身。

既然他们有这样大的差别,又怎会扯上关系的呢?

说起来倒也简单,“通俗”过了头便成了“庸俗”,就好像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一样。

做起来倒也不难。什么歌星、影星、报纸、电视,甚至书籍,本想招揽更多的观众与读者,但一不小心就中了“庸俗”的圈套,将品位一降再降,将观点一揉再揉,到最后歌星、影星扭捏作态、语句不通、违纪不断;电视报纸小题大作、无病呻吟、失真失实;而“人类的精神食粮”也变质成为精神鸦片,不仅没有给人以灵魂上的触动,有些连明确的观点都没有,更有甚者冠名“XX名家”却错字连篇,言不及义。这些粗制滥造之物真是不折不扣的“庸俗”了。

通俗之物,虽不说有什么重要,但让大多数人用起来得心应手,听起来赏心、看起来悦目,是让人们有所放松有所帮助的良药;而庸俗之物则恰恰相反,短时间内尚可忍受,时间一长不仅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甚至还会使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青少年“中毒”,遮住了他们的耳目,让真善美者不能近前。这就是人们为何喜爱通俗而厌恶庸俗的原因了。但实际上,大多数通俗并没有变成庸俗。而且,能促使“庸俗军团”壮大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如果人人都有一定的修养,都能看清庸俗的`真面目,它又怎能趁虚而人?

我们应该相信,通俗的不一定是庸俗的,而庸俗的一定不是通俗的,大凡明智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庸俗,而那些死抱着它不放的人无疑是自甘堕落——因为终有一天,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庸俗会随着角落的消逝而灭亡,依偎在庸俗身边的灰尘又怎能经得起阳光的照射、风雨的洗涤呢!

第2篇: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

曲黎敏 通俗还是庸俗

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被称为“中医养生界于丹”的曲黎敏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特约记者_刘江 北京报道

江湖别号:“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治病理论:“中年当中无色鬼”、“人体比大脑更聪明”、“肺癌患者=完美主义者”、“露脐装”终会害了女性、十二时辰养生法等等。

畅销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

有消息说,她的4月新作《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爆出200万元的“天价稿酬”,她的一场讲座已涨到5万元。

也有人说,她的讲座创下《名家论坛》栏目收视率新高,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销售量高达70万册,她的粉丝团数量庞大得惊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轻网友,纷纷按照她的讲授开始了自己的养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经,每天早晨搓脚心和脚后跟……

在电视里,有点发福的她说,“人体比大脑更聪明”,“男人有胃病,要么受上司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养生观点,在电视外面,早已准备好纸和笔的“曲迷”,赶紧记录在案。

在医院,如果医生的判断与“曲老师”的相左,“曲迷”们会理直气壮地抗议,“曲老师在电视上说的,错不了!”

在一场又一场的养生造神运动中,与张悟本一样,看似出身科班的曲黎敏,被塑造成了“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掀起中医养生热潮的重量级人物。

在张悟本出事后,习惯了在电视里聆听“曲老师”教诲的“曲迷”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养生导师不见了;而北京一干记者也发现,想采访曲黎敏,已经不可能了。

亲近她的人说,近期比较敏感,她拒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

寻找曲黎敏

从青岛到河北再辗转到北京。

陈浩(化名)风尘仆仆地带着弟弟和母亲进京,只为寻找曲黎敏。20岁的弟弟,得甲亢后因医院超量用药,病情加重,只能卧床在家。这些年,四处求医的陈浩,在看了《名家论坛》之后,相信曲老师能治愈弟弟的病。

虽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陈浩还是苦学曲黎敏推崇的《黄帝内经》。而那本已经销售了70万册的图书《从头到脚说健康》,早已被陈浩熟读。在书的扉页,这样写着: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

当陈浩带着弟弟和母亲,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时,发现在学校,根本找不到曲。有学生告诉他说,曲老师每周只到学校两次,今天不在。

正对校门的右侧,即是国医堂,那里集聚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众多名专家。陈浩想当然地去那里。他说,我要挂曲大夫的号。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曲黎敏这个大夫。

不死心的陈浩,重新回到学校,多方打听后才得知,曲黎敏不是医生,更没有行医资格。

6月3日,当记者与陈浩一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寻访曲黎敏时,发现与曲在大众中不可替代的“专家”位置相比,校园里却充满着对她的质疑声。

2008年,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火遍全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文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王羽(化名)发现,学校门口的盗版书同样风行。学校老师的书这么火爆,让他好奇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王羽花了8元钱买了一本,翻了几页便看不下去了。“好多错误,没法看。”自此,他再没买过中医养生类的畅销书。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论坛上,有学生指出北中医应该有足够的心胸来接受曲老师,尽管她在北中医并不受重视。记者在这个论坛上注意到,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因为听了曲黎敏的电视讲座,才下决心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学校,一名高年级学生,向记者总结了一个规律:刚入校的新生里会有些“曲迷”,但年级越高相信她的人越少。

在大二时选修过曲黎敏《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的大四女生谢岷(化名)说,她口才好,讲《诗经》等文化内容还是不错的,故事性很强。而其他的尤其是医学的,该女生直言“很垃圾”。“能感觉出来她在课堂上想讲医,但太不专业了。文化是可以随便讲的,但医学是不可以的。况且我们学校的好老师那么多。”

曲黎敏是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系的老师。在记者采访中,当学院办公室一位女老师说“曲黎敏是教医古文的”时,另一位男老师立马纠正道:应该说她是教古文的,跟医无关,“曲在学校所教课程均与临床无关,谁让她讲《黄帝内经》啊?她讲不了!”他甚至表示,曲黎敏在外面讲什么都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学院无关。

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不屑与学校老师相比,曲黎敏的出名,主要是因她深入浅出地讲《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知识。

曲被认为是掀起近年来养生热的重量级人物。200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中医与传统文化》,第一次上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便创下该栏目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至今,她已出过《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十多本书,更是电视荧屏上的红人,露脸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等。

“这归功于她的深入浅出,善用比喻”。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黄小姐,因偶然中听到曲黎敏的讲座,而成为一名“曲迷”。她说,中医总是感觉太神秘太复杂了,充满了听不懂的术语,而曲黎敏就有本事,让我一听就懂。比如 “肾”在西医就是个器官,但在中医中却是个十分难理解的概念,她用“煤气罐、储蓄罐”一比喻,一下就听明白了。

凭借这点,她被类比为“中医养生界的于丹”。《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把曲黎敏放在了与于丹齐名的高度,并下了这样的判断:“如果说于丹最大的贡献是把《论语》送到了百姓的家中,那么,曲黎敏最大的智慧就是让百姓把中医养生融入了血脉。”

一位多次采访过曲黎敏的记者认为,曲与张悟本没有可比性。对中医文化来讲,曲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她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并对此产生了兴趣,说她是“中医界的于丹”并不过分。在她看来,曲是真实的、有底线的,这或许也正是她能从2007年一直火到今天的原因。

口水战

不过,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曲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而张悟本事件,更是将曲黎敏卷入了新一轮中医养生争论之中。

记者采访发现,“无临床经验”是曲黎敏面临最大的质疑,这也让陈浩陷入“信不信她”的困惑:中医养生明星,大学教授,但不是医生?

事实上,和陈浩一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的身份,是众媒体及普通公众对其资质认同的重要原因。不过,记者调查发现,1987年,曲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在该校任教医古文。“副教授”的职称同样与专业医学及临床无关。

与曲黎敏同一办公室的黄作政老师称,医古文主要教学生学习运用古文知识,帮助阅读医学经典著作。2000年,曲在该校读了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中医文化研究方向的在职研究生,2003年研究生毕业。她在该校主要教“大学语文”、“医古文”、“传统文化与中医”等课。

即便走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伴随着曲黎敏的出名,外界对她的质疑同样不断,甚至出现《从头到脚有毛病—— 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等挑刺的书。在北京开两会时,一个小伙子找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这个小伙子有个非常漂亮的女友,眼睛水汪汪的,脸也很红,但按照《从头到脚说健康》上所写的,这是肾虚并且虚阳上浮,这样的女子容易流产,生不出孩子。三代单传的他因此耿耿于怀。

王旭东听完后,特地买了一本书,发现书中对中医说法的曲解严重。“居然把女孩子脸红说成虚阳上浮,什么是虚阳上浮?中医里就是指阳气即将离绝,那是人死之前回光返照的表现!”王旭东说。

《把健康彻底说清楚》是曲黎敏今年的新作,该系列或是她最后的养生书籍。黄色的扉页用红字写道: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为您彻底解说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质疑道,人体是个动态的过程,哪怕你说清楚了此时的,也未必说得清楚彼时的,“彻底”是说不清楚的。在新书发布会上,曲亦坦言,“这本书的题目太吓人了”。但这个书名还是出来了,并位居养生类书籍排行榜前列。

书中写到:“男人跟女人相比少了一道出气系统,女人有月经”。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原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妇科专家尤昭玲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倒是有观点认为女人的生理结构更易得病。

通俗还是庸俗?

“偶尔看到她在上面讲,没听几分钟就好多错误,气得我赶紧换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有次听到曲黎敏把心比作“发动机”,感觉她不是在宣传中医而是在毁掉中医。“在中医理论中,宗气才是人体运行的关键。”

“做科普需要通俗,但通俗不等于庸俗!”他颇气愤地表示,专家看病是越看越小心。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不能马上看病,而每个人在开始看病时,都会遇到与所学内容相左的情况。“中医经典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个模型,虚实、气血、经络都是会变化的,更何况还有个体差异。”

由于曲黎敏拒绝采访,记者无法了解曲对此的看法。而她的出版人、磨铁图书公司总裁沈浩波在电话中,向记者反问:难道研究历史的人要再回到过去再活一遍?“曲从未说过自己是个医生,一直都是个中医文化传播者,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于曲,一个经常被媒体提及的评价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在《健康报》上点名批评她。高思华说,“她对中医学的热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希望她能够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面发挥其业务专长。但我更赞同有些专家提出的,应该让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专家,来进行中医药知识的讲座。”

虽然高思华的批评言犹在耳,但是,在曲黎敏新作中,依旧出现大量的临床治疗知识:“治疗大肠疾病只要治疗大肠„津‟的功能就行了”、“心理疾病要先治疗身体”、“凡是口腔经常溃疡的人,一定是血不足”等内容,亦经常出现“病人”字眼。而像陈浩一样,把治愈疾病的希望放在她身上的“曲迷们”,在百度曲黎敏贴吧、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里,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曲黎敏的联系方式,甚至把自己的病症贴上,期待他们的养生偶像能看到,并回复。

然而,对于陈浩们来说,或许这个已经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

一个信息表明,曲黎敏打算退出中医养生界,静心写小说。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来源:南都周刊

第3篇:关于平凡与庸俗的议论文

关于平凡与庸俗的议论文

倘若你问我是什么人?我会告诉你: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倘若你再问我是什么人?我会再告诉你:我是一个很庸俗的人。

我平凡,是因为我也是茫茫人流中的一个,走过不留影,路过不留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人为我驻足与回望。我庸俗,是因为我也有着一个凡人似的喜笑怒骂,开心时,我会放声大笑,烦恼时我也会忧愁伤感,发怒时也会同样真实的吼出国骂之语。我就是我,一个凡人,一个俗人,没有必要刻意用一种伪装来掩饰真实的自己,也无须非要用一种高雅的姿态装扮自己的灵魂。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如其性。这些话有些道理却也不能唯一,毕竟每一个人都是多样性的,不同的环境里,人性体现的东西都不经意之间烙上限制的印记。一个真实者的体现,却是需要多方面的结合与联系,才能定位一个人最原始、自然、真实本质与面貌。

有人说,我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俗与庸俗_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