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音乐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乐教案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诸城一中 田金福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几个问题“同学们最熟悉什么样的音乐?” 生:流行歌曲。
师: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我们知道现今社会通俗音乐的影响已远超过严肃音乐,它拥有更广阔的听众和市场,是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音乐不可漠视的一部分。请看大屏幕“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音乐属于通俗音乐?” 生:流行音乐、节奏快的、轻快的抒情的„。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通俗音乐呢?我们今天来一起了解(板书)“中国通俗音乐”。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先来欣赏2首音乐片段,在欣赏的过程中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屏幕)
1、这些音乐是不是通俗音乐?你熟悉吗?
2、你听后有怎样的感受?
1、听《绿岛小夜曲》、《九九艳阳天》片段。(课件音频)
2、生答题
师:这是不是通俗音乐? 生:是
师:你们熟悉这些音乐吗? 生:不太熟悉 师:为什么不太熟悉? 生:听得少。
师:这些音乐是你们爸爸妈妈辈很喜欢的歌曲,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流行,为什么你们都没听过呢? 生:时代不同了。
师:对,通俗音乐有鲜明的时代性,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
1、节奏太慢了。
2、唱法和现在不太一样。
3、歌词一听就不是现代社会的。师:很显然这些歌曲是中国早些时候的通俗音乐,在上个世纪中国就出现了通俗音乐,直到现在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20——30年代
师:通俗音乐在这时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群众当中广泛流传,《春天里》就是这一时期的,它是电影《十字街头》的一首插曲,歌曲情绪轻松活泼、在这里歌词用了一个很口语化的语言“朗里格朗”充满了生活气息。同学们知道当时的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文化大革命
师:这可不能搞错,当时中国发生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很快这些通俗音乐被抗战的群众歌曲所取代,通俗音乐在中国走向低潮。
2、、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
师:我们刚刚听的《九九艳阳天》也是这个时期的,它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当中的插曲,是女主人公送男主人公参军时唱的一首歌,唱出了革命战士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洁的态度。就是这么优美的一首歌曲在哪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接下来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二十多年里通俗音乐在中国就销声匿迹了。《青年友谊圆舞曲》也是这个时期的,这是一首轻音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一个时期在中国轻音乐就成了通俗音乐的代名词。何为“轻音乐”?
“轻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个品种。形象地说,它是音乐中的轻武器,和文学里的小品文、笑话、抒情诗等大致相同。它具有轻便、通俗、小巧玲珑、易懂和易被人接受的特点。
3、改革开放到现在下面我们来欣赏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一首通俗音乐《乡恋》。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乡恋》的主旋律
(2)师:同学们已唱了主旋律看看歌谱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一样的旋律。
师:对,后面的旋律只是在我们刚唱的旋律上稍微作了一点改变,你们看这歌又简单又易唱、易记吧。这首歌曲是20世纪80年的作品,是电视片《三峡的传说》中的一首插曲,是谁唱的?
生:李谷一
师:李谷一唱这首歌时第一次采用了今天我们所谓的通俗唱法,而没有用传统的唱法,引起了当时音乐界的争议,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但无论怎样老百姓喜欢,李谷一唱着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首歌曲。接下来中国的通俗音乐是怎样发展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乡恋》解禁故事:
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的录制现场。
导演马靖华感觉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张丕基此时已是五易其稿,“几乎没招了”。刚刚录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复杂。
时任中央电视台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当时的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
。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一次重写,竟导致了始料未及的轩然大波。
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来敲家门,把马靖华连夜赶写好的歌词送来了。张丕基匆匆浏览了一遍,感觉很顺。这一稿,把歌名改成了《乡恋》。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重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灵感来了,张丕基飞身下床,来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之后,曲子一挥而就。
12月23日晚,大雪纷飞。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李谷一的演唱,真挚、委婉,平白如话,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得如痴如醉。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乡恋》这首歌随片一起播出。
第二天,1980年1月1日,《文汇报》发文章说,昨天中央电视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得到大家的喜爱。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当时的惯例是,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傍晚6点到6点半,播放一首歌曲,边播边教,整整一周。《乡恋》因此一下子流行开来。
谁知,《乡恋》流行,却变成了罪孽。1980年初的一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礼堂里,一位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级官员最先点了《乡恋》的名,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
从此,报刊上开始大量发表对《乡恋》的批评文章。有的说,《乡恋》“嗲声嗲气,矫揉造作”,有的说,《乡恋》“同咖啡馆、酒吧间、歌舞厅、夜总会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
李谷一从受人欢迎的“歌坛新秀”一下子变成了“黄色歌女”,变成了“大陆上的邓丽君”。有文章甚至说她是“资产阶级音乐潮流和靡靡之音的典型代表”,是“腐蚀青年人的罪人”。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晚会刚开始不久,记录电话的小女孩就端着一个盘子走到导演黄一鹤面前,上面放着的点播条都是点《乡恋》的。
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的吴冷西坐镇晚会现场。黄一鹤朝小女孩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找那老头去”。小女孩走到吴冷西面前,递给他点播单。吴冷西看了之后摇摇头。几分钟后,小女孩又端来一盘,还是《乡恋》,吴冷西还是摇摇头。
连续递了五六盘后,吴冷西坐不住了,在黄一鹤面前走来走去。最后,吴冷西一跺脚,操着南方口音说:“黄一鹤,播!”这时,李谷一已经唱了8首歌,并不知道幕后发生的这些事。她突然听到主持人姜昆、刘晓庆拉长了音报:“乡——恋——”惊讶之余,李谷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只涌现出三个字:“解禁了。”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中国通俗音乐形成了第一个繁盛时期,繁盛的原因可以分三点:
(1)改革开放,港台音乐随之涌入
如《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我们听一首《乡间的小路》会唱的同学来一起跟着唱。互动;师生一起唱《乡间小路》的前两句。师:我们看这首歌唱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乡间小路、老牛、晚霞夕阳„
师:一幅多么宁静的田园风光啊,是不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啊,歌词看起来是那么的通俗易懂。(2)中国内地歌坛流行“西北风”如《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我们来听一首《黄土高坡》。互动:师生同唱《黄土高坡》前两句。师:够劲吗? 生:够劲!
师:这首曲子是哪个地方风格的曲子。生:陕北。
师:对,它一首是陕北信天游的曲调和现代摇滚节奏相结合的音乐,唱出了黄土高坡的豪爽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具有很浓郁的民族风格。
(3)电声乐队的出现使中国摇滚音乐迅速发展。我们来听一首中国的第一首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师;是谁唱的? 生:催健
师:是催大哥唱的,他第一次唱时穿着一身过去的黄军装,腰里扎着皮带,观众被他镇住了,当他一张嘴就有人说一个时代产生了!什么时代?中国有了自己的摇滚音乐,同学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摇滚音乐及电声乐队的概念。师:我们听了这么多通俗音乐来概括一下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征:通俗易懂、易唱易记,大多篇幅短小、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包括流行音乐和轻音乐。90年代末至今的通俗音乐,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请同学们唱给老师听听。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的通俗音乐 生:唱《宁夏》《挥者翅膀的女孩》《黄昏》
师:同学们都唱的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整理一下中国通俗音乐的在这一时期的状况:
师:(1)欧美、周边国家、中国少数民族和港台音乐被我国人民喜爱和接受。如《朋友》《同桌的你》《神话》《天堂》 互动: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师:(2)说唱形式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代表人物周杰伦。互动:生跟唱周杰伦的《夜曲》
师:(3)组合形式不断出现如:羽·泉、花儿乐队、水木年华„ 互动:生跟唱水木年华的《完美世界》
(4)网络的普及,涌现出大批的网络歌手及歌曲。代表人物:香香,马天宇,杨臣刚 大家知道有哪些? 互动:跟唱《 》
师:中国通俗音乐现在是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它已经过风风雨雨的八十多年,刚刚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下面有个问题想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通俗音乐作品的?”可以讨论四个人分一组。
生:现在我国的许多通俗音乐很有个性. 生:现在的音乐作品都是关于爱情的.
师:通俗音乐的素材都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声乐作品大都是描写爱情的,也有关于人生伦理、理想和抒发思念之情的,只不过现在的歌词更显大胆赤裸,而早前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人开放自由,所以作品相对比较含蓄,但当时却是非常前卫的,这就是通俗音乐是有时代性的最好证明.
生:有的音乐作品内容不太健康.
师:改革开放以后,从外面涌进很多通俗音乐,这些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确实非常精,但有些作品无论从思想水平到艺术水平都非常粗糙,那些听了使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作品我们要广泛的传唱,但那些听了让人意志消沉的作品我们要抵制它. 我希望 :同学们以后要有选择的听通俗音乐,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狂热;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使自己健康的成长!好,下课.
音乐课教案——中国通俗音乐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评价、演唱等活动;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能列举出几首不同年代的作品;3、能对众......
大众音乐——通俗音乐课题:大众音乐——通俗音乐 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影视资料等。 年级:高一年级时间:2014年10月24星期五 【课标要求】体现以音......
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2.能了解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代表性形式,能感受、体验几种代表形式的特点。3.能对通俗音乐......
课题:外国通俗音乐一、教学目标1、能随音乐哼唱《山鹰之歌》、《雪绒花》的旋律,体验乡村音乐的风格韵味。2、能简述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的内涵,并能判断其音乐风格和特点。3、......
《通俗音乐掠影》教案长沙市第四十二中学 陈正明教学目标:一、以吉他为线索,了解校园歌曲、乡村音乐、摇滚歌曲三种不同音乐风格。二、用唱、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