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1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恩来总理 花炮 对襟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幸福 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4)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2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指明读,领读,大小声读

游戏二: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凤凰

周恩来 花炮 对襟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幸福 咖啡 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4)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4)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3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看,这幅图画的是哪个民族?

(傣族)

从哪里看出来?

(泼水节)

那你们瞧!这么美的花是什么啊?

(“凤凰花”)

评:是啊,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瞧,这就是凤凰花,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

(对,它们是同偏旁的字,用心记一记)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⑴ 你读懂了什么?

⑵ “一年一度”(泼水节每年都过),“火红火红”(读出什么,凤凰花的美,把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