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0 07:07: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核心提示:S版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

S版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真理。这篇课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顺序记叙,一目了然,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秘、旋、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词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他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茅以升杰出成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识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以一点为中心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学生评议。

4、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仍很重要,教学中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并加强写字的指导。】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是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学生默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茅以升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继续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图片;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检查朗读

二、交流资料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课下准备的资料。

2、汇报资料(图片、文字、影像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外形。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三、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总结归纳,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4、引导: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思考”的语句。(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A、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B、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C、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根据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师小结:茅以升不仅会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五、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科学家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0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作者简介:李婷,女,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城区西花园二校语文教师。教学中,刻苦钻研、矢志改革;踏实严谨、灵活创新;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多次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数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 2003年获大同市第二届青年教师素质展示小学组“十佳教师”称号;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10年获城区教学能手称号。

第2篇:《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第3篇:S版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S版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秘、旋、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词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年级上册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 王春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小学教师之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三年级上册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案 (S版三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讲的是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生字教学我抓住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错误有“蜡”字“虫”字旁写为“火”字旁。“形”与“型”在组词时分辨不清楚。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在朗读指导时,重点指导多音字“转”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不同读音。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孩子们很轻松地理解了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上册《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10、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他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他的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秘、旋、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词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