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生动的语句。
2.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
族自豪感。
3. 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赵州桥》。板书课题。齐读。(幻灯片1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品读了第一自然段,现在复习一些词语。
1.复习巩固词语:
(出示幻灯片1)创举坚固雄伟美观智慧才干
2.读好一个四字词语:世界闻名(全世界都有名)
生齐读,师板书:世界闻名
3这节课我们学习后边的课文,请大家快速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具体描写赵州桥的?(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二、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去看看赵州桥,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建筑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一)先来学习作者怎样写赵州桥雄伟这一特点的。
1.自己先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在书上画出描写赵州桥雄伟的句子。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出示幻灯片2)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一人读句子,大家体会意思。○
2其中“五十多”○“九米多”为红字,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句子里用两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长和宽。
3想象一下:50多米究竟有多长呢?○
我们这间教室的长度大约有8 米,快来算一算,赵州桥相当于几间教室那么长呢?(比6间这样的教室还要长一些。)这间教室的宽度大约是5.5 米。(不到两间教室这么宽)从这两个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赵州桥非常雄伟。
4这是一种说明方法,叫做(板书:列数字)用这种方法可以更清楚,直观地告诉○
我们事物的特点
5学生把说明方法写在书上。○
你能把赵州桥雄伟的特点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2人读)
3.(出示幻灯片)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这么长”是多长?(五十多米)
“全部用石头砌”(石桥)
你们知道赵州桥上的每一块石料大约有多重吗?有资料记载,每一块约有一吨重,为了修筑赵州桥,用了大约有1000多块这样的石料。“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从哪里看出这是个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学生在书上圈数字。它能够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说明什么?(雄伟)
谁来读这句话?读出桥的雄伟。
这三句话从赵州桥的长、宽、建筑材料和形状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赵州桥十分雄伟。这就是“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板书)
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句子,体会体会这种写作方法。你们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了赵州桥从结构说十分雄伟,还学到了两种新的 写作方法。那这座石桥屹立在洨河上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这说明什么呀!(坚固)
为什么这么坚固?这和它的设计特点分不开,我们学习下面的三句话好好体会体会。
(二)学习坚固:.(出示幻灯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读句子,请同学说说李春是如何设计的特点?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
隋朝石匠李春设计的这座雄伟、坚固的石拱桥,是中外建桥史上的首创,课文是怎么评价这种设计的呢?(创举)理解。(第一次出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设计。)大桥的设计者是怎样一个人?(太伟大了,太有智慧)
板书:智慧、才干
有感情地读读句子:自己读,个人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还有一个特点(美观)。
2课文是怎么把美观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3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思考:写了哪三种图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4看图理解文字描绘的龙的样子。(出示幻灯片三张)。
5同位演一演。
6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试着分析分析。
7想象赵州桥栏板上的龙还有哪些样子?(从龙的姿态方面、神态方面)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写作知识,围绕一句话写具体,同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好像活了一样.(写出了赵州桥的美观,龙的各种姿态写得很生动,活灵活现,写出了工艺的精美)注:此句不是比喻句。你想对李春说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自己试着背诵句子,全班分层背诵。
8(出示幻灯片)刚才我们学习了赵州桥坚固和美观两个特点,那我们再来读读吧!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不写行吗?为什么?
这句话把这两个特点紧密联系起来了,前半句总结了上文的 内容,后半句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这样的 句子叫过渡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跟随着作者,我们不仅领略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而且为自己是华夏民族的子孙而骄傲,让我们带着自豪、赞美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小练笔: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这段话小练笔: “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写一种小动物或文具、玩具。3
板书设计:赵州桥
雄伟坚固美观列数字
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智慧才干排比
求索杯大赛教案
赵州桥
魏志红
第2篇: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2. 课件。教学流程
一、巩固生字。(比一比,再组词)
二、提问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板书:世界闻名)2.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它世界闻名呢?
3.指名读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用“因为„„所以„„”回答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板书 列举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
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验证他们所列举的赵州桥的特点。验证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雄伟
1.你课文的从哪里可以体会出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它的桥长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课件出示)赵州桥长不长?一起读,读出赵州桥的雄伟。
3.全班讨论:我将这句话改成这样,你看那句好?(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分析说明:两句句子意思一样,但第一句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的桥的长和宽,更能体现赵州桥的雄伟。(课件出示)
4.在今天,科技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别说是五六十米长的桥,就算是五六百米,五六千米,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有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它又是怎样的呢?(全部用石头砌成)(5)没有搅拌机的轰鸣,没有吊车的巨臂,也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筑着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你想说点什么?(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赵州桥的赞颂)
(6)一齐读出赵州桥的雄伟,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此处六个小环节的设计,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层层深入的体会,不仅体会到雄伟这一特点,而且确确实实地激发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验证赵州桥的第二个特点:坚固
1,同学们觉得赵州桥坚固,那谁来说说理由?(可以到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来验证)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对“创举”一词的 理解。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创举”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的举动或
事业)(2)那么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被称为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又是哪一种设计呢?谁能到前面结合图片给大家讲一讲。(用上“没有„„只有„„各有„„”)(3)这样的一个创举,它有什么好处?(既„„又„„)
(4)也正是这种设计使赵州桥巍然屹立于洨河之上一千多年。老师在课前找到这样一个资料:这种敞肩拱的设计,直到公元1883年,欧洲才迟迟拉开序幕,比我们已经整整晚了一
千多年。对此,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5)读出大桥的坚固与雄伟吧,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吧。(齐读)本环节我紧紧扣住“创举”一词,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才能与智慧的敬佩之情。验证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美观
1. 教师小结:在同学的读书声中,老师又一次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和坚固。此刻老师不禁要感叹:赵州桥你是多么雄伟,多么坚固啊!此刻老师仿佛来到了赵州桥边,就让我们 一起静静的来欣赏它。2. 看赵州桥的近照,回答问题: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的看看赵州桥,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些图案在你眼里是怎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3. 同学们都发现这么精美的图案,那作者发现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作者眼里这些雕刻又是怎么样的呢? 4. 读一读,试一试。看图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说。并引导学生想象其他龙的形态。【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5. 这么多栩栩如生的龙,同学们你们谁能把它们读活了?
6. 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也就是总分的写作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四、教师提点过渡句
1.齐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2.谈谈感受。
(1)数一数。这句话共有几个字?(2)比一比。哪一句话好 ?为什么?
a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b 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分析说明: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五、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和广大的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么一座世界闻名的桥。而且这座桥距今一千四百多年,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2.今天我们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劳动人民)3.作者是怎么夸他们的?(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一起体会)
六、作业设计
1.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2.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并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它凭借什么而闻名于世?来激趣导入。在这过程中,以扶放相结合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大胆回答问题,并在课文中自己找相关的语句来验证,体现了自主探究的 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说“创举”的含义和好处时,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语言还不够丰富,未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教师的个人基本功还要加强。
以上就是我对《赵州桥》一课的课后反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第3篇: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学设计
三年级四班
刘清秀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赵州桥的造型美观,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语(出示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什么?
2指导学生说(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全世界闻名,你感到自豪吗?指
第4篇:赵州桥教案
19、赵州桥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珠海的的发展,修建了很多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河上参观一座石拱桥(板书:
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
第5篇:赵州桥教案
雨城区香花中心学校
杨雪芹
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并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重点词,了解赵州桥的有关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语句,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桥的特建筑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一、看图,激趣导入
师:昨天,我收到了一封外国朋友寄来的电子邮件,他正在学习桥梁工程。最近他打算来中国旅游,并想了解我国的古桥。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就在我国河北。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座桥就是赵州桥。请看到74页,这座桥就是赵州桥,它距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