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1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
B.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见渔人,乃大惊
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
9、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以下的士兵们用下马的方式高接远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能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士兵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了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能够进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盔甲在身的将士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改变了脸色,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不同,为:被/为:做,指雕刻;
B.不同,居:经过/居:居住;
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D.不同,谢:告知、告诉/谢:道歉。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其,那里。固,当然。句意: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以看出细柳军军队戒备森严,军纪严明;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从“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答案:
(1)C。
(2)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
(3)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②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2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 )
(2)军中闻将军令 ( )
(3)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
2、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亚夫将军什么样 “真将军”的风采?
4、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1)驻守 (2)听从 (3)规定 (4)宣告
2、先前(看到的)霸上、棘们的军队,简直像儿戏一般,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
3、(答出两处即可)示例: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4、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 “真将军”的风范。
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后六年,即前158年(后元六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会读书请读者自动省略)。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汉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张满弓弩。
弩(nǚ):用机括发箭的弓。
(12)持满:把弓弦拉足。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5)壁门:营门。
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6)按:控制。
辔:马缰绳。
(17)揖:拱手行礼。
(18)介胄之士:穿铁甲、戴头盔的士兵。介,铁甲。胄,头盔。《礼记·曲礼》:“介者不拜。”
(19)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武官。
(21)罢:结束。这里指撤防
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以下的士兵们用下马的方式高接远送 。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能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士兵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了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能够进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盔甲在身的将士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改变了脸色,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除了。文帝便授予周亚夫中尉的官职。
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能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背景介绍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赏析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1]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第2篇:23.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学习状态: A 进步○ B良好○ C优秀○ 课堂评价: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23.周亚夫军细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探究周亚夫将军忠于职守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严明的纪律对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三、预习检测
1、了解《史记》以及其作者司马迁。
2、给下列字注音。
棘()
彀()
弩()
辔()胄()
嗟()
曩()被()诏()车骑()祝兹()作揖()四课堂研讨
(一)、自主探究
1、根据注释疏通课文文意。
(二)合作探究
1.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2.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4.请你再深读课文,分析汉文帝和周亚夫各是怎样的人?
五、达标检测
A组
一、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历史
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体通史,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二、课内阅读训练(原文略)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
2、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说说“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句的作用。
4、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结合文章,分析汉文帝的形象。
三、拓展阅读
(一)淳于髡①传(节选)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②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 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②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数使诸侯/使人称谢 ...B、诸侯并侵/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不亦说乎 ..D、奋兵而出/锐兵刃 ..
2、翻译下列句子。
(1)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3、用三条“/”在下列句子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此 鸟 不 飞 则 已 一 飞 冲 天 不 鸣 则 已 一 鸣 惊 人。
4、结合文章说说淳于髡的进谏艺术。
(二)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①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 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亲戚居处/居无何 ..B、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一屠晚归 ..C、以故倾天下之士/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D、皆善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3、用三条“/”在下列句子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孟 尝 君 起 自 持 其 饭 比 之 客 惭 自 刭。
4、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六、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
2.学生总结:
附达标检测答案:
一.司马迁
西汉 纪传
二、1.B(A.去,往/音节助词;B.派遣;C.担任/被;D.军队/驻军)
2.(1)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3)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3.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纪律严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治军严明。4.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
次不得入,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5.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6.文帝亲临细柳营却不得入,进了军营处处要听从军令,亚夫也只是以军礼参见皇上,文帝不仅没有动怒,还礼仪周至,这体现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劳军完毕,文帝对周亚夫赞不绝口,这体现了他的知人善任。
三、(一)1.B(A.出使/派遣;B.一起;C.劝谏/高兴;D.军队/兵器)
2.(1)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2)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的齐国的土地。
3.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用隐语暗示,委婉劝谏齐王,使齐威王乐于接受,从而励精图治,使齐国国力强盛,诸侯臣服。
【参考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上门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居于深宫,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 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的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了长达三十六年。
(二)1.C(A.居住/经过;B.归附/回家;C.因为;D.代词,代指“士”/助词,的)2.(1)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2)门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门客父母家里抚慰问候,送上礼物。3.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4.(1)舍弃家业给门客优厚的待遇(2)门客不论贵贱,一律同等对待。(3)善待门客家人(了解门客家庭情况,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参考译文】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门客,与门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门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门客父母的住处。门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派使者到门客父母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
孟尝君曾经招待门客在夜间吃饭,有个门客被灯光遮住了。这个门客很恼火,认为自己的饭食和别人不一样,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门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第3篇: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蔡朝国
各位评委老师,中午好,我是语文第N号说课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周亚夫军细柳》(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人教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通过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教
第4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营丘镇中学
刘振海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体了解意思。
2、分析汉文帝称赞周亚夫的原因。
3、《周亚夫军细柳》对管理者的启示。课时设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谁知道西汉“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
第5篇:周亚夫军细柳 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
一、导入
从一则皇帝的朋友圈说起
二、读懂故事,疏通故事情节
1.小组合作,对照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耳:罢了 邪:吗
2.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齐读文章
老师纠正字音
三、悟形象,明写法
1.学生活动:师生合作,在括号内为演员设计恰当的语气和神态
天子先驱():“天子且至!”
2.“主角不出场,处处是主角”的影子写法
学生讨论,文中哪些为周亚夫代言
上自劳军地点
霸上和乐束门
细柳营 受到的待遇
直驱入
将以下骑送迎
文帝的感受
若儿戏耳,其将国可待也 周亚夫究竟有何可贵之处
如果你也有朋友圈,你会如何给他点赞、评论?
四、总结
1、重视朗读
2.关注文体
3、三维目标
4、目标需要有清楚的检测手段
5、文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