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热情的呼唤!像他这样高声的读(全班齐读)谁还想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5、师:说得真好!飞蛾那种极力求生的欲望让作者没有想到,让我们也没有想到。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原本讨厌的飞蛾呢?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它竭尽全力,可是若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悬殊面前,飞蛾却极力鼓动着翅膀、奋力挣扎,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问问你们:知道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九天!飞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为了这短短九天的生命,这只小小的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为什么这只小小的飞蛾会做如此挣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飞蛾,会在心里怎样鼓励自己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师:我们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这句话中有哪两个关键词?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10、师:看来大家的确理解了“糟蹋”这个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作者是怎样“糟蹋”自己的?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11、师: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该如何好好使用我们的生命呢?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2篇: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⑴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⑵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一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杏林子的材料(作品、生平)。
教师准备课件及音乐材料(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学生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
师(过渡):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我们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齐读,教师强调1、2是重点。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之间互查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多媒体:
读准下列加粗字词的音:
小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糟蹋
庸碌辜负骚扰茁壮
⑴找学生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⑵纠错。
⑶教师强调应注意的几个字词:憩糟蹋辜
2、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的课文。要想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认真朗读课文。首先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大家认真听,可以同时在下面小声仿读。
三、学法指导
多媒体出示朗读方法:
(包括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作者列举的三件小事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文章导语和题目思考。分析结束,全班齐读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段落。
五、研读赏析
师(过渡):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读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灵。
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朗读知识,边读边思考问题。
1、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说说为什么感触最深?
2、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去谈。
学生先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进行赏析,赏析结束其他学生补充或评价。
在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如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在这里教师可以提问,竟然可否换成居然,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使人敬佩的感情(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
学生教师再读最具震撼力的段落。
师小结:文中香瓜子的顽强值得我们敬佩,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在生活中,无论什么事,我们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用奋斗让我们的人生更为光彩。
六、拓展延伸
师(过渡):课文学习完了,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你认为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珍爱生命?
师生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校园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可能就一些敏感问题发表见解如歹徒行凶时我该怎么办?有人在海里喊救命我该怎么办?,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不要去做无谓的牺牲,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见义智为。
七、作业
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等书。
2、阅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将自己的理由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事例思想感情
飞蛾求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瓜子抗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坚强乐观面对生活
第3篇:《生命》语文教学设计
《生命》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4篇:语文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语文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思考。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因为热爱生命,盲女孩安静竟然用双手拢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用心触摸到了春天;因为热爱生命,又盲又聋的海伦·格勒学会写作,学会说话,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十二岁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后因病辍学,却数十年坚持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