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002年,当我刚刚被“假如你热爱孩子,假如你热爱教育,假如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教师报》相遇了。那时她还叫做《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暖和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布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的故事”。我里熟悉到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讲述的似乎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真切的感悟。做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爱,爱。我阅读《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的赠报送给的好友、同事,希望更多的同行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的阅读中,我了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外,还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非凡是在和编辑老师99zuowen.com们的交流中,受到人格魅力的熏陶。去年七月,我《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教育报刊社,和《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真诚的喜悦。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教育资讯报》改名为《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劲的不同意。我太熟悉《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了我每日生活的一。我害怕,害怕后的《教师报》会和我疏远。可是当《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更多了,对教师权益关注更多了,对与教师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更多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更多了„„《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地回复了,诚恳的让我肃然起敬。事实上《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做的。试想《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事必躬亲,回复,不叫人为之感动。用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心愿,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第2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感谢一路有“你”相伴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自从师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已有十二个年头了,一直都有阅读《中国教师报》的习惯,因为我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和难题,就到这里寻求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有时还可以看看介绍国外师生生存状态的报道、教育时事新闻等等。我从教十多年几乎是没有离开过中国教师报,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工作和生活中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总之,中国教师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一、“你”让我对学生更宽容
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是《中国教师报》,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特别是“班级在线”、“教师教育”、“创新课堂”,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的做法让我受益匪浅,并
借鉴到我的班级工作中。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你的一篇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岁月的流逝,没有停止对《中国教师报》的阅读,也没有停止对自己的反思,“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二、“你”让我对生活更热爱
当人心变得浮噪,当人们对读书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时,我对《中国教师报》却情有独钟,渐渐读懂了你。这里就像是通向世界的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有更多人文化的东西,她没有让众多像我一样热爱读书寄予厚望的读者失望,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在这里,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文学风采精彩纷呈,我看到了教师的成功与艰辛,体验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工作不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三、“你”让我对教育更执着
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那天我刚参加完一个演讲比赛,却因为评判不公正遭到失败,我深感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并说以后不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回到办公室,一张报纸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的《我走出了困惑》读后,心中豁然开朗,工作中的一点不如意怎么就如此消极呢?再看看文中的作者遇到此事却能走出低谷,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结果他收获了许多成功和感动。自己平时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可遇到这么点不公平,难道就可以否定世间的公平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接下来的日子,我从《中国教师报》上了解了更多的感人事迹,《双拐撑起教师梦》的刘老师,特别是汶川地震中的谭老师,张老师……我认识到教师的人生价值,不是让人看到自己的成绩,而是敬业地默默地付出。是《中国教师报》坚定了我为师的脚步,让我对教育更加执着。
四、“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
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阅读是一次没有终点站的旅途。是《中国教师报》为我打开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看到一片更为广阔的风景,为自己的成长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中国教师报》,感谢一路有你相伴!
第3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桐林小学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朱
娟
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中国教师报》,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拿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关注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
每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时,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就成了我的最佳求助热线。斯宾塞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学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快乐。这一点,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对我影响很大。她常说,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们的心灵,知道他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养料,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我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参与中快乐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
第4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我从教指路“灯”—《中国教师报》
离开绿色的军营,回到地方我加入了教育战线。
刚刚 踏上这三尺讲台,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笑容可掬的孩子,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幸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林林总总的问题乌云压顶般向我涌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如何评价学生?……我困惑,我彷徨,我束手无策,我黔驴技穷。想着每天都要给这帮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看着孩子们呈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听着家长们因不信任老师而在背后说三道四,我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可我时刻牢记部队的教悔“男了汉宁可流血流汗也不能掉眼泪”这句话,我开始虚心地向老教师们请教。
一天,我叩响了德高望重的杨老师的家门。杨老师在他的书房里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开门见山地向杨老师提出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杨老师一边安慰我
第5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002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
第6篇: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生活中,除了父母、老师,就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理智与成熟,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与感恩。随着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在稳步前进。正所谓《中国教师报》中所讲的“在课改中发展,在幸福中成长。”《中国教师报》向我们讲述了成功而具有特色的案例,例如:绛县横水镇初中的“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开展“三课两反思、同课异构。”开展“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的三小研究等教育行动研究活动,关注细节,优化过程,深入推进等教学研究方法。
《中国教师报》向我们成功的描述了学习不能死用功,应在用功的基础上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做到用功能用的对地方,老师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推动力。但学习的方法外加自己的努力则是助你飞翔的翅膀,我们不能没有推动力,但更不能没有属于你自己本该拥有的翅膀。
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