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云南采风游记作文
云南采风游记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采风游记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过了将近二十四个小时的乘车时间,在今天的清晨,我们到达了云南的省会昆明。一番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立马乘车前往此次旅行的第一个景点——云南石林。
初入石林时,看到的只是点点乱石,一旁只是花花草草罢了。在钻过了一个用石头堆成的小洞后,我们被围绕在众石山的中间,周围都是清凉的四壁,旁边挂着一些青藤。我好像身处在一个凉爽的洞穴中,十分闲适。再次经过一个小洞走出,回头一望,竟然与刚才的景致完全不同,那几座石山矗立着,像一把把剑一样直指云霄,威严地正对在我面前,石壁也没有刚刚光滑,有些粗糙,显示出石山特有的锐利锋芒。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初体验,接下来我们慢慢像山上爬,途中各式各样的`石山无所不有。在山顶上一眼望去,高高低低的石柱屹立在青翠的大山上,白色与青色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交替,随处感受到大自然独有的气息。
细细地触摸一片石壁,上面有错落的小坑,那也许是许多年来水滴在石壁上的痕迹,但是又如此光滑,想必这光滑不是初出茅庐的活泼,而是经历世事过后的圆滑。岁月流过,它们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屹立在这里,见证着时间与空间的匆匆变换。我相信,时间可以把一切都改变,但是一定会有痕迹镌刻在这石头上,镌刻在人们的心里。就如这座座石山,时间也许改变了他的样貌,但是,有的纪念总是会留下的,这错落的小坑,就是时间的见证。
老师说,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成长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中年甚至是花甲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我们也许就是在成长的时期,对世界充满着叛逆的看法,通过拼搏去闯荡自己的梦想,诉说社会的种种不公平。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一切都会回归的,总会回到开始的那个地方。在我们不断被时间改变时,我很想多在我的心中留下痕迹,变成永恒的见证。
触摸这一块块石壁,也是触摸这时间的年轮,岁月的见证。当岁月流过,它会被改变吗?
第2篇:云南采风
云南采风
2017年3月8日傍晚,我和宋金根、曹江泉等十三位仇湖人乘南通到昆明的K722班次火车,前往云南。从海安上车,途经江苏省的扬州、南京;安徽省的马鞍山、芜湖、池州;江西省的九江、南昌、新余、萍乡;湖南省的株洲、湘潭、娄底、怀化;贵州省的贵阳、安顺、六盘水;云南省的曲靖。于3月10日上午9时30分到达昆明火车站,开始了云南的旅游。
石 林
一出站,昆明的导游就带领我们上了大巴车,直奔石林风景区。在车上,导游自我介绍,他姓杨,叫杨广,是哈尼族人,今年三十多岁。他说:“石林风景区,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内,距昆明东南78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是世界自然遗产,是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石林也是阿诗玛的故乡。”他还说:“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一下车,我们就来到景区大门。进了大门约80米处,看到了石林湖。石林湖水域面积约有上百亩,水深2-3米,平静而湛蓝的湖水中,一尊巨大的山峰突出水面,犹如少女出浴。周围石簇擎天,石壁削直,恰似天然的水中盆景。我们以为这就是石林。导游杨广说:“这是‘恩来湖’。1955年4月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返回途中和陈毅元帅一同到石林景区浏览,在游经出水观音景点时,看到这里的石柱,1 石山很漂亮时说:‘有山,要有水,有水更美了。’听了总理的建议,就把原来的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小小的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后来就改叫‘恩来湖’。那个象少女出浴的石峰叫‘观音出水’。”
‘恩来湖’向里走100米,就看到了大石林。在一陡峭的石壁上刻有“石林”两个隶体大字。导游小杨介绍道:“1931年创建石林公园时,当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亲笔题字——‘石林’。*时期康生来此,说龙云是大军阀,提出将‘石林龙云题’全部铲去,并交代把自己写的石林二字刻上。交办人员没有听康生的话,只将‘龙云题’字铲去,而今‘龙云题’三字是龙云的儿子龙绳文二十年前来石林书写补刻上去的。”听了小杨的介绍,我想:龙云是滇军的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在云南主政18年。1949年8月31日,龙云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人们号称他为“云南王”。我看过《金陵春梦》这本书,龙云一直跟蒋介石明争暗斗,最后投靠了共产党。康生怎么能这样污蔑龙云呢?
我正在回想,小杨说:“自由活动十五分钟。”我急忙领着爱人,走下台阶,到石林中逛逛。我俩沿着“林”间小道,蜿蜒而行,忽然仰见两峰同擎一巨石,似有欲坠未坠“千钧一发”之感。吓得我连忙拉住爱人的手走开。漫步石林其中,时而奇景迭出;时而险象横生; 2 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换步成景;时而天景异开。悉心观赏石林,使人奥妙难悟,心动神驰,乐而忘返。正欣赏兴浓时,爱人提醒我时间到了。俩人急忙返回,到集合地点后,小杨带领我们去登“望峰亭”。我们走在峰林间,不几步,就被石峰挡道,曲折迂回后,又是另一种天地。“望峰亭”在石林的最高处,是欣赏“林海”的最佳处。不少的人爬不动,而停息在山半腰间,我使劲登上山顶,只见山顶上有座“望峰亭”。在亭内向四周看,整个大石林景区是由密集的石峰组成,犹如一大盆景。这里石峰林立,万峰迭嶂,直立突兀,线条顺畅。最高大的独立岩柱超过40米高度,其中有“莲花峰”、“剑峰池”、“千钧一发”、“极狭通人”、“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看后,我感到是一片真正的由石组成的森林,不愧为“天下第一奇观”。
我追问着小杨,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小杨说:“石林是由众多的高大的石灰岩溶柱构成的。由于石灰岩受到挤压作用后,形成了垂直方向的裂隙,水和生物沿着裂隙往下溶蚀,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逐渐分离出来,时间长了,石柱露出地表,多个石柱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石林的发育距今约有2.7亿年的历史。”
走出大石林,回头看,只见石柱壁上有朱德的题刻“群峰壁立,千幢叠翠”。四周峭壁上还有很多前人的题刻,如“拔地擎天”、“天造奇观”、“群岩涌翠”、“云石争辉”、“天下第一奇观”等等,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人们对石林的感受和爱慕。大石林左边即是小石林景区。小石林景区茂密的石峰幻像无穷。有的像神骏;有的像唐僧;有的像灵芝;有的像双鸟渡食;有的像吉祥三宝等等。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以各种姿态向你展示着大自然的造化奇功。特别有一座石峰,特象阿诗玛,头戴包头,后背竹篓,游客们在石像前拍摄留念。我知道阿诗玛是云南的形象大使,我也知道阿诗玛的故事。
阿诗玛是位漂亮的彝族小姑娘。从小跟阿黑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俩人是一对恋人。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阿诗玛,乘阿黑外出放羊的时候,派家丁抢去了阿诗玛。阿诗玛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并关进牢房。阿黑回来后,阿支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黑对赢。阿支又提出比各种农活,阿黑又赢了。阿支放出三只老虎,阿黑用三支箭射死了老虎。阿支没办法假装放了阿诗玛,当阿诗玛走到堤坝下时,阿支开坝放水,大水冲走了阿诗玛。阿黑整天整夜哭着、喊着阿诗玛的名字。后来,阿诗玛变成了这块石头。从此,彝族姑娘叫阿诗玛,小伙子叫阿黑。196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曾拍摄过电影《阿诗玛》,由杨丽坤主演阿诗玛。
小石林还是一片花海,到处是鲜花,开得最鲜艳的是海棠花。小时候我看过一本小说《秋海棠》,最近又看过电视剧《海棠依旧》,因此,我对海棠花特别喜爱。《海棠依旧》里周总理西花厅里的海棠花是白色的,这里的海棠花是粉红色的。看完小石林,我想这样的自然景观,世上少有,值得一看,不枉一游。
禄丰恐龙谷
11日早晨6点,我们从昆明向偏西北方向出发,行驶110公里左右,到达楚雄市禄丰县川街乡阿纳村的恐龙谷。只见广场大门上方“世界恐龙谷”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恐龙谷广场约有1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4根高约28米的方形铜柱,铜柱上雕塑着24条巨龙,或盘桓;或腾越;或昂头;或摆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铜柱后面广场墙壁上,醒目的标语跃入眼帘——“等你两亿年,相聚恐龙谷”。广场四面山坡上有大大小小的若干恐龙塑像,以及“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等标语。
穿过恐龙桥和甬道,我们来到恐龙博物馆。博物馆是由序馆和主馆两组建筑构成。序馆面积有3500平方米,以科普宣传为主,馆里有环幕电影,可以体验到陨石从天而落,火山喷发,地动山摇,恐龙灭绝的独特景像。我们主要是看主馆。主馆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为框架式原址保护建筑。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域为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厅。博物馆导游滔滔不绝地讲道:“中国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世界级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为依托,集科普科考与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神秘、真实、震撼、科普、互动、快乐是恐龙谷的核心价值。来到这里将走进失落的恐龙王国,穿越再现的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亿万年的世界奇 5 观。”接着导游带领我们观赏南区域的60多具恐龙化石。恐龙化石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几十米长(最大的59米),小的几米长。恐龙谷导游问我们“你们能分清哪些是肉食性恐龙?哪些是植食性恐龙?”我回答道:“头大的。”导游说:“对!但不全面。肉食性恐龙身材短小,精悍,头大,牙齿是大而弯曲的锯齿(犬齿),脚上有三只利爪,用后肢走路。植食性恐龙身材庞大,头小,脖子长,牙齿是臼齿,脚上有四只爪子。用四条腿走路。”
讲解后,带领我们来到北区域。北区域搭建在山坡上。脚下是玻璃斜梯。我们可以看到脚下的一切,也可以依栏看见北面山坡上的恐龙化石,一具具恐龙化石裸露在山坡上,埋藏在岩土里。能看的有几十具。
导游又讲解道:“1938年禄丰就发现了恐龙化石,并进行了部分挖掘。恐龙谷的发现是在1995年5月。川街乡阿纳村一位农民在老长箐山上收玉米时发现了恐龙化石。禄丰县博物馆对老长箐化石点进行了部分挖掘。据专家推测在这山坡范围内估计还有四百具恐龙化石。特别惊奇的是在一个坑内,剥开表面岩层,发现有4条恐龙化石紧挨着排列,旁边还有4只小陆龟化石。”
我追问导游“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为什么叫恐龙?”导游回答道:“在侏罗世纪时期恐龙生存地球约有1亿七千万年左右。在大约6500万年前不知发生了什么,恐龙和一批生物都消亡了。有的说是地球变冷了;有的说是火山爆发了;有的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有的说酸雨等 6 等,没有结论。为什么叫恐龙,其实与龙一点关系都没有。早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人们就发现了恐龙化石。但不知道是什么,人们都说这是古时候龙的骨头。十九世纪有位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恐龙化石,他认为是蜥蜴的化石,非常巨大、恐怖,就定为恐怖的蜥蜴。我国的考古学家,根据龙骨的传说,认定为‘恐怖的龙骨’,这就是‘恐龙’名字的来历。”
我又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么多恐龙都埋藏在这山坡上呢?”导游一笑说:“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发生了洪水,很多恐龙都淹死了,漂浮聚集到这儿。”
走出恐龙谷,我心头震撼,太神秘了,太神奇了,来到恐龙谷,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大 理
车过楚雄一直往西北方向行驶,约200公里,快到大理时,发现了祥云县城。我对身旁的爱人说:“我看过有关资料,知道祥云和云南的来历。汉武帝元狩二年,在这块地方发现了七色云彩,地方官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在云彩发生地的南面建立了云南县。后来改为云南郡。到元朝时扩大到云南省。原来的云南县改为祥云县。有人说云南的名字是由云岭之南而来的。其实是错误的,云南的名字是很古老了。有首歌叫《彩云之南》是由徐千雅演唱的,歌词表达的就是云南的来历之意和云南的风土人情。”不一会儿,车到大理的下关镇。导游小杨说:“下关镇是大理州政府,市政府所在地。有一年江泽民去古城大理经过下关,身旁的风水师对他说不要在下关停留。‘下’不吉利。因此,我们也不停留下关。”
车继续往西北走,我看到了上关镇,看到了洱海,看到了苍山。小杨导游说:“大理有四绝,四绝是‘风花雪月’。分别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说的是下关是一个山口,风期长,风力强,世所罕见;上关花。说的是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尤其是茶花特别大,特别好看;苍山雪。说的是寒冬时节,百里苍山,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积雪,终年不化。洱海月。说的是洱海外形如同耳朵,洱海从空中俯瞰,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一幅大理的‘风花雪月’图画。”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的导游边带领我们进入古城,边讲解大理古城的历史。她说:“大理,白族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武帝时在这儿设叶榆县。三国时,诸葛亮妙计七擒孟获,平定叛乱,并在大理重建云南郡。唐朝贞观年间出现了6诏(6个部落),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其它五个诏,建立了南诏国。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300多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进入四川西 8 北部,过大渡河,直抵金沙江,到达丽江。次年秋,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明代朱元璋派大将沐英镇守云南一带。清朝时吴三桂在云南为王18年。唐、宋五百年间,大理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问导游:“《天龙八部》电视剧里,会六脉神剑、凌波微步的段誉,是第几位国王?”导游回答道:“大理国300多年,22位国王,段誉是第16位国王”。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条小巷。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街道有引自苍山的清泉流淌。呈现出街街流水,户户养花的奇特景观。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中。文献楼、五华楼、南城楼、北城楼、流水街、洋人街、复兴路、护园路是重要的景点和热闹的地方。鲜花饼、喜洲巴巴、乳扇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过,更没有吃过——乳扇。我好奇着买了一块,分给大家,吃口还可以,是用牛奶制成,乳白色用油炸过,状如折扇,故名乳扇。
途中导游带领我们游览蒋公祠。蒋公祠是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如今是大理白族民俗展览馆,其主要介绍的内容有:
“三月街”。白族的节日,街期7天。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市城西城门外,街场占地90亩,主要内容是物质交流,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相当于庙会。“绕三灵”。是白族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举行的全民性节日盛会。三灵分别是位于大理三塔寺的“佛都”——祟圣寺;位于苍山脚下的“神都”——五百神王寺;位于喜洲东部的“仙都”——洱河祠。
“火把节”。农历元月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一天。一般在古城外举行。
“三道茶”。是白族热情好客的待客礼。三道茶是一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
白族的姑娘叫金花,小伙子叫阿鹏。1959年拍摄的《五朵金花》电影就是反映白族人民的爱情故事。
白族现有人口185万,白族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民族。从丽江回来途中,我们游览了大理洱海的金梭岛。据资料:洱海,位于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湖面面积256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深达20米。金梭岛是洱海里最大的岛屿,位于洱海的东南部,长约420米,宽约200-500米,高出海面260米。岛形两端阔,中部狭,象一只织布用的梭子。
我们乘渡船到达金梭岛。金梭岛住着100多户白族渔民。渔村中有宽阔的水泥路面,有一幢幢具有白族建筑特色的房屋。房屋四周田肥花美,绿树掩映。不少的渔民在院子里出售洱海里出产的水产品,任人品尝,味口确实不错。在金梭岛的东北面有一溶洞,名为“龙宫 10 洞”。长约数十公尺,洞内有钟乳石,形状奇特,形态奇幻。溶洞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游客要走回头路,显得拥挤。在洞外我看到一标牌介绍:南诏时,小岛幽静秀丽,气候宜人,花木四季常青,鸟雀终日欢鸣,南诏王曾在这里修筑避暑行宫,同时建有“望海楼”、“钓鱼台”、“御花园”,每年盛夏,南诏王的皇亲国戚就纷纷上岛避暑。
我还看到另一标牌的介绍:白子国的传说。说的是南诏时期,在大理地区,建立一国家——白子国。国王名为张乐进。有一天白子国遭到外来侵略,白子国落败,国王逃避到洱海金梭岛上的溶洞里。观音施法在洞口布满了蜘蛛网。追兵来时看到洞口有蜘蛛网,就未进洞。张乐进躲过一劫。后来在此招兵买马,终于复国。因此,溶洞也有“白王避难洞”之称。
丽 江
从大理到丽江196公里,11日晚9点30分我们到达丽江。一到丽江就换了导游,叫阿吉,是藏族,家住香格里拉。他说:“藏族的姑娘叫卓玛,小伙子叫扎西”。
12日上午9点30分我们乘车去看拉市海湿地公园。在丽江古城的西面1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坝子。坝中间有块明亮如镜的湖,湖叫拉市海,是国际著名的高原湿地。拉市为纳西语。“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坝”为山间盆地的意思。只见湖周围山清水秀,森木茂密,花草繁盛,瓜果满园(桃园结的桃子硕大无比)。11 我们在湖滨码头换着纳西族服装,集体照相留念。游人可乘游艇到湖中游玩。我乘着八人小艇向湖中驶去。只见湖水碧清荡漾。湖面上有上千只叫不出名的侯鸟在嬉戏、在觅食。湖中央有几座小岛,是侯鸟们孵化栖息的地方。湖的对岸是巍巍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玉龙雪山倒映在湖面上,显得玉龙山更巍峨,拉市海更美丽。
从拉市湖回到停车的地方,看到了公园的马场。马场内有骑马的,有赛马的,我隐约体会到“茶马古道”的遗风。在一休息场所内,墙上贴有关于木氏土司的介绍:大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大理,途经丽江,土司阿得率众归附,受到朱元璋恩赐。朱元璋根据木氏始祖牟乐保乘一大香树顺金沙江而来的传说,赐土司阿得姓“木”,并认木得为干儿子。从此木得依靠皇戚的身份,统一了纳西。之后,木得指派大儿子木初,开发拉市坝,并建立了许多养马场。“丽江马”也成了军马、贡马。
距拉市海十几公里就到了东巴大峡谷。位于玉龙雪山脚下,可欣赏玉龙雪山的远景。游览后几公里就到了白沙古镇。白沙古镇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木氏家族在白沙镇积累了规模城镇的经验。白沙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组成部分。白沙镇是纳西族的古都,到明代木氏家族才迁到大研镇今天木府所在地。我看到了白沙镇的壁画;看到了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东巴是纳西语祭祀的意思。东巴文是图画像形文字,来源于《东巴经》。比甲骨文还古老。白沙镇不是集市时比较冷落。距离十多公里的束河古镇就非常热闹。束河古镇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地。街道两边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的油漆,店前黑亮的青石,斑驳的石板路面,特色的小吃招引着顾客。有买鸡豆凉粉的(在饭店吃过,是鸡豆做的凉粉,有点象果胶,吃不惯),有买丽江巴巴的。我买了一只,大家分着吃,很好吃,象油饼里嵌了肉馅。更多的是买三七的,买天麻的,买玛卡的等等药材的。我看玛卡不贵,25元买了一斤。最后在束河的桥上,以古老的纳西风格的建筑,以绿嫩的杨柳为背景拍照留念。
在返回大丽古城的路上,导游阿吉讲起了关于纳西族的风土人情。他说:“纳西在纳西语里为‘大’或‘尊贵’的意思。纳西族有人口32万。丽江居住18万。纳西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是羌人向南迁徒的一个分支。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徒到丽江定居下来,纳西人信仰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纳西族的姑娘称胖金妹,小伙子称胖金哥。”
导游小吉还讲了摩梭人的故事。他说:“住在泸沽湖畔的5万摩梭人,有自己的语言,可以作为独立少数民族,但1956年公布了全国是56个少数民族,所以将摩梭人划规纳西族。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生产、生活。男方暮来晨走,仅在女方家过夜,而且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其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方与女方 13 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的联系。男方无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与子女经常往来。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阿夏双方结合自愿、弃异自由。家庭权力分工形式是舅掌礼仪、母掌财,家庭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无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关系。”
导游小吉问我们,摩梭男人晚上到女方家要带肉、刀子、帽子干什么用的?我回答道:“肉是喂狗的,其它的不知道。”小吉说:“肉是喂狗的,狗不叫了。刀子是撬门的,帽子是进门后挂在门外。”游客们哄堂大笑。知道了,第二个男人见了帽子不可以再进去。
傍晚,我们回到丽江,导游小吉带领我们步行到丽江古城(也叫大研镇)。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玉龙雪山下一块高原台地上。来到古城东门前,导游叫我们自由游览。外面下着雨,雨越下越大,只见到城门口处有一辆大水车,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而建,路面是以红色角砾岩铺就。街道两旁开满了店铺,格式跟束河差不多。雨更大了,再没有向前,只好往回走。据说前面还有木府、五凤楼等景点。木府没有看到有点遗憾。因为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拍摄的木府的事。
到丽江看到的是大研镇、白沙镇、束河镇、古老的纳西族特色的建筑,看到的是纳西族的生活特色,听到的是纳西族风土人情,领悟到的是纳西族人的情感。
西双版纳14日下午三点从昆明出发,行驶400多公里晚上10点到达普洱。15日早晨行驶100多公里,才到达西双版纳的野象谷。到达西双版纳又换了导游。导游叫石祥,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哈尼族。还带了位小巧玲珑的妻子为助手。导游石祥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的最南端。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有泰国和越南。‘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所辖一个县级市两个县,分别是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州政府驻景洪市。野象谷地处景洪市勐养镇以北一个叫三岔河的地方,又名三岔河森林公园。野象谷是中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以前因有野象经常出没,而取名野象谷。1990年开始投资,1996年开园游览。”
我们来到野象谷公园门前,一群佤族小伙子、姑娘们敲着木鼓、跳着甩发舞迎接我们。人们都说佤族姑娘眼大、嘴大、脸黑,但我看到的佤族小姑娘穿着黑衣黑裤,敲击着身背的小木鼓,黑里透红的脸庞,轻盈而窈窕的身材,无不透露出青春的气息,显得健康而漂亮。不远处有一小舞台,也是跳佤族舞的。
我们往野象谷深处走去,我看到了蛇园,几位小姑娘将蟒蛇盘绕在身上,让游客拍摄留念。我看到了蝴蝶园,在3层楼房高的铁网笼里有各种各样的蝴蝶。还有蝴蝶标本和蝴蝶孵化室。我看到禽鸟养殖园,有驼鸟、有矮脚鸡等,特别是鹦鹉,嘴里叼着一朵花,工作人员指向谁,它就飞到谁的手上,并由工作人员拍摄留念。我还看到路边 15 山坡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有铁树、紫花曼陀罗、芒果树、木瓜树等等。最有趣的是看大象表演;野象谷有训养大象16头,大象会向游客鞠躬,表示欢迎;会头顶地、脚朝天;会合着音乐的旋律跳舞;会走独木桥;会用鼻子作“踢球”表演;会用鼻子跟姑娘们接吻。游客可骑在象背上或坐在象鼻上合影。
看过爱伲山寨后,看民族服装表演,演员们穿着傣族、彝族、佤族、白族、纳西族的服装一一表演。表演后牵来了两头大象,开始泼水节目。在舞台旁有一水池,大象站在水池边,用鼻子吸水,然后喷向游客。演员们也站在水池四周的水中,开始是用手互相泼水,然后是用盆子互相泼水,最后是泼向游客。据说,傣族100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同泰国泰族是一个族。1956年周总理来云南时,要求将泰字前加人旁,泰族就变成了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每年的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要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水泼到谁身上,谁就吉祥。傣族的男人叫毛哆哩,女人叫骚哆哩。傣族的女人都姓玉,男人姓岩,贵族姓刀。
最后,我们看的节日是孔雀放飞。我们来到孔雀山庄,只见孔雀公主和孔雀王子表演着爱情故事乘船而来。船到岸边时,孔雀公主提着食篮,吹着口哨。这时,数百只孔雀从对面的小山顶向湖边飞来,准确地说是滑翔而来,场面极其壮观。说实话,以前只看到动物园的孔雀开屏,没有看到孔雀会飞。以前只看到绿孔雀,还不知道有蓝孔 16 雀和白孔雀。密密麻麻的孔雀在岸边觅食后,只听见北岸一阵哨子声,孔雀们象听到命令,一齐飞向北岸的养殖场。
下午三点,我们乘游轮游览湄公河。据资料说:湄公河(泰语为高棉人之河)其上游是我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有9个出海口,越南称之为九龙江。湄公河全长4908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长河流,亚洲第四长河流。主源为青海玉树的扎曲(三江源),流经中国的西藏、云南,以及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登船后首先吃到的是八人一桌的水果餐。用餐后,我走出舱到二楼,观赏澜沧江的江景。游船从景洪码头而下,只见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岩石,变化多端。绿水青山相互辉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珍贵稀有的动物生态组成了一副天然画卷,真叫人心扉醉荡,心旷神怡。游船行驶10多公里后返航,我问船上的水手,到边境线还有多远。他说:“还有六、七公里。”顺水时船行得很快,逆水时船就行得很慢。这时船上的小舞台响起了音乐声,一群演员在载歌载舞。表演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歌舞。总体节目一般,但有一演员表演的傣族孔雀舞非常漂亮,人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那眼神摄人灵魂;那身段阿娜多姿;那舞技精湛到位;那歌喉宛若百灵。刀美兰的舞、杨丽萍的舞在电视上看过,这位演员的孔雀舞不亚于二位老前辈,真是“江山辈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由感叹。18日上午我们游览了热带花卉园。花卉园有各种各样热带花卉和水果。有椰子树、橄榄树、芒果树、橡胶树、见血封喉树、有菠萝蜜树、有三色花、睡莲花等等不知名的花卉和树木。
18日晚,我们乘昆明到南通的K723班车,到20日上午返回海安。
这次云南之行,有人文景观,有自然景观,更主要的是了解到云南各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可以算是一次云南采风吧。
附:
这次云南之行,购物店较多,我们买的东西也不少,下面我把我知道的东西赘述一下。
螺旋藻
螺旋藻富含叶绿素、藻青素、肌酸等物质。程海的螺旋藻很好,不会假。螺旋藻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力,降低血脂等功效,副作用是腹泻,放屁多。
普洱茶
普洱茶是乔木茶,一般的茶树都在几十年以上。据说有棵3000年以上的茶树。普洱茶以发酵的方式不同而分为生茶、熟茶。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汤色暗红色,可以随时泡吃,具有减肥、养胃、护胃、暖胃等功能。生茶是自然发酵,一般存放十年以上才能吃,越陈越好。百年普洱胜黄金,指的是 18 生茶。生茶颜色为青绿色或墨绿色,汤色金黄色,具有减肥、醒脑提神、防癌等作用。
沱茶与饼茶、茶砖一样是一种碗状的紧压茶。是一种制茶工艺,不是品种。有人用沱江的水泡下关的茶,味道极佳,因而取名沱茶。有种说法“下关沱茶,云南香烟,云南白药”誉为“滇中三宝”。
我也买了两块竹篾编织的沱茶,一块生的,一块熟的。翡翠
翡翠也称翡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在古代翡翠是一种鸟,毛色十分美丽,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常见的有“老坑”、“冰种”、“水种”等十几个品种,不是专业人才根本看不懂、不识货。几百元的是假货,几万元的也可能是假货。我买了只小挂件200多元,就是上当了,吃亏也不大。
雪花银
雪花银是一种说法,《儒林外史》中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到广西苗寨叫苗银。其实银子冶炼到纯度高时,银产品象雪花色泽明亮,质地柔软。丽江人把纯度高的银子叫雪花银。市场上银器只有22-23元/克,而云南一般都标价30多元/克。云南的银器是全国最贵的。
黄龙玉黄龙玉,原名黄腊石,产于云南的龙陵。2004年才改名为黄龙玉,真假难辩。只能买几十元小挂件玩玩。
玛卡
玛卡原产秘鲁。中国的云南、新疆十多年前才引种。玛卡具有补肾壮阳、益肺生津、抗疲劳、改善睡眠、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玛卡有白色、黄色、紫色、黑色的,颜色越深,表示品质越好,最好的是黑玛卡,生长在海拔3200米以上。导游小杨说:“男的吃了,女的吃不消。女的吃了,男的吃不消。男女都吃了,床吃不消。”这是瞎说的,但对改善血液循环肯定有好处。玛卡可以切片泡茶或泡酒喝。
三七
三七又叫田三七。据说是一个姓田的小伙子发现的。三七,三到七年才有药效,所以叫田三七。其实三七是三条枝,每枝七片叶子。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是一种好药材。
第3篇:云南采风报告
《外出采风》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20101114205
第一学期
张莹 10服装(2)班
2013-201
4徐州工程学院外出采风报告
摘要
此次的云南外出采风对于我们学服装设计的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因为这不仅是一门开拓我们视野的专业课,同时也是我们对民族服饰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的一门重要课程。这次云南之行以云南印象为主题,主要以云南民族服饰、配饰、工艺等方面的民族风貌为侧重点,主要包括三大景区:昆明、大理、丽江,在这三大景区中我们去了4个景点,充分领略拥有二十六个民族——云南独特的地域风貌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情。云南民族村的真实淳朴、榆城白族民居的安闲自在、苍山洱海的壮美秀丽、丽江古城的神秘风韵等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经过这次具有充分地价值体现及意义深刻的外出采风,使我认识到自己在对服装专
第4篇: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采风报告
(学号:201130110431
姓名:朱燕飞
学院:艺术学院)
摘要: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彩,蔚为大观。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是民族文物的一个重要门类,从不同的服饰,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民族,可以了解其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从民族服饰上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的节庆,婚丧、宗教信仰、礼仪等习俗,夸张一点说,一套民族服饰简直就是一个农族的缩影和小百科全书。本书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
关键词: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
为期半个月的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云南,是我们憧憬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过完了这充实
第5篇:云南采风感想。
云南感想
云南短暂的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有美也有丑„„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的民族建筑风格、云南的民间艺术、云南的古城建筑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南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和名族服饰。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前往云南途中的感想,因为这一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时刻,还记得去云南途中吧,我们满怀着对云南的向往,在这之前我们都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当时心里真是激动不已,导致我连续两天都没睡觉,一直望着窗外,云南的风景到底有多美,云南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别致?
对这一切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导致我的心情一直都静不下来。很多时候都在考虑这些。同学们的身上仿佛也有用不完的劲。我恨不得现在就能听见列车员们说这样一句话:“尊敬的旅客朋友们请带好自己的行李云南到了请下车。”可是就这么一句话等的我们好辛苦
第6篇: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2012年4月16日,我们踏上去云南的旅途,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进入云南,傣族风貌的建筑,让我突然觉得这里不是云南了,而是泰国,因为小时候看的泰国电视剧里面的建筑就是这个样子的,太熟悉了。
从小到大对于西双版纳的种种幻想,今天算是终于到了。
“西双版纳”是一句傣语。傣语的“西”、“双”、“版”三个字,译义汉语是“十”、“二”、“千”;“纳”是个名词,意为“田”。按字义,“西双版纳”就应译为“十二千田”。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
第7篇: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为期半个月的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导游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昆明、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我们第一站先去游览了石林风景区,在那儿我们看到了美丽纯朴的“阿诗玛”。云南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 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