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采风报告_云南采风报告免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17: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云南采风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南采风报告免费”。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特色民居建筑文化考察

班级:环艺1001 姓名:袁媛

指导老师:王秀秀

云南特色民居建筑文化考察

环艺1001 袁媛

摘要: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丽江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成形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成形的“一颗印”式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云南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关键字:云南民居、建筑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1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一,云南民居及其分布。

因为云南复杂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多民族的影响,云南的建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云南有着各种各样的民居

二,云南民居具体分析

云南各种形式的民居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各民族的经济技术条件而的以存在和发展。在自然条件相同或接近的地区,由于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程度,艺术爱好,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不同。各民居的布局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民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一),结构

云南各少数民居与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想适应,以木结构为主。在当时的社会自然条件下,有一下特点。1,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2,适应地震区防震的要求。

3,便于就地取材和适应各地气候条件。

(二)平面布局

一般以“间”为单位组成三间单幢建筑再以这种单幢建筑组成各种平面形式的民居。另一种布局,如同现代单幢花园式住宅,不以“间”为单位,平面比较灵

活多样,有方形,矩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三)各居民建筑具体分析。

白族民居

白族主要聚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属高原的西南峡谷区。点苍山,鸡足山雄峙洱海之滨,山川秀丽。大理,喜州一带,西倚苍山如屏,东临洱海如镜,风景如画;剑川的金华,也大体相似,西靠金华山东望剑湖,都有清澈山泉流经市区。大理地区以风大著称,适应这这一特点,民居在朝向,布局上很注意避风,内院夏廊出檐较深,采用石板封檐等。该地区地震次数多,震级高,建筑抗震能力强。平面布局典型形式是“三坊一照壁”级“四合五天井”。既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有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

纳西族民居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部,聚居在青藏高原的南端,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县地形复杂,气候,雨量差异很大,丽江县的气候被称为立体气候。干湿季分明,季风显著,日照比较充分。与其社会,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该民族的建筑最早为井干式的木楞房,大门入口一般设置东,西向的侧角。经过不断发展,该民族民居的平面组合形式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形较为规整,主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同及“四合五天井”,两重院,两坊房,一坊房依山引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哈尼族民居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也就是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他们大多居住在半山区,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他们分布的广大山区,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这一民族的民居主要为土掌房。其平面类型主要为曲尺形;三合院有房和两边耳房组成封闭空间,构成独家院落;四合院,由房,两边耳房及门廊组成,外型较为方正,四面封闭。在平面布局中,以土掌房晒台位置不同有以下几种;仅正方廊为晒台的,廊及一耳房为晒台的,廊及二耳房为晒台的,廊及所对耳房为晒台的。正房,耳房都为土掌房的。这一民族的民居是长期以来地形,气候,自然,习俗等等影响形成的。

彝族民居彝族一般居住在海拔两千至三千米的山区或半山区。滇南红河两岸,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优越条件。彝族民居大体可以分为;土掌房,瓦房,井干式房。民居一宅一户,适合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平面形式有无内院与有内院两种。平面形式基本是方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等。昆明地区为一颗印民居。彝族善于适应自然特点,以经济手段,建造出适合自然,社会,经济等发展的民居。

傣族民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省西部是平原多于山地的地形。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省最西部。地势起伏差异大。傣族人民多居住于河谷平坝地区,地势较低,属热带气候,该地区,河谷纵横,土地肥沃。受其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傣族民居主要为干阑式建筑。其布局灵活多样,房间大大小也根据使用性质有所区别。

景颇族民居

景颇族聚居的山区,海拔一般在1500到2000米左右。气候温和。气候明显分为雨季和旱季。适应其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其民居多架空楼居,分低楼及高楼,平面多为长条形。木为骨架,片竹或圆竹做墙,草

顶,屋面呈倒梯形。屋脊向山墙方向伸出以获得较好的防雨效果。其房屋类型有低式楼,高式楼,平房,傣族干阑式,外廊式,该民居利于防潮通风,便于排水,有能适应地形变化节约土方工程。

德昂族民居

德昂族居住地区山峦叠翠,竹木成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属亚热带气候。其民居多建在郁郁葱葱的山梁上,一户一院,类似傣族竹楼,是干阑建筑,木梁柱,木屋架,竹壁草顶,楼上住人煮饭,楼下养畜牲。平面布置为矩形。其民居与其地理气候相适应。

佤族民居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属热带山区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其民居多建在崇山峻岭的山腰活山峦起伏的山顶,其民居各地不一,有干阑式竹楼,竹芭墙,土坯墙,草顶活瓦顶平房。

拉祜族民居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边陲,澜沧江西面的山区。其居住地区山峦起伏,溪涧纵横。山间坝子,土壤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林木茂密。雨季和旱季分明,属亚热带气候。其传统建筑是竹木结构的草顶干阑建筑发展后为土木结构的土坯房活土掌房,还有平房适应当地气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

三,云南个别民居详解

(一)喜洲严家大院

严家民居旅游公司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有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200多平方米。比原来老宅扩大了近三倍。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自开业之日起,天天演出,从未间断,经久不衰,累计演出三万多场次,共接待国内外嘉宾近四佰万人次。曾多次荣获大理州旅游知识技能大赛“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第一名和团体一等奖等殊荣。

严学侯先生设计和建造的严家民居中,传承着白族民居传统建筑形式;传承着白族建筑精美的木雕、泥塑、石刻、书法、彩绘等艺术手法。在严家民居三道茶歌舞表演中,传承着白族传统的民间民俗舞蹈、传统的白族小调和大本曲弹唱等古老的表演形式。大理喜洲严家民居,就是以白族建筑艺术、民风民俗旅游文化这一窗口向世界各国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们。

严家院共由自北而南的两院 “三坊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两院“四合五天井”

(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

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二层楼房和一院独立的三层西式别墅共五院组成;前四院相连为一个整体,主房四方均居西:厢房五方,中三方为“两面照”(即一方兼两院),下房两方;楼上、楼下均有回廊,可通所有房间;后一院为花园式别墅,周筑围墙,西北侧留一门道通第四院;总大门在第一院北侧,入大门有深巷,前二院的两座大门和后三院的一座大门均与此门巷相连。

(二)建水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于落成。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居民建筑群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 群。时有单身游客在没有导游情况下,进门不久,就不知身在何处?出口在何方?庞大的建筑群,错综复杂的排列,瞬间将人带进一个犹如迷宫一般的大宅子中,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从朱家花园的房屋和庭院建筑的格局,人们也不难推想当年朱氏家族的生活状况与当时红墙白瓦,木质陶瓷的生活艺术。以朱家花园为代表的民居建筑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组成部分,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专家学者来建水考察后,认为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还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

四,云南民居建筑文化考察总结

云南,各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这次让我看到了我们在建筑上面所缺乏的东西,我们的建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发达地区或者是国外一些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大突破的国家,就云南省来说,我们拥有很大一部分值得开发和发展的资源。例如名族特色,实现在新的建筑上依旧保留原有的名族特色。现今的建筑只达到了实用的效果而在欣赏这一方面就没有太大的体现,这也给了我们启发,也给建筑工业敲响了警钟,督促他们开发技术,满足市场及建筑设计者的要求。此次建筑认识开拓了我们的见识和视野,更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祖宗的智慧,我们要维护我国各地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之源,文化之根,结合自己的智慧和现代文明使祖国建筑文化之根从新汲取营养,从新发芽,不断壮大,再一次崛起在世界的建筑林上。

参考文献:《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美)约瑟夫·洛克、《南行记》艾芜。

生活照:

云南采风报告

一、实习目的民族艺术采风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民族艺术采风是以巩固、消化和拓......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十天的时间过得好快,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云南,是我们憧憬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过完了这充实的十天,旅程结束后,发现,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少数民族的风......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采风报告(学号:201130110431 姓名:朱燕飞 学院:艺术学院)摘要: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2012年4月16日,我们踏上去云南的旅途,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 进入云南,傣族风貌的建筑,让我突然觉得这里不是云南了,而是泰国,因为小时候看的泰国电视剧里面的建筑就是......

云南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9月10日上午我们坐上去昆明的火车,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希望能够早点到达云南。听说云南很美,是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好地方。大家心情更是激动。9月12号上午8......

下载云南采风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采风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