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采风报告(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南采风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外出社会实践采风教学,培养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我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
二、实习内容,过程:
我们的外出采风写生历程有十三天,第一站-----昆明。
做了两天的火车,终于到了彩云之南的昆明站,心情非常好。深刻的去体会这个城市带给我们的感受,让我们对自己又有了新的不同认识。下一站---土林,大巴车上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沿途的风景美极了,六七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我们到达了采风第二站------土林。元谋土林与路南石林、陆良彩色沙林并称为云南三大天造奇林,能够来到这片安静祥和之地写生,我感到很荣幸。第一天初到这里就感觉到这里自然地貌很异样,非常漂亮。导游告诉我们,在暴风雨的袭击下,土林之所以不坍塌,是因为土柱表层物质被风雨等外力剥蚀、运走,沉积层中的铁、钙质凝结为坚硬且不透水的胶结层暴露出来,形成天然顶盖—土帽,使得土峰土柱受到相应保护。我们边走边看,阳光非常耀眼,照在皮肤上有种灼热的痛,大概玩了不到两个小时,皮肤就感觉晒黑了,但途中大家有说有笑,非常愉快旅途是愉快而辛苦的,游完土林,回到宾馆一头倒在床上。夜里周围很安静。回想这美景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放松。喜欢这里的土,喜欢这里的水,喜欢这里的人,总之关于这里的一切都是让我感动,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她好像是我内心向往的地方。
第三天当然是丽江之行,早上土林起床,吃过早饭,便坐上大巴开始一天的车程,一切都是好的,连空气都是新鲜的,心情也异常的舒畅。路上我们边走边娱乐,途经一个又一个的城市村落,感觉渐渐离土林远去了。傍晚我们才到丽江,大巴上看着丽江沿途的风景,跟想象中有点不太一样,展现在我眼前的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完全商业化的丽江。我们找到宾馆安顿好以后,导游带我们穿过繁华的市区来到丽江古城的入口,感觉这里与繁华的闹区格格不入,仿佛不是同一个时代。刚到便下起了雨,于是导游让我们自由游玩,晚上十点钟宾馆集合。我站在古城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水车,她的沧桑让我看到了她的历程,很具年代感。我们都一一的进入古城参观了一下,感受一下古朴的民居.到小屋里去品茶,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感觉就象自己被带入另一个年代,心情很是复杂.来到这里我们当然是要亲身感受一下才好,在古城的小河边,弄堂里,游玩。几乎每处都是极好的视点,房前屋后随处都能看到我们高兴的身影,这里的文化底蕴也是相当的深的。看小孩子们在溪边自由的游玩着真是令人羡慕啊,不由得想他们长大以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应该会更幸福吧!但当我回忆起在河里玩耍的情景嘴上也会泛起一丝微笑。
之后我们又去了泸沽湖,泸沽湖畔居住的摩梭人,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庭成员中,祖辈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辈只有母亲,舅舅和姨母。阿肖婚的子女则称走婚父亲为“阿波”或“阿达”。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肖婚、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与思忆。泸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风俗外,泸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独特的服饰更是令人瞩目。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
在泸沽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的饮食文化也浓浓地染上了自然、古朴的特点。时至今日,纳日人的饮食无论主食还是副食,仍是以山间泉水、芳草、果仁、五谷杂粮作佐料,人工自酿、自腌、自烤、自煮后置于坛里,放于火上、锅里而后数日、数月直至数年才开启供已食用,供远方来客品尝,这就是泸沽湖有名的猪膘肉、苏里玛酒、酸鱼、烤鱼干、牛头饭、猪肠血米等。这些美食佳肴,令您目不暇接,回味无穷。我们中餐后乘船游湖,博树码头到里务比岛,途中非常开心。游玩之后我们访摩梭母系大家庭,他们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在泸沽湖留宿了一晚之后,我们又驱车往丽江赶。道路非常的曲折。险要,让人胆战心惊。回到丽江之后,又不禁回到古城的巷子里。清澈地山泉潺潺的流过每一条曲折幽深的石巷,既可以做生活用水,又可做消防之用。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气息,马头墙,铺着石板的小巷,精美无比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美丽的景色可遇而不可求。这次把周边的风景都好好的看了个遍也拍了个遍。这里真的是艺术家的天堂。我深有体会,在这段时间里自己的身心一直都处于一个很放松的状态,感觉非常的惬意,抛开一切的烦心琐事,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时代。在古城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我们又在丽江呆了一天之后,又驱车赶往美丽的香格里拉,那里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途中经过虎跳峡,虎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洞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即可进入峡谷。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叨余米,江心右一个13米高的大石—一虎跳石,巨石犹如孤峰突起,屹然独尊,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山轰谷鸣,气势非凡。之后我们又游览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经过了短暂的的车程。终于到了首个目的地。现在已经被政府开发。为了保护环境,公园里修了全程的栈道。到达高海拔时,有的同学高原反应开始出现,而且愈发严重,头开始越来越痛了,此种症状一直伴随。虽然状态不好,但公园里草甸碎花遍布,安静的湖面犹如碎了的镜面,美轮美奂。
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了,眼看云南之旅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我们又来
到了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玉龙雪山凭其迷人的景观、神秘 的传说和至今尚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而令人心驰神往。但现在雪已经不是很多了,零星可以看到一点。还是很美的。最后我们便开始准备回校了,大家也都在准备一些东西。
三、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时间虽然不算是很长,但是,无论是当地的风景,还是人文,抑或是这里的令一种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当整天沉浸在如画的山水中,心情,生活都变得很美,真的,在这个画一般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种美;同时,也使得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在云南的日子使我非常难忘。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西递的那一草一木、一房一瓦,这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山里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来人往、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同学们依依难舍,一句话:“云南的景色好美,那儿的人好纯朴。” 这里独特的居民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自己缔造的山水民居之中,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外出社会实践采风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我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我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十几天我们先后到过的昆明 土林,丽江 泸沽湖,香格里拉,大理等地方,用心感受民风民俗、体会山里人的热情好客、观看动人的美景,这种社会实践的文化体验无疑是感受“美的历程”。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外出采风实践教学对培养我们的创造型艺术才能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使自己努力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更培养自己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一、实习目的民族艺术采风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民族艺术采风是以巩固、消化和拓......
云南采风报告十天的时间过得好快,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云南,是我们憧憬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过完了这充实的十天,旅程结束后,发现,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少数民族的风......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采风报告(学号:201130110431 姓名:朱燕飞 学院:艺术学院)摘要: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
云南采风报告2012年4月16日,我们踏上去云南的旅途,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 进入云南,傣族风貌的建筑,让我突然觉得这里不是云南了,而是泰国,因为小时候看的泰国电视剧里面的建筑就是......
采风报告9月10日上午我们坐上去昆明的火车,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希望能够早点到达云南。听说云南很美,是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好地方。大家心情更是激动。9月12号上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