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西采风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云南采风报告免费”。
采 风 报 告
采风是件有趣的事情,常去会上瘾,跑出去,从日常的惯性生活里跑出去,再大自然间尽情展现自己,忘掉平庸琐事,眼前的每件关于自然的作品都让人神往。这样的采风不像旅游,而是随缘而行,随性之所至,乘兴而来,兴尽而满载归,每幅作品都是一个谜,我们自己也是一个谜,我与它们的相遇,不期而遇是第三个谜,相遇在这些艺术的天地里,留下了神秘的不可预测的痕迹。
早就听说,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但是对它的了解却是十分有限。据讲,婺源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原属于安徽省,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红军在此闹革命。国民党政府在江西“剿共”,为了便于军事上统一指挥,便将婺源划归江西省管辖了。如果说婺源景色优美,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保留了许多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上。我们自到了婺源,便住在离李坑村最近的一个地方。
李坑是一个群山环抱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村落。他们说,当地人
把村中的小溪叫做“坑”,村民又大多姓李,所以这里就叫李坑了。
在婺源也看到了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知道了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这里是李坑明代官宦人家的宅邸,徽州三雕的风采可见一斑。
民居宅院傍水而建,依山而立。
登上路边的小茶楼,楼下参差错落的粉墙黛瓦、溪水贯通的街巷、纵横交错的青石板道、古朴别致的溪桥尽收眼底。
离开村中的主干道,两边的街巷如世外桃源,给人宁静、安逸的感觉。
我们去到了婺源的彩虹桥。
吉祥美丽的宋代廊桥彩虹桥是中国古代廊桥史上的绝版:历史最长,建于南宋,距今千余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多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是古徽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彩虹桥的美学,是婺源人运用山水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影视人最钟情的地方,我网上查到,曾在此处拍摄过的电影有《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桥镇》、《乡村女教师》、《丁香》、《我心永远》、《星火》、《来的都是客》、《梦回青河》
等,还有多部MTV的拍摄地,是画家、摄影家最具灵感的地方,春、秋两季聚集大批摄影家来彩虹桥创作,成为他们必到的地方。„„
还有那个迷人的上晓起。
上晓起有的是山坡田园风景,从上晓起往上行到达江岭,可以看到山中的田园风光。这一带是婺源风景最美的地方。下晓起村是水绕村庄的风景,从汪口镇乘前往段辛方向的汽车拐入一条土路后,经过茅坦村后就到达了老树环抱的下晓起村,两条溪流在此汇合,景色很宁静。
村庄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一条条小巷纵横,一不小心就会转得迷路。小巷间藏着一家家手工艺小店,多卖古董、砚台和木雕。从下晓起走到上晓起,一路上座小山坡,会看到一棵十分高大茂盛的千年古樟。这里的盛产樟树,随处可见当地人现场锯樟木片,香味浓郁,可用来防蛀。在山坡上可看到下晓起的全貌,是摄影的好地方。
早晨很早就被外面的赞叹声惊醒,赶快起床!“婺源的早晨真美”,是谁说的来,这不是大家的心声吗?若一幅淡淡的水墨山水画,素雅、轻柔,整个沱川村落被雨、雾所笼罩,云来雾去,缭绕着,弥漫着,连成一体,已分不出是云,是雨,还是雾。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一座座的老房子,去走一走乡间的青石板路,大樟树
下听鸟叫,去吃荷包红鲤鱼,„„,去找一处地方发呆吧„„
婺源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在婺源,春可赏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观漫山红叶;冬可访平湖鸳鸯。如今的婺源,古韵中更显恢宏,典雅中更添气势。
接下来,我们前往的就是那个令人神往的云南——西双版纳了。
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形容橄榄坝馈赠的心灵感受。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表示卷起来。勐罕的地名来自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教徒们用棉布铺在地上,恭请佛祖行走,然后再把布卷起来。
这块被佛祖垂青过的橄榄坝,宛如一颗50多平方公里的巨型青橄榄,澜沧江,则是嵌在它橄榄形边缘的一条华美的缎带。530米的低海拔,赋予它得天独厚的秀美热带风光。假如把西双版纳比作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孔雀开屏时绚丽多姿的尾羽,所以人们雅称它为“孔雀羽翎”。而“不到橄榄坝,算不得到版纳”之说,也流传得愈加广远。
我想,西双版纳也许把万千宠爱都集于橄榄坝一身了。这里四季满目青翠、花香鸟语、果树飘香、风光旖旎。别致的傣家传统竹楼隐约在椰林深处,身着艳丽筒裙的傣族妇女,肩担竹箩,在寨子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间穿梭,像随风摇曳的凤尾竹一般婀娜多姿,万般风韵。难怪有人说,橄榄坝汇集了澜沧江风情的精华。
我们走着看着,问着尝着,感兴趣的水果就买一个尝尝。此时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眼睛和嘴巴,肚子也容量太小。在一个芒果摊前,我为一只足足半公斤的金红色芒果惊呼,赶紧买来给大家分享,真是色香味俱全!摊主却说,这算不了什么,还有重一公斤多的巨芒、二三公斤的柚子、巧如玉指的美人指香蕉等果
中极品呢,保准叫你们大开眼界。
西双版纳近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覆盖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其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24万余公顷。据说西双版纳地名的傣语含义,是“十二千块田”。那这“十二千块田”,又该是多少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啊?
西双版纳没有四季的概念,只分旱季、雨季。高温,多雨,终年潮湿,成为各种生物生长繁衍的天然佳境。近6000种植物在这里随心所欲地长得千姿百态,形成一座热带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占全国百分之二十多的近800种野生动物,无拘无束地在这块乐土休养生息。西双版纳,是珍稀植物、奇禽异兽的人间天堂。
我们跟着老师走进闻名世界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
我们漫步在树影婆娑的蜿蜒小径,炎日的威力,被浓阴筛选为星星点点的亮片,温柔地散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这里有笔挺参天的林中“伟岸丈夫”王棕、望天树,有纤纤细腰的“林中淑女”槟柳、省藤,也有直径0.25米的巨竹和佛
肚竹,以及几个人才能合围的铁树王,还有“导弹树”、“绞杀树”、“难分难舍树”等;你可以在此观赏高雅幽香的兰圃,或去药用芳香树林神怡片刻,也可伫立珍稀濒危植物板根大王四薮木、乔木毒王箭毒木面前,惊羡它们的特异功能;还有那巨叶花卉王莲,它直径一二米的绿盘浮于水面,据说放置一个婴儿也安然无恙„„
我发现,雨林中有许多植物,竟然生长在岩石上面。它们纵横交错,藤缠树绕,不时布下天罗地网,有的地方壮观如深山飞瀑,令人叹为观止。一问才知,这就是绿石林雨林公园“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的特有奇观。
来说说我们住的地方吧。
我们住的也是傣族人的竹楼。竹楼其实是竹木混合建筑,楼底离地一米左右,楼下未筑墙,用来堆物、养家畜,还可以进行舂米、织布等家务劳作。楼上住人,但墙壁也并不密闭,整个格局通风透气、轻巧凉爽,确是适应湿热气候的居家良所。
多么奇趣的民俗风情,多么美妙的村村寨寨,多么纯真善良的村民。其间,又该藏匿着多少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
这如诗似梦的村寨,有一个浪漫抒情的名字——傣族梦园。
就这样,当我还沉浸在西双版纳醉人的阳光中,又回到了天津。虽然要重拾些许冬日的繁重,却不再有任何压抑、任何烦闷,所有的不快乐早已被采风中灿烂的阳光抹去,只有满心的清新、美丽的回忆,就连深夜的睡梦也是凤尾竹婀娜摇曳的影姿。我的身、我的心完全融合在开阔与舒展之中,只感受到暖人的阳光和属于自己的灿烂。
一、实习目的民族艺术采风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民族艺术采风是以巩固、消化和拓......
云南采风报告十天的时间过得好快,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云南,是我们憧憬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过完了这充实的十天,旅程结束后,发现,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少数民族的风......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采风报告(学号:201130110431 姓名:朱燕飞 学院:艺术学院)摘要:云南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立体气候,决定了云南民族的服装和装饰品必然绚丽多......
云南采风报告2012年4月16日,我们踏上去云南的旅途,向往已久的西双版纳。 进入云南,傣族风貌的建筑,让我突然觉得这里不是云南了,而是泰国,因为小时候看的泰国电视剧里面的建筑就是......
采风报告9月10日上午我们坐上去昆明的火车,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希望能够早点到达云南。听说云南很美,是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好地方。大家心情更是激动。9月12号上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