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2 22:0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 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第2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枚、炉、疯、懒、惰、俭、挣、筋”8个生字和多音字“差”,指导书写“懒惰”。

2、抓重点词语“懒惰、受不了、坚决”,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文中对话的四种形式。以及儿子从火里捡钱的动作,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3、通过儿子和母亲的对话的练笔,用上四种对话形式,明白父亲让儿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劳动和节省的花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对话的四种形式。

2、通过儿子和母亲的对话的练笔,用上四种对话形式,明白父亲让儿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劳动和节省的花钱。

一、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格鲁吉亚民间)童话《一枚金币》。板书课题。注意币第一笔是平撇。枚是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别针。

2、这篇童话讲了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二、学习字词、概括内容。

1、孩子们读书很专心,专心致志的读书是好习惯。谁来说说故事里有谁?(板书:老人 儿子)

3、怎样的老人?(板书:辛勤的老人

省吃俭用

边板书边提醒生字“俭”)

怎么理解“省吃俭用”?可用拆字法:吃的用的都很节约。

3、怎样的儿子?(板书:懒惰的儿子 花钱如流水)

跟老师一起写“懒惰”,仔细观察“懒惰”两个字,你怎么识记?(学生说,然后描书上的写字条。)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概括:老人省吃俭用,看到儿子懒惰,受不了了,让儿子去挣一枚金币。儿子挣来金币后,老人把财产给了儿子。)

5、概括语言简洁,很好,这是课文主要内容。(副板书:内容)

6、课文先写——再写——然后写,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预设:课文先写老人受不了懒惰的儿子,让儿子去挣金币。然后写儿子三次挣金币经过,最后写儿子挣来金币。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发展顺序)

三、品读父亲“受不了”。

1、老人受不了儿了,是怎么说的? 出示: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

一文钱也挣不来。”

A、“挣”是本课生字,读准后鼻音,一起读读:挣 B、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C、想想,老人怎么说这句话的?为什么? 出示: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

“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

一文钱也挣不来。”

预设1:生气地说,因为儿子太懒惰了。

预设2:愤怒地说,因为儿子什么活都不干,读出老人的愤怒 预设

3、伤心地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一点不心疼父母。读出老人的伤心。

预设

4、绝望地说,因为儿子花的老人血汗钱,读出老人的绝望。引导:老人说把财产随便给谁都行,想想会给哪些人? 预设:乞丐、穷人、残疾人、家庭贫困的人„„

师:给谁都行,也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见老人是怎样的心情?(难受、绝望„„)

师:用文中一个词语,那叫——受不了了

老人实在受不了了,把妻子叫来,说„„男生读老人,女生读妻子 板书:受不了

四、品读儿子“受不了”

1、儿子挣来金币,老人把金币扔了,扔了几次?读读课文,完成表格

2、前两次受得了,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默读23—28自然段,用横线勾相关语句

出示: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A、“差”是多音字,来读读 出示:

差 chāi 出差 苦差事

Chā

差错

Chà

差一点

B、儿子怎么做的?读句子 儿子怎么说的?读

你从哪个词语读到儿子受不了了。

预设1:从“抓”字读到儿子受不了了,因为„„

预设2:从“大声叫”读到儿子受不了,因为„„

预设3:从“当牛做马”读到儿子受不了了,因为儿子给人收割庄稼,帮别人搬砖修房子——

老师:这就是——当牛做马。这就是——苦差事。难怪儿子受不了

啦!

3、从老人与妻子、老人与儿子的对话中,孩子们读懂这个故事。你们真会学习呀。(板书:对话)

四、读写小练笔:

1、故事就在人物对话中展开了,仔细读读课文,聪明的孩子一定会发现对话的不同形式:课件出示四种对话形式。

2、读出句子。

前引式:她来到儿子跟前,给他一枚金币,教他说:“你到 外面逛逛去,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傍晚回来,把这枚 金币交给你爸爸,就说是你挣来的钱。”

后引式:“这不是你挣来的。”他说。

中引式:“别骗我了,孩子,”爸爸说,“这不是你挣来的钱。” 光引式:“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3、当老人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之后,妈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儿子又会怎么回答妈妈呢?请你展开联想,谢谢他们的对话,并用上四种对话形式。想好了再动笔写。

(习作的开头要不要给孩子一个引子???便于开头好写。今天学生的开头就很难。写对话也不分段,都挤到一个自然段写。我看了最好的一个学生,写完了,也只有一个自然段,只用了2种对话形式。老师说学生之前没练过对话的四种形式。看来之前的练笔也很重要。)

4、生写,师巡视指导。

5、展示:第一个是否用上对话的四种形式。第二是否注意标点正确,特别是中引式。

例文:这次,儿子挣回了金币。

妈妈高兴地对儿子说:“儿子你能自己挣一枚金币,真不错!” “爸爸终于相信我了。”儿子说道,双眼满含泪水,“原来挣一枚金币真的不容易。”

“是的。”

“妈妈我会像爸爸一样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做一个有用的人。”儿子一脸的坚定。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无言的教诲中成长了。下课。

板书:

一枚金币

内容

辛勤的老人

懒惰的儿子 顺序

省吃俭用

受不了

花钱如流水 对话

第3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新民小学 张勤

1、师出示一百元钱)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财富。/富裕。/给我吧。

2、让我们带着对“钱”的不同感受走进《一枚金币》(板书课题)这个故事。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4、请大家打开书,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父亲让儿子去挣钱的事。)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呢?

(板书“父亲儿子”)(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

6、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组是反义词。/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7、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你能用书上的词来说说面对这样一个儿子父亲是一种什么感受吗?

生:父亲受不了了。(板书“受不了”)

8、你能读读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信息化教学设计

宝鸡市高新区千河镇黄贺小学

齐关会

教材依据

这篇课文出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本篇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一枚金币》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一枚金币》这篇文章的学习,是要让学生感知金钱所包含的现实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具体来讲,它揭示出一个道理: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过程应当以让学生读通课文、联系实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作为主体目标。

从素质教育目标来看,这篇主题鲜活,情节生动的课文,是初步培养学生正确金钱观和劳动观念的良好契机。结合学情来看,当前的四年级小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中,对金钱的概念只停留在向父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1——20自然段,了解前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

2、根据文中三次出现金币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

(1——13)、(14——20)、(21——28)。

三、学习课文1——20自然段。

了解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四、指导有感朗读1——20自然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儿子“受不了啦”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0**年11月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枚一元的硬币,说说看到它你想起了什么?

2、出示一枚金币,导入课题,介绍文中的金币指的是外国的.一种货币.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相检查摘录笔记完成情况

2、指名读词语,正音:懒惰两俄里筋疲力尽省吃俭用挣钱逛逛熊熊大火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口头填表格

次数金币来源父亲的做法儿子的反应

5、学生看表格质疑,教师提炼主要问题并板书。

(1)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

(2)妈妈为什么要给儿子金币?

(3)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枚金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枚金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