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
城关中心小学 史玲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三次看到金币被扔时5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儿子看到金币被扔时心情的变化。
四、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学习第一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的一个懒惰儿子,老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①指名读2-8自然段
②讨论:老人“受不了”什么?“再”字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③于是老人对妻子说出怎样的话来?哪些词语体现出老人的痛心? ④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替儿子辩解的话,谁来读? ⑤可老人坚决地说——
你怎么理解老人的话?(老人态度十分坚决,但并没有进一步断定儿子什么都不会干。但是,儿子懒惰,什么都不干的确是真的,所以老人坚决地说——要是儿子一枚金币都挣不来,无论如何也不把财产给他。
分角色朗读老人和妻子的对话。
过渡:这时,失望的父亲终于想出妙策,可以让儿子体验劳动的滋味。(一枚金币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读课文9-28自然段,理解儿子“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屏幕上的表格。
2.指名口头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确定重点问题,引入阅读三次对话。)
①第一次“母亲”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母亲”这样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不对,这是纵容儿子骗他父亲。)
“父亲”怎样做?怎样说?引读——
“儿子”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还笑了起来,走开了?有没有心疼这枚金币的样子?为什么呢?(这枚金币并不是儿子“挣”来的。)
②第二次“母亲”又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儿子”为什么要跑两俄里路,跑得浑身冒汗呢?
“母亲”为什么要继续这样纵容儿子骗“父亲”呢?(溺爱)“母亲”这样做,是帮了儿子还是害了儿子? 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父亲”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引读—— 谁能把此时此刻“父亲”的感受说出来?你又有什么感受?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难过吗?(看来对这位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两枚硬币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母亲”溺爱、纵容的结果。)
③还好,第三次这位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到这儿,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感觉?(这位母亲终于有些觉悟了……)
“儿子”听了母亲的话,走了,这回他去干活了吗?引读—— “儿子”都干了什么活,干得多辛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父亲”怎么做?怎么说?
“儿子”“受不了”什么?哪些行为表现他“受不了”? 理解:“当牛做马” “苦差使” 谁能读出“儿子”的感受?
(父亲扔了他挣来的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他随意挥霍浪费,花去了多少金币啊,父亲该是多么受不了,这回他应该都体会到了吧!)
(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是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父亲用心良苦,要让儿子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案......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的不同事件反应对比质疑分析,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2、指导学生质疑:父亲为......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老人这么做的目的。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儿子“受不了......
一、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引导学生通过三次的不同事件反应对比质疑分析,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2、指导学生质疑:父亲为什么这样做?分析体会父亲的......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一枚金币》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2、朗读课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