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30 08:32: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十二周星期四第二节2003--.05-0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第2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先说口诀,再说得数)

3×5 4×3 2×5

2、看图写算式:

二、自主探究

1、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课件动画出示3珠玉米,每珠有3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课件动画出示4珠玉米,每珠有3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有什么办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或画图法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3、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4、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3x4-1=11 等

(1)师:看上面小朋友做的方法,你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5.分析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3×4-1就是求比3个4少1的数。

6.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7、观察比较,(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巩固运用

1、看图填算式:

四、能力拓展,挑战自我(可以选一个题做)

1、猜一猜

贴五角星时,一次贴三颗,最后还多了1颗,问一共有几颗?(得数不超过20)

请猜一猜,写一种可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买东西

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进度。思维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得选择一些题目)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还剩几个玉米棒? 3+3+3+2=11 3×3+2=11(个)4×3-1=11(个)

第3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会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8页乘加乘减的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合作的能力;

3、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减的算理,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摘苹果)

2×4= 3×4= 5×5= 4×5= 2×3= 3×3= 4×4= 5×2=

2、根据口诀说出乘法算式。

三五十五 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 四四十六

3、看图列式计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引导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课标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任务评价:

1、通过观察主题图,个人会列出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通过提问,个人回答,知道3×3+2和 3×4-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看图列乘法算式。(课件出示)

(1)(2)(3)

指名回答。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吧。

二、新知学习

1、出示课件:认真观察。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一共坐了多少人?

2、“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三团中心校 刘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1、计算:

1×3= 2×5= 3×4= 5×5= 4×2= 5×4=

2、看图列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3×3=9

乘法算式:5×4=20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几节课的知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问大家: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生答:喜欢)那我们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游乐项目吧!大家猜猜是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年级5班男生35人,女生30人”出示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人?(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3)女生比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