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1 17:41: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新《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了不少的小练笔。但在作文批改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制约着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形成。一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直接用红笔改在原文上。由于教师包办过多,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很少。这样,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多了。二是对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等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法着手修改。三是看不懂老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有些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复查不严,因而有些学生对修改不认真对待。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已打上了作文成绩,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批改这一环节的研究,没有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严格、适度的要求,学生也没能得到更多的训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

第一步,教师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一般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批成绩。

第二步,在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进行面评面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批语,然后将他们逐一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他重写;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段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丰富内容,再提高一步。

第三步,在面批面改之后,让学生动脑动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删、补、调、换”修改。

第四步,教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然后批上成绩,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鼓励他们再作适当的修改。

经过师生双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自己再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先进行集体讲评,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也由人人面批面改改为按需要进行面批,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后来进行的两次调查中发现,他们不仅能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师批阅的要求进行认真修改,还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初稿交给教师之前就已经作了多处的修改。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追忆

第2篇: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新《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一学期下来,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还让学生写了不少的小练笔。但在作文批改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影响、制约着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形成。一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师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直接用红笔改在原文上。由于教师包办过多,留给学生自己修改的余地很少。这样,学生练习修改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多了。二是对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 记叙太笼统等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法着手修改。三是看不懂老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有些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复查不严,因而有些学生对修改不认真对待。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已打上了作文成绩,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批改这一环节的研究,没有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严格、适度的要求,学生也没能得到更多的训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

第一步,教师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一般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批成绩。

第二步,在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再进行面评面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让学生仔细体会批语,然后将他们逐一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如对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他重写;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段改好;对基本功较好,文句通顺,结构合理,但不够具体生动的`,引导他们丰富内容,再提高一步。

第三步,在面批面改之后,让学生动脑动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删、补、调、换修改。

第四步,教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然后批上成绩,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鼓励他们再作适当的修改。

经过师生双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自己再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先进行集体讲评,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也由人人面批面改改为按需要进行面批,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后来进行的两次调查中发现,他们不仅能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师批阅的要求进行认真修改,还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初稿交给教师之前就已经作了多处的修改。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

第3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之我见范本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之我见范本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写一篇像样的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写作时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完作文后,伸直腰杆,把作文本一合,便以为是大功告成。老师把作文本发下来,要求学生自己修改,有的学生非但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说:“如果大家都能自己修改了,还要老师干什么?”这种现象是很令人担忧的。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大文豪在写文章时,无不经过反复的修改,最终成为名篇佳作的。我国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推敲修改好几次,最终才用了“绿”字,恰到好处、生动传神。可见,正确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新接了两个四年级的新班,发现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而改错又要跑几趟,老师指一个改一个,同样的错误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们错误的原因,平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首先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整理)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阳泉市第十九中学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生是否能专心听讲,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除了在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1、与学生交流语言贴近孩子伴有幽默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数学课堂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再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更乏味、疲倦,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语言要精炼、准确,更要富有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观察物体”中,我安排学生观察玩具小熊,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配之形象的语言以及电脑课件,学生非常感兴趣。

2、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修改作文的习惯培养

自主修改文章,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作为语文教师,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苦恼,每次作文下来,我们教师总是尽心尽力修改,而等学生拿到作文也只是简单看看成绩,瞧瞧评语。似乎我们的辛勤劳动并没有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带来太大的帮助。其实作文教学应该包括“作”与“改”两个环节。《课标》对小学高年级明确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作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仅可使作文质量更好,而且能激起学生浓厚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修改作文的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这令诸多老师感到困惑和迷茫。那么,究竟如何做到既能解放教师,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认真修改,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中非常必要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指导、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端正态度,并且规定统一的批改符号。

其次,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及要求。总的来说,修改文章包括五大方面:一改卷面,看书写是否干净、规范、整洁;涂抹现象是否严重;篇幅是否达到要求;整体上看作文是否美观养眼。二改语言①改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批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们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这令诸多老师感到困惑和迷茫。那么,究竟如何做到既能解放教师,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认真修改,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中非常必要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指导、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端正态度,并且规定统一的批改符号。

其次,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及要求。总的来说,修改文章包括五大方面:一改卷面,看书写是否干净、规范、整洁;涂抹现象是否严重;篇幅是否达到要求;整体上看作文是否美观养眼。二改语言

①改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